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文物—清宫的贲巴壶、藏草瓶、多穆壶、僧帽壶
流行于地区的贲巴壶、藏草瓶、多穆壶和僧帽壶,清代宫廷都有仿制,清宫珍藏的这些精美的藏域特点的文物,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贲巴壶、多穆壶和僧帽壶等是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有的来自生活用器,有的直接成为藏传佛教的法器。
“贲巴”为藏语音译,梵音原作“军持”。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手。”其手印图解为握水瓶。贲巴壶则从军持演变而来。在2001年8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展》中,有一件包银的贲巴壶,是为神像和信徒本人沐浴时所用的。
多穆壶原是、青海地区藏胞盛奶茶或酒的一种银制品,藏语称为“勒木”,内地称为“多穆壶”。在《文物展》中,有一件曾用的象牙多穆壶,是夏宫罗布林卡所藏之物。
僧帽壶因其形似僧侣之帽而得名。有人认为是外来之物,有人认为是地区的茶壶,后成为藏传佛教法器。
藏草瓶,亦称“甘露瓶”。为藏传佛教用于盛水或插草,作为礼佛陈设。
这些器物地方风格明显,在清廷备受推崇,成为皇帝命烧之器。清廷所仿的瓷质品有斗彩、红彩、青花及各色地粉彩贲巴壶,三彩、五彩、洒蓝釉、黄釉多穆壶,霁红釉、红釉、白釉、粉青釉、斗彩僧帽壶,红彩和各色地藏草瓶等。
下面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代表器介绍如下:
康熙洒蓝釉多穆壶
通高44.5厘米,足径13.5厘米。壶窠谑剑魃碛兴牡劳瓜椅疲徊辔淞鳎硪徊辔薇舷掠辛礁鐾蛊鸬氖ㄍ罚煊锌卓上荡薷恰Mㄌ迨┤骼队裕陨囟畛痢?/P>
雍正粉青釉僧帽壶
高19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8厘米。上部略似僧帽,一面有流,流口与长颈二流相通,另一面有长柄,两端连接口与肩部,柄两端为如意头形,圆腹。通体施粉青釉,釉汁纯厚似青玉。外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粉彩八宝勾莲纹多穆壶
高47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14厘米。壶为筒形,口部如僧帽状,两侧各置龙柄和凤流,盖为隆起圆台形,狮钮,圈足。壶内施松石绿釉。壶身有四道彩箍,壶外通体施白地粉彩缠枝花及八宝图案。外底松石绿釉地上有用青花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青花八宝纹贲巴壶
通高23.5厘米、口径9.1厘米。壶呈塔形,口与流均有盖,弯流衔接于球形腹部,下承覆钵形底座。用青花描绘,腹部为莲托八宝纹,底座为缠枝莲纹,颈部为蕉叶纹。外底青花双框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为乾隆皇帝与国师修持密法时所用。
乾隆粉彩绿地勾莲纹藏草瓶
高15.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1厘米。瓶小口,细长颈,颈下有一小扁腹,其下为大扁圆腹,束胫,覆盘式足。瓶体绿地上饰勾莲纹。底足内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是清廷赐给僧侣的特别器皿,用做插草供佛。
以上这些器具,有的成为高级陈设器,有的成为藏传佛教法器,有的赐予高级僧侣,无一不与雪域高原有着密切关系,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它显示出清廷对藏传佛教的尊崇与文化上的认同,这种尊崇与认同,对于联络民族感情,提高藏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起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