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医学艺术—天麻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8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医学艺术—天麻,为兰科天麻的根茎。天麻又名赤箭、离母、赤箭脂、定风草等。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

  为兰科天麻的根茎。天麻又名赤箭、离母、赤箭脂、定风草等。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不含叶绿素。块茎肥厚,肉质长圆形,长约10厘米,直径3—4.5厘米,有不甚明显的环节。茎直立,圆柱形,黄赤色。叶呈鳞片状,膜质,长1—2厘米,具细脉,短鞘状。花序为穗状的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花黄赤色;花梗短,长2—3毫米,苞片膜质,狭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花被管歪壶状,口部斜殂,长7—8毫米,基部下侧稍膨大,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于花被管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较大,其基部在花管内呈短柄状;子房下位,长5—6毫米,光滑,上有数条棱。蒴果长圆形至长圆倒卵形,长约15毫米,具短梗。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

  [产地] 产于察隅、波密、林芝、错那、亚东、定结。生于山坡阔叶林、松林、灌丛或竹林下,海拔2100—2700米。

  [作用] 全草入药,含有伞形花内酯,具有明显的抗菌、降压、镇静、解痉作用;含有东莨菪素,具有祛风、消炎、止痛和祛痰作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96.6%;含有芹菜素,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含有谷甾醇,具有降低血压和肝中的胆固醇作用;另外还含有芹菜素-7-葡萄糖甙和伞形花内酯-7-葡萄糖甙等。 最近报道:雪莲花具有强心作用,对动物情期具有强大的选择性兴奋作用,这与临床用于月径不调、崩带、胎衣不下、终止早期妊娠等相适应;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壮阳补血之效;还可治疗炭疽病、中风、妇女小腹冷痛、肾虚、腰痛、遗精、阳萎、血热病引起的头痛、风湿性关节椎取?

  [采集] 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为“春麻”,质量不如冬麻好。挖出后,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用清水泡,及时擦去粗皮,随即放入清水或白矾水浸泡,再用水煮或蒸透,至中心无白点时为度,取出晾干、晒干或烘干。

  [性味] 甘、平。

  [归经] 入肝经。

  [主治] 息风,定凉。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风等。 [用法]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 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选方]

  1、治偏头痛,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芎穷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十丸,茶清下,日三。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松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面目虚浮:天麻半两,芎穷二两。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学的起源
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老宇妥·元丹贡布在八世纪末整理编篡而成,历经后世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而愈趋详细完整,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南卡·洛布(意大利象雄学院)医疗学即本教恰辛派“养生医方”之说。《善缘项饰》说:“杰普赤席王子即辛饶由身化现之第二子,系挥萨杰美夫人于赤门杰席所生,受教于其父并发大心,掌握医疗术等苯教诸法,贯通二万一千《疗续》大典,成就医药本师不二者,审编《疗方三十万》等。”由此可知杰普赤席著述医典宏扬医方明之大概。其中贯通二万...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红花
[名称]藏红花(StigmaCroci),(英)Saffron;[别名]番红花或西红花。[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用法与用量]每日三至九克,煎服或净酒服,孕妇禁用.[综合描述]藏红花(CrocussativusL),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柱头。原产西班牙,在希腊、法国、前苏联中亚一带、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在国外,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励等疼痛,也治疗创伤痈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不产藏红花。那么,为什么藏红花又用“藏”字当头来命...
· 藏文化—医学艺术—藏医史话
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肠,沸水能治矣。”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用熬化了的酥油来止血。至今藏医理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的人认为,藏医理论也像佛学一样是从外地传来的,他们说藏医学是从公元七世纪印度的《阿耶本达》和汉地的中医而创作产生出来的一种学科。为了消除这种误传,我在这里需要讲讲藏医真正的起源和发展。丹巴西绕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象雄位于今天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一带。这个地方是雍仲本教创始人登巴西绕的诞生地。根据本教的传说,他诞生有一万多年,但实际上他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个时代的,也就是公元前657年藏历木鼠年诞生的。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本教等文化知识并长期精心从事自然...
· 藏文化—医学艺术—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
斗嘎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试就佛教思想对藏医学的起源、人体形式、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医德等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影响,进行了介绍,从而揭开宗教蒙在藏医学表面的神秘面纱,展示其科学的真面目。文章说,在桑杰嘉措所著的《藏医史》中记载了藏医药起源的传说,将藏医药和各种疾病的起源都归结为天神创造的,天神先制造了各种疾病,又大发慈悲,制造了医药。但揭去宗教面纱,可以看到藏医起源的真面目。藏医中万物有灵的思想源于本教,本医是藏医的原始形态。藏医始祖辛绕就是在“多本”驱祟禳祓、祈祷酬神及诅咒占卜等巫术的基础上融进了民间流传的疾病诊治经验,创立的一种巫医结合的医学形式。现今发现的《十万医书四部》中,有大量神鬼作祟导致疾病发生的鬼祟病因说,和禳灾酬神的治疗方法。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不但吸收了本医的许多医理外,也融进了大量鬼祟致病和禳祈酬神的治疗内容。主要有:1、神祗鬼...
· 藏文化—医学艺术—药物资源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一、古代文献收载情况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127味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收载药物329种,其中植物药212种,约占65%,大半为高山植物,绝大部分至今仍使用。(三)《四部医典》(12世纪),宇陀·元丹贡布著。收载药物1002种,其中第2部第20章药物性能390种,收载方剂400个。(四)《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载药物1400种。(五)《晶珠本草》,帝玛·丹增彭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