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传统体育—飞绳戏
藏文化—传统体育—飞绳戏,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达赖喇嘛在正目初一上午,要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
民主改革前的旧,在正目初一上午,要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庆祝大会后,有舞童十余人上场跳大斧头舞。舞童穿彩衣,戴白布圆帽,靴上拴着很多小铃,跳时叮当作响,手中擎着一把大斧头。
初二,布达拉宫顶上要表演强嘎塔雪,即飞绳戏(杂技),一个小伙子由从布达拉顶拴到宫脚达扎路恭记功碑前的牛皮绳上急速滑下,似空中飞人,充满惊险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前采观看。后采,为了安全起见,到十三世时期,地方政府命令将绳技改为在木杆顶部旋转。奥运会滑雪冠军、德国著名运动员海利希·哈雪先生在二战期间避难于拉萨,他在《雪域奇遇》中追忆了惊险杂技以外的其它体育竞技项目:
庆祝新年的重要仪式算是过去了,但是庆祝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八廓街广场忽然又举行起体育竞赛采。……第一个顶目是摔跤。他们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则进行比赛的,我很难说它是古典式还是自由式。除了腿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着地都被认为是输了。这里设有运动员名单,也设有比赛前的点名与通告,一块毡片往地上一铺,比赛就算开始了。……他们的身上只挂着一块腰围。……胜者与败者受同样的荣誉和奖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传统体育—古代杂技百戏
的杂技百戏历史悠久,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当时人们表演的“杂技百戏”技艺,都需要具有高度的身体技巧,并有一些项目逐步演变发展成为的民间体育。至今,仍有不少源于吐蕃时期的“杂技百戏”技艺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人们健身的主要形式,也是节日庆典中的表演内容。“杂技百戏”表演最早见于《莲花生传》记载的:“当举行开光之时,魔术家(表演魔术),力士们比赛臂力(即倒立)。”《贤者喜宴》记载,在桑耶寺开光时的杂技表演,译注者黄灏说:“吐蕃人在开光典礼”上的各种杂技表演很精彩……此为它书所未载者。又,吐蕃杂技当与汉人有关。汉文史书《新唐书·吐蕃传》记载: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帝念主幼,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唐杂技百戏从此带入藏中。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进藏时均有“杂技”随从。“杂技”之中亦包括“百技”(即百戏,亦所谓杂技也)。公元821年,唐朝使臣刘元鼎出使吐蕃,吐蕃赞普特举行文艺表演以示欢迎,据...
· 藏文化—藏戏—藏戏不等同于傩戏
傩戏是戏曲的一种类别,由驱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成,演出时多戴面具,又名“师公脸壳戏”(据《辞海》——编者)。近来有人将藏戏完全归结为“属于中国傩戏系统的”戏剧品种,亦即它就是一种傩戏(曲六乙:《中国各民族傩戏——神秘与奇特的戏剧世界》)。刘志群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上的文章认为,这两者并不能等同,主要理由是:一、面具表演是傩戏的艺术特征之一。但在藏戏中,白面具戏和藏剧的表演,大部分角色戴面具,而男女主角一般不戴面具,巳发展为简单的涂面化妆;正戏人物所戴面具已变得只有巴掌那么大的一小块,仅具象征意义,观众主要看角色的面部神态表演。白面具戏的温巴面具,被顶于头顶上,观众多半还是看演员的脸部表情。而安多戏、昌都戏和阿坝的嘉戎戏中,除少数动物角色戴假形面具之外,人物角色都不戴面具。二、宗教祭祀性是傩戏的又一主要特征。虽然在藏剧、安多戏、昌都戏的正戏中有一部分宗教祭祀内容;在德格戏...
· -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被视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藏戏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为藏戏中的经典。藏戏《卓瓦桑姆》剧照藏戏《苏吉尼玛》剧照
· 藏文化—藏戏—门巴藏戏音乐
门巴藏戏音乐是流传于门隅地区的民间传统戏曲。门巴戏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门隅地区,地处我国自治区的南部边陲。通过反复地调查表明,该剧种在表演内容及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受藏族戏曲艺术母体剧种白面具藏戏的影响。门巴族在宗教、文字以及民俗等方面与藏族有着千丝万继缕的关系,因此门巴戏的传统剧目也和白面具藏戏一样只演八大传统剧目。但是,门巴戏的音乐唱腔曲曲牌都是在本民族“萨玛”的基础上繁衍而成,因而它的音乐唱腔贡牌以及鼓点钹点子等的风格和特色,又和藏族戏曲音乐不一样。门巴戏的音乐共有四种曲牌和三十多首音乐唱腔,同时具有独特的各种鼓钹点子。
· 戏炉焰上片雪飞
广西的思恩州和田州同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区一样,向来采取民族自治的政策,州长官都是当地的土司。这些土著一般是不服中原教化的,经常搞些火并、抢劫之类破坏和谐社会的事出来。因此,抓住机会就对他们实行“改土归流”逐渐成为一项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国策。所谓改土归流就是指裁撤自治州的土司,任命朝廷流官。当然,土司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我们可以找各种借口来改,比如说土司绝嗣了,后继无人;土司之间相互仇杀,让朝廷逮住了把柄;实在不行还可以说是“顺应民意”—由于群众呼声太高,所以请您走好,恕不相送。总体上看,改土归流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中央统治,是一项进步的国策。可惜,世事从来无绝对,广西思、田有其复杂特殊的地域性,岑氏一族从元朝开始就苦心经营,当地百姓只认土司,不认流官,倘若真那么好改,以朱元璋之强势,早在明元易代时就顺手牵羊了,还会让岑氏维持原状至今?然而,传至岑猛,不改不行了。岑猛野心很大,想彻底脱离明廷的控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