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傩俗崇拜—海神褚太太
傩文化—傩俗崇拜—海神褚太太, 天后宫供奉的妈祖娘娘是华人世界公认的海神。但在江苏南黄海边的渔民心中,海神
天后宫供奉的妈祖娘娘是华人世界公认的海神。但在江苏南黄海边的渔民心中,海神天后却是位土生土长的渔家妇女。是渔民四时八节供奉的海神。
海边上曾有位姓储的渔妇,随老伴儿出海打鱼数十载。春往秋来,学会观天识云,欲有刮风下雨、降霜落雪之类天气反常之象,她就呼唤一起出海的渔船,聚集靠拢泊船海中,抛下大大小小的龙爪铁锚,顶风抗浪,不需返港,不误鱼汛。渔民们十分感激,尊称她为褚太太。此事最终惹怒了巡海夜叉,扯断了龙爪锚链,顶翻渔船,褚太太落水身亡。事后,出海渔船每当遇到风险,总觉得有位白发老太太暗中平息浪涌改厄化灾,隐显于烟波之中。一次有位渔人在海滩上看到一条陷在泥沙中的敞蓬渔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盘膝背坐在黄板(船板)上。他走过去一看是褚太太。没等渔人开口,褚太太撑起龙头拐杖站起来说:“往后,下海人遇到什么苦难,只要喊我三声,就会平安消灾的。”说罢,骑上大鲨鱼乘风破浪而去。
褚太太保佑打渔人出海平安,渔船上都供奉褚太太的神偶,香火陡然兴盛起来。这件事传到京城,皇帝觉得一个渔家妇人生生死死都能厚德载民,加封褚太太为“天后娘娘”,一说叫“褚太尉”。于是,南通到处有奉旨建造的“天后宫”或“天后庙”。至今通州市李港乡有天后宫村,如东县北坎乡曾有“褚太太庙”。南黄海渔民信奉褚太太为天后,应该说此天后不是彼天后。借用西方哲人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属于“个别历史现象的局部定性”。
此后,每年正月初九的高灯会,三月二十三前后的天后娘娘会,清明时节的开网节,五月初五的海洋会,龙王会,七月十五的渔蓝会,九月初九的水神会上,禇太太都是逐除纳吉胜会神坛上的主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傩送丝蚕
在四川民间傩戏里,有一出《送丝蚕》的剧目。剧中主角傩傩面戴一个没有下巴的面具,在土地与春宫陪同下,挨家挨户送丝蚕贺春,祈祝人们四季兴旺,家境富强。可是,傩傩为什么没有下巴?为什么要挨家挨户送丝蚕,说来故事颇为传奇、生动。话说,傩傩自幼失去双亲,七岁即上财主家当马童牧马。傩傩主家,家境豪富,膝下只有一女,伶俐可爱,远近闻名。可是年已二十,仍不出嫁。远近宦官子弟、富豪人家,相媒求婚,概不应允。一天,又有一官宦大户前来提亲,员外见年轻人彬彬有礼,又门当户对,当即应下聘礼,可是小姐誓死不嫁。员外大怒立即究问原因,若说不清原因便立即许人成亲。无奈之下,小姐实话禀告自身已许他人。员外大惊追问许与何人,由何人媒证?小姐说,身许家中白马,马童傩傩为媒。并说白马乃神灵投胎,不久即可变人成亲。员外气极召来傩傩盘问,傩傩说,是梦中白马相托,小姐应允。员外怒不可遏狠狠打了傩傩一巴掌,把傩傩打倒在地,打掉了傩傩的下...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公傩婆的传说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或傩公、傩娘),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后人释为“天作之合”),兄妹便毅然成亲。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
· 傩文化—傩俗崇拜—竹崇拜
富于历史意蕴的竹,曾经作为图腾为西南一些少数民族所崇拜。晋·常琚《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则神话:有一女在在溪水中洗衣,忽然飘来三节大竹筒,飘到女子双脚之间推之不去。竹筒发出小孩声音。她取回家,破开竹筒得一男孩,以竹为女生。长大后成为竹王,建立了夜郎国。建立了夜郎国。夜郎国极盛时,疆土所辖大致为今黔中、黔西南和滇东北等处。原族属不祥,今为苗、布依、彝、侗等族所聚居。影响所及,川、滇、鄂、湘、桂等地皆有竹王庙遗迹。云南傈僳族有一支系为竹氏族,称“马打扒”。他们相信本支系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后改汉姓为祝,竹与祝同音。四川彝族也有一支系为竹氏族,史书称“马胡夷”,他们自称是竹王的后代。云南昭通地区彝族的丧葬习俗:母舅家派人去外甥家奔丧时,要带上一棵有根须的活竹。去后立于门边,用枝上的竹叶蘸酒和水,洒在地上为死者祭奠。母舅家来人则将立于门前的竹树,扛到安葬的地方,植在坟旁,象征着死者...
· 傩文化—傩俗崇拜—桃崇拜
绯红艳丽的桃花,像似女人的美貌。桃树易于繁殖成林,且三年即可结实。其惊人的繁殖能力,更易诱发古人繁殖子孙后代的联想。基于原始的感应巫术。因此除祭坛,青年男女亦愿在桃林中结识,幽会。现今流行的“交挑花运”、“桃色新闻”等词语,便是古代桃崇拜习俗语言衍化的残留。传说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把鲜桃与长寿联系在一起。以至今天献给老人的桃仍称“寿桃”。桃实际上确有医病的功能,它的叶、花、桃仁和果壳,都可入药。从上古的医巫起,便逐渐把它神化,宣扬它能驱鬼逐疫,压胜除祟。对桃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岁末的宫廷大傩之中,张衡在《东京赋》中叙述驱傩的场面时,就曾提到“桃弧棘矢,所发无臬”。桃弧棘矢成了驱鬼逐疫的锐利武器。汉代大傩中使用的桃弧棘矢,后来演变为桃弓柳剑。在民间,破土动工前,要用桃弓柳剑射向四方,驱赶四方鬼蜮。新房封顶前,将桃弓柳剑置于大梁上,以备长期震慑鬼蜮的侵扰。桃在巫师的法事活动中,被利用得最充分。...
· 傩文化—傩俗崇拜—柳崇拜
柳崇拜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植物崇拜。柳图腾崇拜在一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心目中,具有各种神秘性宗教功能。通天灵物——裕固族萨满每年六七月间举行家庭祭天仪式,在祭坛上要树立神杆。这神杆必须用柳木,柳枝上缠着羊毛或各色布条。这表示柳木可以通天,天神通过柳木下到人间。驱邪消灾——赫哲族萨满跳鹿神时,有一个项目叫跳柳圈儿。萨满用柳树条弯成一个半圆圈,像儿童跳绳似地跳上三次。在场的人都各跳三次,并唱鸠神歌。跳进柳圈意为着进入神灵施展威力的保护圈,一切邪魔都不敢侵犯。神灵象征——达斡尔族萨满每隔三年在三四月之间向众神进行血祭,为人们消灾祈福。所祭的12个杜瓦兰神灵,由选取的各类杨柳树代表。抗御疾病——鄂伦春族萨满举行治病仪式时,手持柳条,为病人诵念祈祷词后,摘下柳条上的叶子,抛向前方,促使病人恢复健康。柳神赋予新的生命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