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文化—历史人物—宗喀巴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6
转发:0
评论:0
藏文化—历史人物—宗喀巴,宗喀巴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大师。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藏族,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人。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尊称为宗喀巴。7岁时,宗喀巴被父母送至青海化隆县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学习显密经典。精心研究藏文、显教经论、密法等。明洪武五年(1372),宗喀巴前往卫藏继续深造,到各教派寺院,向名师大家学习,潜心钻研各种佛学理论。九年(1376),他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向顿桑瓦学《量释论》。在觉摩陇跟罗赛瓦学习经文,学习邬由巴的《量释论译注》等。十四年(1381),宗喀巴回到前藏,先后到止贡、桑朴、孜塘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十八年(1385),跟从布顿弟子学密宗经典注疏。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在这20余年间,他进步非常大,精通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等理论,同时,全面了解了其他各教派的典籍教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

  在藏期间,针对当时藏传佛教戒律松弛的现状,宗喀巴建议宗教改革,要求遵守戒律,重苦行,禁娶妻。并制定了僧人的生活准则、寺院的组织体系、学经程序和是非标准等等,赢得众多信徒的爱戴和拥护,也增强了藏传佛教的社会职能。后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教派的一些内容,创建了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简称黄教。黄教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影响极深,逐渐成为诸派中发展最迅速,势力最大的教派。

  永乐六年(1408),宗喀巴受阐化王札巴坚赞之邀,到仲不垅为各寺僧众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七年(1409),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办大型祈愿法会“默朗钦摩”(汉语称为“传大召”或“传召大会”)。声势浩大,并从此形成传统。会后,在拉萨东修建甘丹寺,作为自己及弟子传法的根本寺院,并创立了严密的寺院组织。每年法会期间,们进行辩论和考试,建立起格西学位制度。

  十三年(1415),宗喀巴应明成祖邀请,派亲近弟子释迦也失赴明都朝谒,加强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十七年(1419),授意释迦也失主持兴建色拉寺。同年,在甘丹寺圆寂。

  宗喀巴的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述非常丰富,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菩萨戒品释》、《事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宗喀巴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他的佛学思想,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戒律为第一要义,修习要遵从由显到密的次第才会获得良好效果。黄教区别于其他教派寺院的突出特点,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组织。

  宗喀巴弟子众多,最著名的有扎希贝丹、释迦也失、根敦主巴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宗喀巴的思想体系。使格鲁派继续得到世俗政权的支持,并逐渐形成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历史人物—宗喀巴大师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沙弥戒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时,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为授近事戒,赐号贡噶宁布(庆喜藏)。后随敦珠仁庆学习经论,并授密教灌顶,称号不空金刚。7岁正式出家受沙弥戒。16岁前往深造,开始独立进行宗教活动。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影响。31岁时,他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后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帽派。36岁开始讲经收徒,先后在各地讲《现观庄严论》、因明、《中论》、《俱舍论》等。同时系统地研习密法,研究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学习噶当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灯论》等要籍,终于通达显密各派教义。他以中观为正宗,月称为依止,以噶当派教义...
· 宗喀巴
(1357—1419)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青海湟中人,本名罗桑扎巴。因藏族称湟中为“宗喀”,故称其为宗喀巴。幼出家,长入荐,遍学喇嘛教各派显密教法,而以噶丹派教义为立说之本。针对喇嘛教当时的腐败情况进行了改革,提倡僧人严守戒律,规定学经次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永乐七年(1409)曾在闸化王扎巴坚参等人资助下,在拉萨创办并主持大祈愿会(即传召大会),兴建甘丹寺,创立格鲁派。这一派后来在西藏逐渐成为执政教派,并在藏蒙等地区广泛流传。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1><2>
· 藏文化—历史人物—噶玛巴·都松钦巴
噶玛巴·都松钦巴宋大观四年(藏历第二饶迥阳金虎年,公元1110年),都松钦巴诞生于朵康哲雪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幼名格佩,又名康巴乌巴。他的父亲叫贡巴多吉衮,母亲名拉妥萨冈江明珍,都是虔诚的瑜伽行者,均修习密法。都松钦巴自从父亲和祖父贡巴格布学习藏文,开始涉猎深奥的佛学知识。宋宣和七年(1125年),都松钦巴年满16岁,便依父母命,到噶查寺在堪布丘格及规范师恰僧格查座前剃度出家,(堪布:藏传佛教中主持授教者的称号,后指寺院中扎仓主持人或小寺的主持人。)取法名贝曲扎巴,皈依佛门。(皈依:即归依,信奉之意。)少年都松钦巴自此踏上了艰难的学经之路。他出家后不到两年,便建立一座小寺,跟随阿底峡大师的弟子学习大师所传密法。宋建兴二年(1128年),都松钦巴已是19岁的年轻人,他为了扩大知识面,寻求得道之路,历尽千辛万苦,到吐蕃逻些等地学法。他对学习的态度是兼容并举,不耻下问,认真刻苦。他...
· 藏文化—历史人物—扎巴坚赞
至尊扎巴坚赞公元一一四七年生,从会说话起,便爱幽静,不吝啬,肯学习,非同一般孩童。八岁时,从降森·达氏坚赞处受梵行居士戒,守戒甚严,即便是细微戒律从不违犯,胜过出家僧人。平时除会织曼荼罗外从不动荤。十岁,受《律依二十颂》及聆听了密宗修持仪轨等。十一岁,在尊师等众多学士面前回忆讲述了佛教经典,学者们为之惊叹,起名为洛卓钦布(大智)。心传弟子是萨迦班智达。平时著述立说,著作言简意赅,通俗上口,符合众生心愿。修持密乘得正果,本尊佛为之加持。获得大智,能解除神和龙王等的疑虑。如有需要神龙便为之效力。遇有疑难瑜伽大自在便会解答。有次禀告法师:“吾欲往极乐世界观游”。随即前往,在那里留住许久,之后,又往北方金色神界,以摄轮王身份遨游整个佛国。回投原身又修持大手印法,并证得正果。于公元一二七六年,藏历第四绕回火鼠年二月十二日乘密乘缘起次第圆寂归天。
· 藏文化—生活用具—碗套、布绘“宗喀巴大师传”唐卡
碗套简介:“碗套”。碗为汉地十七世纪烧制的高脚青花古瓷碗,碗套为藏民族手工制作的牛皮套。碗深深放进套里,套紧紧包住碗口。碗离开套易破碎,套离开碗无依靠。只有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千里跋涉,难以摧毁。这种对碗的珍惜与保护,是由于碗对于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和古文化所赋予碗的神圣意义。布绘“宗喀巴大师传”唐卡简介:此唐卡朱砂作底,纯金绘制,并以藏文注释,表现的内容为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传记。画面内容繁多复杂,但布局巧妙得当。整幅画面以上品朱砂作底,纯金绘制,是传统绘画中“赤唐”画风的经典作品,年代为明代。该唐卡的最大特点是以金面、金线、染金、泥金、磨金等多种传统手法进行描绘,表现丰富的层次,并放射出不同的光芒,从而使整个画面高贵典雅、富丽堂皇。这种金绘唐卡难度极大,画得如此精美,更是难得。可谓传统唐卡艺术中的神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