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藏药与野生药材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6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藏药与野生药材,藏医藏药迪庆藏药历史悠久,制作精细,对高原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藏医药事业

藏医藏药

迪庆藏药历史悠久,制作精细,对高原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藏医药事业在解放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有了长足发展。一代代藏医学专业人才不断成长 ,名医倍出 ,为宏扬藏医药事业贡献力量。迪庆州藏医院由一代名医向?初称降楚活佛任院长,许多名贵藏药已在该院自行生产。

七十味珍珠丸:由珍珠、藏红花、牛黄等七十多种名贵药材制成。其功能是安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主治中风瘫痪、半身不遂、脑溢血、痴痫、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等症。

二十五味珍珠丸:由珍珠、藏红花等二十五种珍贵药材组成。主治血压失调、神志不清、小腹胀痛、大便不通及各种神经性疾病。
两种珍珠丸均用开水泡服,在服药期间忌酸、冷、酒。

常觉:由牛黄、藏红花等一百多种名贵药材制成。主治消失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中毒、肝炎等。

 

野生药材

迪庆因为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等等原因,至今也没有什么象样的工矿企业,这给迪庆人留下更珍贵的东西——完整无损的自然资源。在这众多的自然资源之中,野生药材更是迪庆一绝。

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虫草,是菌和虫的复合体,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侵鳞翅目幼虫钻入土中,到第二年夏季,在虫体的前端长出一条“草”来。每到五月初即可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或山坡草地挖掘。虫草味香,富含蛋白质、虫草酸和多种氨基酸。有保肺、益肾、补精髓、化痰、降血压、明目开窍等功效。 尤对遗精、阳萎、肺结核、咳嗽、虚喘、盗汗有效。 食用虫草非常方便,在钝鸡或猪脚时将适量虫草洗净放大同吨即可,或将虫草洗净放在太阳下晒干冲成粉,放大碗中一小匙加鸡烫调匀饮用。

白雪茶:又名地雪茶,产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清香回甘,微苦,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能够降血脂、减肥、醒脑、清热解暑、生津、润肺、止咳,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咽夹炎等有显著疗效。购买盒装雪茶后可经常开水冲泡饮用,亦可与其它茶叶混泡饮用,同时还是馈赠亲友佳品。

红雪茶:又名金丝茶。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落叶松、冷杉干枯树干上。藏医入药已有几百年历史。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雪茶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胆固醇,清心开窍,补血养心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有明显作用。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是保健及馈赠亲友佳品。

贝母:在迪庆产量大,纯天然,人无法仿造,用于肺疾病,如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燥咳喘、咯血等。可生吃,磨成粉蒸蜂蜜,效果最佳。

天麻:野生天麻对于心血管疾病疗效极高。如:高血压病、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将适量天麻洗净切块,与鸡或猪脚钝熟即食用。

当归:主产于维酉,在中甸、德钦二半山区亦有出产。用于血虚气弱、补血补气。对血虚头痛,血虚便秘、脱发、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疗效。在迪庆当归钝羊肉或猪脚、鸡,经常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雪莲花:生于雪山岩石缝中或流滩上, 每年六、 七月份开花时采集。能除寒、壮阳、调经、止血。购买后可泡酒饮用,外伤可捣敷患处,还可钝鸡吃。

藏红花: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吐血、产后瘀血腹痛、跌打肿痛。可用小量红花煎汤,或泡酒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医学艺术—古老的藏医藏药造福当代
藏医藏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元三世纪初,产生第一名藏医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六世纪,从祖国内地传来中医的脉法和星算,从印度传来一些临床知识;公元七世纪到八世纪(即641—707)年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从祖国内地带来了医药人员和书籍,有人将其中一部分医学书籍译成藏文,即有《门介钦本》、《索玛拉扎》、《月王药诊》等。后又从祖国内地和国外请来医生讲学及著书传入,结合人民医疗实践经验编写了《敏杰材卡》(七卷)并培养了一些学徒。从此,藏医藏药既有了理论,也有了继承人。公元八世纪上半叶的前30年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他们把各自的经验进行总结,又编写出了许多医学论著,经过不断实践,修改,再实践补充,日臻完善,集成藏医学巨著《居悉》(即四部医典)。藏医的理论也有阴、阳、五行,四时,五脏等,它的诊断方法也与中...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藏药的不朽神话
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老宇妥·元丹贡布在八世纪末整理编篡而成,历经后世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而愈趋详细完整,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浅谈藏医起源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认识到动、植、矿物的某些部分有着解除身体病痛的作用,认为“有毒就有药”(《以论布嘎场》木刻版,第7页)。其后又有了用酥油止血,青梨酒糟治疗外伤的知识。随着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生产的发展,而逐步积累起了丰富的藏医药经验。早在公元6世纪那木...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藏药是高原病的克星
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次仁巴珠在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会上指出,藏医药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高原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记载,是高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藏药正成为高原病的克星。次仁巴珠介绍说,藏医学产生于高原,本身就是高原医学。据了解,早在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在医学典籍中记载有“多血症”的名词和医疗方法及药物。虽然这些术语不够精确和系统化,但医学家们已经认识到高原病的存在。据他介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腊毒”的意思就是“高山中毒”,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即一个人从平地、峡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时就会出现心慌、气急、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人们还发现一些植物能预防和减轻“腊毒”引起的症状。藏医把人们从一个地域移居到另一个地域时发生的不适应的疾病称为“水土不服”。藏医学同时把人分为三大类型,即“龙”型人、“赤巴”型人和“培根”型人,而“龙”型人中的“查龙”型人在寒冷、干热地域易发...
· 藏文化—医学艺术—传统藏药与现代藏药的区别
传统藏药的剂型多为丸、丹、散等剂型,生药粉碎后较粗,不易被胃肠吸收。再加之过去游牧生活求医不便,许多药物具有“处方大、一方治多病”的特点,其中金属和矿物类药物使用较多,目前医药学界对此争论较大。现代藏药正是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高新技术融入其中,应用超微粉碎、水醇双提、分离、浓缩、干燥等现代制药工艺,制成了现代剂型的软胶囊、滴丸、控释剂、口服液、片剂、栓剂等先进剂型,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并一改以往的大处方,将无用或有毒副反应的药物进行了调换,对重金属矿物类药物及组方的使用采取科学的态度,经国家认可的科研院所试验验证和临床试验安全后,方予使用,因而在学术上得到了医药界的认可和信赖,并且在药监、社保、基本用药等部门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临床疗效对比试验效果明显提高,在市场上受到医患的认可和好评。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学的起源
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老宇妥·元丹贡布在八世纪末整理编篡而成,历经后世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而愈趋详细完整,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南卡·洛布(意大利象雄学院)医疗学即本教恰辛派“养生医方”之说。《善缘项饰》说:“杰普赤席王子即辛饶由身化现之第二子,系挥萨杰美夫人于赤门杰席所生,受教于其父并发大心,掌握医疗术等苯教诸法,贯通二万一千《疗续》大典,成就医药本师不二者,审编《疗方三十万》等。”由此可知杰普赤席著述医典宏扬医方明之大概。其中贯通二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