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藏传佛教噶举派—噶举第三代祖师那洛巴传(六)
c、 誓约
帝洛巴在密林中度过一年,他时常乞食。有一天,附近的人们安置一座舍利塔,并在聚落中集会。那洛巴恰巧经过当地,得到满钵的供品,于是就拿回来供养上师。帝洛巴大声地咀嚼并且说:“那洛巴!这真好吃。”
那洛巴想:“师父以前是一个字也不说,今天看来心情很好。”于是就问上师是否要他再多拿一点回来。
帝洛巴回答:“是啊!去吧!”并且交给他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把木剑,说:“要是哪些人心有不甘不愿给你,就把水倒在食物上;要是大伙追你,就在沙上画一个水的符号,要是他们还不回去,就挥舞你的剑。”
在这国家里有个习俗,就是任何人第二次到别人家乞食,都不会如愿的。因此人们就说:“你刚才已经拿过了。”而不愿意再给他食物。那洛巴就把水倒在食物上,接着有人大喊:“这个人把饭弄砸了。”几个男人听到就追过来,一群人快追上的时候,他就在沙子上画了一个水的符号,这里竟变成一个湖,整伙人都过不过来。
一个老女人此时出现,告诉他们可把湖水弄干再追,大伙便开始挖地,很快地湖水便被弄干,并又赶向前追上了他。那洛巴就舞动手中的剑,剑顿时变成一栋铁屋,那洛巴则坐在里面。
老女人又告诉愤怒的人们去拿煤炭和风箱来烧。过了会儿,那洛巴无法再待在里头被烘,只好夺门而出,就在快回到帝洛巴所居地方的时候,不幸被人给逮住,用棍棒和石头把他打个半死。
帝洛巴走到他身边,问:“那洛巴,你怎么啦?”
那洛巴回答:“如同米粒被捣烂、芝麻被压碎,我的头裂开了,痛苦万分。”
帝洛巴遂说道:
“轮回此一把铜壶,
实应将其砸粉碎,
亲爱吾子那洛巴!
看入自心誓约境,
空行秘密之家园。”
并以手碰触那洛巴,那洛巴即完好如初,接着他就教授誓约满愿宝教法。
此法分为两部分:信任与谛观。
一般而言,只要不违反自己所做的承诺,就算有了誓约,哪怕它甚至小到只有皈依的仪式而已。特别言之,金刚乘中誓约占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别当行者受了瓶灌之后,必须持守无上誓约,视法界为本尊坛城,一切有情为空行勇父。
瓶灌的体验,乃化身誓约的基础,又称为“范畴”。
秘密灌的体验,乃报身誓约的基础,又称为“无二”,于六解脱修行法中则名为“较高之门”。
智慧灌的体验,乃法身誓约的基础,又称为“深奥”,这是指与勇父永恒之喜秘密相结合,也叫做“较低之门”。
第四灌的体验,乃自性身的基础,又称为“完全深奥”,这是指大手印觉的照耀。
实修的应用上,行者必须试着安住此合一之境,令体验不致瓦解成零碎的片段,于刹那亦不舍离此境,食此禅定妙餐,守护真实自性。
“范畴”誓约分三重:
·透过俱生觉禅观空性,保任法身。
·透过直观了解禅观大乐,保任报身。
·透过认知力(认出众生本性)禅观与众生的一体性,保任化身。
“无二”誓约亦分三重:
·认出自性
·体验道上的进展
·忏悔未能证果的过失
心乃是念头与空性无二之性,它无法被捕捉到,但却不间断地示现种种游戏。显现的就是心,心即是究竟,心与法身不可分割,因此不能将心视为在这、在那,也不能视心为物。心念来来去去,认识持守誓约满愿宝的必要性,也就同时体验了它。
破犯了与上师(真实自性)的誓约,是很大的罪过,此刻应依下法忏悔:若上师仍住于世,行者应修持金刚萨垛禅修法,然后请求上师的认证,如此真诚地做,直到禅修此法的特殊征相出现为止。
若上师已经圆寂,就要请求与上师同一法脉之人认证三次、七次或者更多次,依需要情况而定。
同理,若对法友起嗔心,也应在佛堂前忏悔。要是行恶、犯戒,就要详细地进行忏悔,然后重新开始。行者若能不犯真实自性(即上师)戒,一切誓约都将完好无瑕。上师本尊不可分割,上师现本尊相,金刚瑜伽母为本尊明妃,三宝即是真实自性,亦即上师。上师的化身即圣众,因此,勇父、护法与们皆是上师的化身。上师的报身即圣法教,其法身即佛境。
所谓“谛观”,就是稳定地守护真实自性戒,如此一戒护持一戒,各戒整合于自性戒中,简略地说,这是一种令人喜悦的信心,其中没有丝毫自责或是罪恶感,因为能明察善恶之因,做出应做之事。
d、拙火
帝洛巴又到了邻国边境地带,无语静坐一整年。
那洛巴以适切的行仪合掌绕行,请求传法。帝洛巴就说:“跟我来!”
然后就走了。他走到一个又黑又深又有许多水蛭的潭边坐了下来,说:“要是我有弟子的话,他就会在这潭上搭一座桥。”那洛巴立刻开始建桥。
当他下半身全浸到水里的时候,不慎滑倒,落到潭底去。潭水受到扰动,成群的水蛭、寄生虫等蜂拥而至,咬噬他的身体。血液流失令他产生虚脱的感觉,水流灌入伤口,令他产生彻骨寒意。
帝洛巴问:“那洛巴,你是怎么啦?”
那洛巴答:“水蛭的啃噬令我虚脱而寒冷,我无法控制自己了,真实痛苦万分啊!”
帝洛巴遂道:
“宿业所成身之潭,
实应将之作冰冻,
亲起吾子那洛巴!
谛观汝心拙火镜,
空行秘密之家园。”
于是,他便用手碰触那洛巴,那洛巴遂完好如初。接着,就给予他永恒喜悦与暖乐自明的拙火教法。
此法分为两部分:相信透过清晰观想得以体验拙火,利用拙火作为方便。
对于清晰观想即可生起拙火,这种信心包括三方面:
·修行脉气明点,修行心境,以及修行二者合一之法,就能趋入本性之根。
·种种对此拙火的体验,即是道。
·果乃证悟法身,永恒喜悦于空性。
关于这种分法,大班智达那洛巴曾说:“根、道,以及了悟果的各个阶段。”
根的方面分为:视根为脉、气、明点,视根为心境,视根为脉、气、明点与心境共通之处。
关于视根为脉、气、明点方面,那洛巴曾说:“脉静气动点创造。”
脉再分下去,又有粗脉、细脉、极细脉的区别。
在如同舍利塔的难摧微妙身中间,有整个系统的轴心——中脉。
中脉上通顶门,下达密处,具有四种性质(红、亮、直、中空)。中脉右方是拉萨那脉(右脉),具白色而略带一点红色,它在脐轮下四英寸的地方分出来,向上直到右鼻孔,中脉左方相同距离之处有拉拉那脉(左脉),呈红色略带白色,亦从脐轮下四英寸处分出来,直通到左鼻孔。
左右两粗脉在眉心处并回中脉,形成头内白色的部分此处分出许多支脉,其中两条粗脉到达双眼和鼻孔,在这些地方生起作用。除了两条在大腿分枝的脉以外,所有的脉都是多重的。
中脉上方的顶轮是大乐之轮,像一朵三十二瓣的倒立白莲花,代表凝聚力;喉轮是沟通之轮,像一朵十六瓣的正立红莲花,代表暖热力;心轮是法身之轮,像一朵八瓣的倒立白莲花,代表流动力;脐轮是结构之轮,像一朵六十四瓣的正立黄莲花,代表坚固力。这些轮中的粗脉一共一百二十条。
在细脉方面,心轮中每一片花瓣都再分出三条脉,二十四条细脉通往二十四个部位,每个部分又分出三条脉,再一直分下去,直到总数为七万两千条为止。
极细脉极多,有如身上毛发一般。
气可分为两类:实际表现之气与分别之气。
使身体依照心意而活动,成为一切活动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实际表现之气”。
“分别之气”,是指延着不同脉道震动的气,可分为五种:下行气、平住气、命气、上行气及遍行气。
下行气——是不空成就佛,为风大的震动,绿色,集于密轮,此气与大排放有关。
平住气——是宝生佛,为地大的震动,黄色,集于脐轮,此气与消化有关。
命气 ——是不动佛,为水大的震动,蓝色,集于心轮,此气与呼吸有关。
上行气——是阿弥陀佛,为火大的震动,红色,集于喉轮,此气与唾液及其他体液的流动有关。
遍行气——是毗卢遮那佛,为空大的震动,白色,集于头部和四肢,此气与身体的移动和姿势有关。
根据以上五气,又可再细分下去。
平住气中有一股称为“移动气”,位于眼内,形状如一朵盛开的芝麻花,此气负责视觉。
命气中有一股称为“真动气”,位于耳内,形成如沟,此气负责听觉。
上行气中有一股称为“显动气”,位于鼻内,形如铜针,此气负责嗅觉。
下行气中有一股称为“速动气”,位于舌内,形如半月,此气负责味觉。
遍行气中有一股称为“极速动气”,位于全身,好比鸟身上的羽毛一般,但主要集中于体表和性器,负责触觉。
另一种分别法是以功能来分的,可分为业劫气与智慧气。
还有一种分法是根据禅定觉受来分的,包括男性、女性和中性;每一种又可再细分为三类(男男、男女、男中;女男、女女、女中;中男、中女、中中)。
最后一种分法,是依震动速率不同而分的:一个处于健康、休息状态的成年人,将其吸气、吐气及二者之间这全部的过程,当成一个单位,那么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就有二万一千六百个单位,这个速率是对中脉而言的。若将一天分为昼和夜两部分,则各分到一万零八百个单位,这个速率是左右二脉内的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四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五千四百个单位,这是密轮内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八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二千七百个单位,这就是心轮内的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十六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一千三百五十个单位,这就是喉轮内的速率。若分为三十二等分,就有六百七十五个单位的速率,这是顶轮内的速率。最后分为六十四等分,就有三百三十七又二分之一个单位的速率,此速率属于脐轮。
关于黄道天相,每一星象震动速率为一千八百次,这速度也属于四轮。密轮有十二瓣莲花,每瓣震动速率一千八百次。每瓣又分五枝出去,所以共分成六十四枝,每枝速率即是三百六十次。子、午时分,有个从中脉而起的智慧气,震动速率为十一又四分之一。十二瓣莲花之邦的震动速率为五十六又四分之一。一昼夜中,起自中脉智慧气的震动速率总共是六百七十五个单位。这样的震动是难以察觉的。
作为五官动力的气,属粗气。
作为八十种自起的烦恼模式,是属于微细气。
作为行于三毒习性的智慧气,则属于极微细气。
明点亦为三种:
·粗明点以“阿罕”(即“我”做代表)。
·细明点乃是以始觉觉本觉。
·极细明点则是于无始本觉中生起万物之力,而以红、白二色为象征。
视根为心境,可分三层:
·视根为五官感受——粗层。
·视根为八十种自起的烦恼模式——微细层。
·视根为三毒宿习——极微细层。
视根为脉、气、明点与心境共通之处,此是指八十种烦恼模式的微细气,以及具三毒习性的心境,两者无始以来就不可分割,如水入水一般,因而造作出轮回与涅磐。这点在多杰润巴密续中曾提到。
修持拙火之道,其相关的特质将一一介绍如下。
拙火又称“度摩”。“度”本指凶猛,意味着直接降伏所有不能通达证悟的因素,所有应舍弃的事物。
“摩”本指母亲,意味着自发生起一切善行、一切应保留的事物。
实修拙火,就是籍由自燃之热传布全身,觉悟空乐之性。
拙火可分为外、内、密和究竟四种:外拙火如火,内拙火如药,密拙火如狮,究竟拙火如镜。
·外拙火降伏八万障碍,于行者体内生起暖热。
·内拙火平息八十四种疾病,生起乐受。
·密拙火摧伏八万四千烦恼,生起乐空不二之觉。
·究竟拙火,则是“度摩”真正的意义,因为它驱散了无明黑暗,所以是“度”,因为它开显了妙觉,所以是“摩”。
在效能方面,外拙火使中、左、右三脉发出明亮的红光;内拙火使五色光芒直如拉紧之弦;密拙火使智慧气大力增长,犹如神射手所发之箭;究竟拙火使行者精勤保任心性,犹如守护强风中的的烛火。
拙火向上烧入自存之觉,照亮“上门”之脉;向下烧入难名大乐,照亮“下门”之脉;于中间,照亮轮回不停的连续性,显示脉和气的限制。
外拙火征验——即使控制气的技巧有时弱了下来,身体的暖热也不会失去。
内拙火的征验——疾病永不侵犯。
密拙火的征验——业劫气的的作用停止。
究竟拙火的征验——散漫念头与自我分裂的情况,转为般若、一体的妙觉。
拙火成就有十相,一般五相乃对五大略具控制力时所产生的,另五相为对五大具完全控制力时所显现的。
一般五相如下:
·对地大气能控制时,见到烟相。
·对水大气能控制时,见到闪光相。
·对火大气能控制时,见到荧光相。
·对风大气能控制时,见到焰相。
·对空大气能控制时,见到无云晴空相。
因此,帝洛巴说:“能控制五大之气时,就会见到烟、眼前闪亮之光、萤火虫、火焰以及无云晴空。”
能完全调伏地大之气时,维持稳定时,行者会感到宁静,见到日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水大之气时,行者会感到冷,见到月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火大时,行者会感到很热,见到闪电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风大时,行者会感到身体很有力量,移动非常快速,见到虹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空大时,行者会感到身体宽广。乐受炽然,但却又没有乐的概念,此时见到日月融合相。上根成就者,于清醒时可亲见这些征相。中根成就者于某些境界中,才有上述觉受。下根成就者则在梦中见到。
因此帝洛巴说:“已达稳定之五相,行者可直接亲见日光、月光、闪电、虹光以及日月交融相”
拙火的八功德,分为四共、四殊胜。
四共功德:
·透过脉,获得财富。
·透过气,获得人望。
·透过明点,获得真实性。
·此三者同等兼备,获得三界中的美丽与圆满的生活。
四殊胜功德:
·由于控制了下行气与上行气,行者能于末劫通天彻地的大火中毫发无伤。
·由于控制了命气,行者能使巨川倒流。
·由于控制了遍行气,行者能于虚空中行走、坐卧以及飞行。
·(原著中缺少平住气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