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史话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7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史话,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

  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肠,沸水能治矣。”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用熬化了的酥油来止血。至今藏医理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的人认为,藏医理论也像佛学一样是从外地传来的,他们说藏医学是从公元七世纪印度的《阿耶本达》和汉地的中医而创作产生出来的一种学科。为了消除这种误传,我在这里需要讲讲藏医真正的起源和发展。

  丹巴西绕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象雄位于今天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绕的诞生地。根据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但实际上他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公元前657年藏历木鼠年诞生的。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4种元素,即土、水、火、风。这4种最小的分子,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这4种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来他写出了《宇宙从蛋生》、《藏医九显论》、《五行历算》、《天文历算》等一些理论著作和打卦驱鬼等一些册子。本教的第一本“医典”传说登巴西绕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杰布楚西后来成为登巴西绕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它的后记记载了从杰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纪所有继承人的历史。登巴西绕将《干酪药九显论》传承给了本教主要继承人杰布楚西,后来由姆扎扎嘿、色拖杰江、东青吐青、杰察马琼依次相传下来。杰察马琼召集了7个本教人想修改佛教时险些被害,幸亏这7位本教人把书藏在上藏(藏就是现在日喀则的地名)杰马拥宗的岩洞里,后来由一个名叫布错色白恰布的本教徒挖出藏书传给了麦欧的学者巴青,又由康区呷的僧人、本教的宏扬者中姆尼尔将此书在藏区广为传播。藏王御医们的译著公元629年藏历土牛年,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执政后,派了吞米桑布扎等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去印度学翻译,还从印度邀请了巴拉当扎、汉地的韩王航、大食的呷勒弄3位名医,让他们同藏族御医一起翻译了《牟晓麻布切穷》、《甲解拖不如》、《恶恩度巴》等医书。经他们3位讨论后同各自的医论相结合写出了《无畏的武器》。呷勒弄后来定居成为藏王的御医,称卓洛家族。

  据说汉地和尚马哈地瓦和藏文翻译家群则二位合译了文成公主从汉地带来的中医书籍。和尚马哈金达、群布知子、群布多楚、甲楚干坑、脚拉木朗巴等合译了公元712年金城公主进藏时带来的一部分医书。那时从大食请来的名医密切增巴些拉哈,他也写过大、中、小3种医书。他的后代居住在称为木吉家族,都是藏王麦阿充的御医。群布知子、群布多楚、甲楚干坑、脚拉木朗巴等一些学者研讨了新翻译的医书后写出了《医法月王诊》,当时前后翻译出了的医书包装在绸缎里称为“宫廷秘医”。

  公元762年藏历水虎年赤松德赞时期,著名藏医宇妥·云登贡波在工布麦落首次创立了藏医学院,招收学生300余人。他和大学者毗卢遮那负责授课,学制10年。他们将《索瑞梦忆》修改为《四部医典》作为教材。同时根据学员的水平制定了一系列学位,最高学位是“梦让巴”(相当于博士)、“然将巴”(相当硕士学位)、“呷举巴”(学士学位),最低就是“杜然瓦”这4个层次。他们严格规定了医生的医德,要求每一个医生都要具有同情心、责任心和医务水平。根据现在所见的历史资料,这所学校属历史上首届管理比较正规、学科比较齐全的。10年后,他们培养出“梦让巴”50名,“然将巴”50名,“呷举巴”100名。这批人推动了藏医事业的向速发展。宇妥·云登贡布到东部和祖国内地旅行考察返回后,开始扩大招收第二批藏医学生。学生们来自各地、印度、大食和汉地等地区,大约有1000余人进行藏医学习和研究。来自汉地的马哈金达、大食的曾巴西拉哈和印度达麻那扎研究和汇集了各民族的医术特点,写出了《宝石堆》这一医学论著。

  这时的兽医也开始发展起来。据《知识总汇》记载,国王赤松德赞有匹他非常喜欢的马得了病,他把各地有名的医生邀请到拉萨并给马会诊。甲楚色拖、象雄的克来木克、霍尔的本根次仁、博(山南地区)的脚若忙薄仁、瓦下(阿坝地区)的它那曲却几位医生给他的马治病。他们会聚一起讨论将多种医术相结合写出了《兽医理论》上贡给国王。赤松德赞特别尊重医生,为此他专门下令全国人们要尊重医生。那时人们称国王为“拉”,意为神,称医生为“拉杰”意为神的上司,一般的医生称梦巴。

  公元841年,最后一位藏王朗达玛被杀,吐蕃王朝解体。陷入长期分裂状态,后来阿里古格王朝首领益西沃重新弘扬佛教,派27名年轻人到印度学翻译,其中有个叫仁青桑波(公元958-1055年)学完回藏后,他翻译了印度的《八支集要》、《兽医夏那火扎》等部分医书,并培养了一部分接班人。仁青桑波的医术有两支传承,其中忙洛门宗后成为藏区最有名望、事业最发达的医生。那时卫藏的大部分医生都到他那里学医取经。他把自己的所有医术都传给了切吉邓巴。切吉邓巴的第四个儿子切吉雄登锡布撰写了《医学概论》、《医学章节》、《医学注释》、《医学实践》等名著。切吉邓巴的学生章德·当马贡布也写出了“纪要”、“精要”等医学方法的手册,后来章德·当马贡布将这支传承传给了珀东寺学派。

  仁青桑波对藏医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他翻译的《八支集要》为藏医对照研究提供了方便。大约在这时,卫藏地区的藏医9大学者:卫藏上域的不吉冷勒、吾巴却省、却吉多纳嘎;中域的藏医大学者宇妥·甲嘎那吉、林亚达瓦、藏得吉布;下域的雅如贡布、堆龙医生松默、卫如·它西等,另外,扎巴·恩协坚、达布大畏协弄等有名的汉医学专家都在这时出现,他们编著了许多医学专著,特别是达布达畏协弄创立了人体解剖学。他妈妈吃了萝卜因消化不良去世了,于是他解剖了尸体,用药物进行实验,经多次验证,后来他研制出“达布麦浪”(黑药)专治消化系统的病症。直到今天,医生们仍然使用这种药来治疗肠胃病。第二位宇妥·云登贡波《四部医典》的宏扬者宇妥·云登贡波生于公元1126年第二饶迥的火马年,章得顾依热堂(日喀则)。他从小聪明好学,8岁开始学医。12岁跟随查笼巴·如登干布甲医生学习《四部医典》,用一匹马和全套马具作学费。在那里他随同老师看病、识别草药,后来他写出了《俄本青布》,意为草药全集。那时的《四部医典》中只有200多种药物。后来经他补充增加成为380多种。他还编写了“十八分支”《八支纪要的注释》和《四部医典》的金注和铜注等。他还培养了徒弟松得益西绒、宇妥·四朗孙根等接班人。公元1202年藏历水狗年,宇妥·云登贡波圆寂。

  “珍宝丸”的发明者竹青·乌金巴出生于1230年藏历第四饶迥铁猴年。小时他随父亲学密宗,16岁到珀东寺学习,21岁出家当。他拜第二世噶玛巴为上师学习了“大手印”的传承、理论等,精读了“金岗论”,特别研习了天文历算和藏医,后来他为了寻求到更高深的密宗、天文和医学知识去了印度、阿富汗等一些国家。回藏后,他新创立了一个教派——多吉宋杰提珠。他悉心研究了药物的性能,并发明了提炼黄金、矿石和水银的方法,运用提炼出来的原料配制出了仁青日布。他为藏医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上认定转世活佛的制度也是经过他实现的,他的上师噶玛巴去世后,他找到了一个从阿里来的小孩认定他为第二世噶玛巴的转世,即三世噶玛巴攘琼多杰,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认定的转世活佛。他还写出了《百蹦》和《提炼水银的方法》等医学理论多本经书。他于公元1309年圆寂。

  第三世噶玛巴攘琼多杰,公元1284年藏历第五饶迥木猴年生于阿里贡塘地方,因家中贫困,小时随父母到处乞讨,过着流浪的生活。有一天,他们一家来到堆龙楚布寺见到了竹青·乌金巴,乌金巴一见他就觉得这个小孩气宇非凡,不是一般人,便认定他为第二世噶玛巴的转世。于是攘琼多杰就留在了他身边,从此开始在楚布寺里学习各种知识。他聪明好学有慧根,不久便掌握了很多密宗和显宗的知识,他对藏医和天文历算有着特别的兴趣。他研究了宝石、植物和动物等的性能,并研制了830多种药物,对其药味、疗效都进行直接实验鉴定。著有《药名大海》,这部书比《四部医典》的药物增加了近两倍,为后来的藏医研究发展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也为他们认识自然、利用资源打开了大门。攘琼多杰于公元1339年在北京圆寂,享年56岁。

  另外,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藏医专家,他们撰写和挖掘出许多藏医著作,并以各自的特长创造和发明了治疗和抗拒疾病方法,同时还预测到今后将出现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例如《甘洛大瓶》、《甘洛小瓶》、《让木歇麦预防药物》、《甘洛麦瓶》、《天法咒药》、《汤东杰布的白丸和红丸》等。

  中世纪藏医的北派和南派。绛北派是绛巴·襄杰扎桑传承下来的。绛巴·襄杰扎桑,1395年生于后藏昂仁地方官家中,从小学习藏医。他编写了《八支纪要·如意宝珠》120卷、《本论注·议义明灯》、《释论注·甘露河流》、《后论释难·万想如意》等;培养出他的儿子麦西尼玛、拉宗扎西巴桑、索朗益西降泽等接班人。他们也写出了《四部医典的注释》和《四部医典的补充》等一些专著并创立了绛北派。藏医绛巴·襄杰扎桑1475年圆寂,享年81岁。对此派最有贡献的人是第悉·桑杰嘉措。他在拉萨创立了第一所“药王山藏医学院”,培养出了许多医生。由他编写了四部医典的注释《蓝琉璃》。此书的第一、第二、第四部摘自于原宿喀·洛追杰波的《祖先言教》一书,第三部是他自己写的。南派是宿喀·娘尼多吉传承下来的。宿喀·娘尼多吉别名阿欧曲杰,公元1439年生于前藏塔波拉妥地方。10岁时梦见受到宇妥·云登贡波的接见,跟他说:“从前的老医生因为文化知识不高,至使《四部医典》中有不正确的说法,你一定要将其修正。你的是宇妥巴,你的佛法任务就是学医。”于是他专攻医学,有《医学四续广注·水晶彩蛋》、《四续问难·银镜》等多种著述,又于后藏夏却恩噶寺中,会集前藏山南专区涅·洛甲及塔工地区阿尼洋工布等处名医合著《珍宝药物形态识别》、《药味·铁鬘》、《甘露宝库》等书,以论述药物的味道、功效、性能、本质、释名及其作用等。他还培养了许多学生,其中4名佼佼者密九·泽登木长于医术窍门;查丸·索朗扎西的医学事业出类拔萃;泽旺多吉有看丰富的实践经验;勒穷·白马甲是理论讲述的高手。另外还有声威远播的8个学生和智慧聪明的16个学生,有名气的学生20个。这些学生继承和发掘了降巴学派的医药事业。宿喀·娘尼多吉于1475年圆寂,享年37岁。后来他的四大佼佼者的徒弟公麦、金巴·拉达泽旺、充脉肯麦、加布本青等根据各自所长写出了许多专著,特别是宿喀·洛追杰波,写了《祖传言教》和《来自四大元素不同功能表》,又据宇妥手抄本《四论金注》等前代可信版本校订《医学四续》刻板,是为《医学四续》最早刊刻之扎塘版。德格藏医的成就司徒·却吉穷乃(1700-1774)在1754年藏历第三绕迥木狗年德格八蚌寺建立了五明学院,内设一个藏医专业班,培养出一批有名的学者。这所学校在藏区影响很大。其弟嘎玛恩勒编写的《配药厄旺》和嘎玛恩德编写出来的《启明罗称》是当时藏医们配药的常用手册。后来的配药用书都源于此。公珠·扬登降措编的《医疗方法等的精要记录》也是当时藏医们医疗常用手册。特别是最珍贵的藏药仁青日布,其原料八黄金、八矿石、水银等的原料提炼加工方法都是这个派继承下来的,提炼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行的。司徒·却吉穷乃就请求德格法王登巴泽仁投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详细地记录了每天的情况并编写成书。后来藏区所做的仁青日布都是依照此手册来做的。例如公珠·扬登降措、降央群则、曲几洛则等,连本世纪的学者措如·次朗也是依照这本书所介绍并结合个人的经验技术使仁青日布的制作得以完善和发展。降派和宿派的传承在根本上没有多大区别。

  民主改革后,的藏医从佛事活动的场所区分开来,藏医院成为专门设立的部门。拉萨藏医院由近代医算大师钦绕罗布主持,德格藏医院也具有良好的环境。1979年以后,藏区医务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步建立了藏医学院;1991年四川省民宗委为了抢救民族文化,在德格建立了藏文学校,设有藏医专业;1985年师范学院更名为大学,设有藏医系;1988年大学的藏医系划分出来专门成立了藏医学院,现任院长是出身德格藏医世家的措如·次朗先生。1994年青海省建立了藏医学院等。这些都为培养藏医接班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逐步增建藏医院:在原藏医院和德格藏医院的基础上增建了阿里地区藏医院、日喀则藏医院、山南藏医院、那曲藏医院、昌都地区藏医院、贡觉县藏医院、甘孜州康定藏医院、白玉县藏医院、四川省藏文学校藏医院、桑曲县藏医院、阿坝若尔盖藏医院、云南迪庆州藏医院等。另外属于民办的有些寺庙开设的藏医门诊。一些集体或个人捐资开办的藏医门诊和培训班,此事对藏医事业的发展和藏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藏医藏药已开始走出国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学的起源
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老宇妥·元丹贡布在八世纪末整理编篡而成,历经后世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而愈趋详细完整,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南卡·洛布(意大利象雄学院)医疗学即本教恰辛派“养生医方”之说。《善缘项饰》说:“杰普赤席王子即辛饶由身化现之第二子,系挥萨杰美夫人于赤门杰席所生,受教于其父并发大心,掌握医疗术等苯教诸法,贯通二万一千《疗续》大典,成就医药本师不二者,审编《疗方三十万》等。”由此可知杰普赤席著述医典宏扬医方明之大概。其中贯通二万...
· 藏文化—医学艺术—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
斗嘎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试就佛教思想对藏医学的起源、人体形式、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医德等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影响,进行了介绍,从而揭开宗教蒙在藏医学表面的神秘面纱,展示其科学的真面目。文章说,在桑杰嘉措所著的《藏医史》中记载了藏医药起源的传说,将藏医药和各种疾病的起源都归结为天神创造的,天神先制造了各种疾病,又大发慈悲,制造了医药。但揭去宗教面纱,可以看到藏医起源的真面目。藏医中万物有灵的思想源于本教,本医是藏医的原始形态。藏医始祖辛绕就是在“多本”驱祟禳祓、祈祷酬神及诅咒占卜等巫术的基础上融进了民间流传的疾病诊治经验,创立的一种巫医结合的医学形式。现今发现的《十万医书四部》中,有大量神鬼作祟导致疾病发生的鬼祟病因说,和禳灾酬神的治疗方法。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不但吸收了本医的许多医理外,也融进了大量鬼祟致病和禳祈酬神的治疗内容。主要有:1、神祗鬼...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药魅力何在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以信息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但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医药依然魅力不减,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的青睐。据介绍,最近20多年间,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体系。有20多个国家设立了藏医学研究机构。藏医药学的经典专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藏医药何以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日益引人注目?藏医学院名誉院长强巴赤列说,藏医药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而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人们或许无法想象,藏医早在公元八世纪就揭开了人体胚胎学的奥秘。”他说。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仁旺说,藏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所用药...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药的一朵奇葩
浴身保健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藉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四部医典》中说,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还将传统的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日光浴合称为“健康五浴”。每年的藏历7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沐浴时节,此时雨季刚过,河水转清,水温回暖,大部分植物停止了生长,到处是一派成熟景象。据说这个时候天上的药神要到大地来采药,一颗名为“噶玛堆巴”的星星就是药神的化身,这颗星一年中仅出现在初秋的7个夜晚,凡经这颗星光照耀的水皆成甘露。此时入水,能祛除疾病和罪孽,故而也称药水浴,的沐浴节即由此而来。高原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江河湖畔随处可见戏水之人,尤其是当夜暮来临,“噶玛堆巴”星悬挂夜空之时,水边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和着清亮的击水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心情,给宁静的高原夜空凭添了几分欢快。...
· 藏文化—医学艺术—古老的藏医藏药造福当代
藏医藏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元三世纪初,产生第一名藏医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六世纪,从祖国内地传来中医的脉法和星算,从印度传来一些临床知识;公元七世纪到八世纪(即641—707)年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从祖国内地带来了医药人员和书籍,有人将其中一部分医学书籍译成藏文,即有《门介钦本》、《索玛拉扎》、《月王药诊》等。后又从祖国内地和国外请来医生讲学及著书传入,结合人民医疗实践经验编写了《敏杰材卡》(七卷)并培养了一些学徒。从此,藏医藏药既有了理论,也有了继承人。公元八世纪上半叶的前30年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他们把各自的经验进行总结,又编写出了许多医学论著,经过不断实践,修改,再实践补充,日臻完善,集成藏医学巨著《居悉》(即四部医典)。藏医的理论也有阴、阳、五行,四时,五脏等,它的诊断方法也与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