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生活用具—碗套、布绘“宗喀巴大师传”唐卡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生活用具—碗套、布绘“宗喀巴大师传”唐卡,碗套简介:“碗套”。碗为汉地十七世纪烧制的高脚青花古瓷碗,碗套为藏民族手工制

碗 套

  简介:“碗套”。碗为汉地十七世纪烧制的高脚青花古瓷碗,碗套为藏民族手工制作的牛皮套。碗深深放进套里,套紧紧包住碗口。碗离开套易破碎,套离开碗无依靠。只有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千里跋涉,难以摧毁。

  这种对碗的珍惜与保护,是由于碗对于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和古文化所赋予碗的神圣意义。


布绘“宗喀巴大师传”唐卡

  简介:此唐卡朱砂作底,纯金绘制,并以藏文注释,表现的内容为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传记。画面内容繁多复杂,但布局巧妙得当。整幅画面以上品朱砂作底,纯金绘制,是传统绘画中“赤唐”画风的经典作品,年代为明代。

  该唐卡的最大特点是以金面、金线、染金、泥金、磨金等多种传统手法进行描绘,表现丰富的层次,并放射出不同的光芒,从而使整个画面高贵典雅、富丽堂皇。这种金绘唐卡难度极大,画得如此精美,更是难得。可谓传统唐卡艺术中的神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唐卡—唐卡的绘画与裱制装璜
唐卡的绘画绘制唐卡前首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大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块画布根本不够,这样只好把好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把画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后,就着手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等第二层涂料...
· 藏文化—生活用具—护碗盒
在遥远的年代里,中原的汉族创造了各种精美的瓷器,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将这些带回了家乡,从此成为人们倍加珍爱的宝器。由于瓷碗在雪域藏地十分稀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为了保护它,用山上的藤为它编制出了护盒。渐渐地,发展到宫廷内精雕细琢、镶嵌宝石的瓷器装饰盒。
· 藏文化—生活用具—木碗、木勺
木碗一般用桐树、桑树、桦树的树干、树节、树疙瘩等刮制或车削而成,有的表面刻绘着图案。喜好木碗,因为它具有木香入茶、盛食保味、携带方便、饮水不烫、经久耐用等特点。人说经常用木碗饮酒能使人聪慧英俊,我想这样说只是出于对木碗情有独钟的原因吧!正如藏族民歌唱到:领着情人吧害羞,丢下情人吧心焦。情人如若是木碗,藏在怀里该多好。在没有铜或铁勺的年代里,人们是将一整块木头削挖雕凿成勺子,按照其不同的大小来舀酒、酸奶和水。由于它不是嫁接上去的,加上选材讲究,一柄木勺可以用很多年而不会损坏。
· 宗喀巴
(1357—1419)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青海湟中人,本名罗桑扎巴。因藏族称湟中为“宗喀”,故称其为宗喀巴。幼出家,长入荐,遍学喇嘛教各派显密教法,而以噶丹派教义为立说之本。针对喇嘛教当时的腐败情况进行了改革,提倡僧人严守戒律,规定学经次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永乐七年(1409)曾在闸化王扎巴坚参等人资助下,在拉萨创办并主持大祈愿会(即传召大会),兴建甘丹寺,创立格鲁派。这一派后来在西藏逐渐成为执政教派,并在藏蒙等地区广泛流传。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1><2>
· 藏文化—历史人物—宗喀巴大师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为授近事戒,赐号贡噶宁布(庆喜藏)。后随敦珠仁庆学习经论,并授密教灌顶,称号不空金刚。7岁正式出家受沙弥戒。16岁前往深造,开始独立进行宗教活动。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31岁时,他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帽派。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同时系统地研习密法,研究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学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灯论》等要籍,终于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