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傩文化—傩俗崇拜—“三星堆”的青铜巫师人像与面具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77
转发:0
评论:0
傩文化—傩俗崇拜—“三星堆”的青铜巫师人像与面具,古蜀遗址“三星堆”,位于成都以北40公里广汉市南兴乡三星村、真武村,是商周

 

  古蜀遗址“三星堆”,位于成都以北40公里广汉市南兴乡三星村、真武村,是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据科学测定距今约3000年至4800年。此遗址自1980年以来经过有关单位先后八次大规模的发掘,已挖掘4000多平方米面积,100多个灰坑、4座墓葬以及古城墙遗址等。出土了陶、石、金、铜、玉器等几万件文物。获得了古蜀国历史与文化极其宝贵的物证,使多少年来对巴蜀历史的研究,从神话传说和推理猜想的迷茫状态中得以清醒和解脱。

从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4百余件文物中,有一大批玉、石、圭、璋、金、铜祭祀器皿。这说明:古时候实行“国之大事,在祀与戒”(《左传》)。《周礼·鸡人》说:“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这是当时盛行的习俗。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尊高171厘米的青铜巫师人像和高65厘米、宽138厘米、两个眼珠向外突出16厘米的宽面大耳“纵目”的青铜面具,引人注目。青铜巫师人像,头戴花冠、身着长袍(前裾过膝、后裾及地),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双手屈于胸前,作握物状,赤脚戴镯,立于铜方座之上。据考证此巫师亦为古之蜀王。因古蜀人有“首领兼政教于一身,既是蜀王又是群巫之长”的传统。如《周礼》中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恒。”“王者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传说“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华阳国志·蜀志》)且“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如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邛崃县志》)

综上所述:故推断青铜人像既是主持禁祀的巫师,又是蜀王蚕丛。事与古时王者兼群巫之长,实出一撤。“三星堆”出土之青铜巫师像,纵目面具,神树和大量祭祀器皿,向人们揭示了,距今4800至3000年的蜀族先民不但崇尚祭祀,其祀已由“神人相通”的巫师主持。与历史上传说巫觋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职能,极为相似。同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也为今人的傩文化研究注入了崭新和最有力的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傩文化—傩俗崇拜—江西萍乡傩的傩面具
江西萍乡,普遍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百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轮流做”的歇后语,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而形成的。傩面具的来源,有以下传说。一:三位大将军杀尽邪鬼后升天,万民惧怕邪鬼再来,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于半空,抛下牛角号一支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三人像、一旦有事,吹三声仙号,我三人即刻降临”。因其在云雾中,只见三人头面,不见身子,杨吴祖师为此仅刻出了三个面像[图1]。二:一猎人在山上遇一野猪,被野猪引入山洞后,发现了一枚铜面具。三:在玄武庙前的樟树洞中发现一铜面具,以后便据此制作木面具。四:由于河里涨大水,获得了漂来一箱面具。五:一飞鸟引人上山,见树上长出一枚面具,取下戴在脸上,便能手舞足蹈[图2]。六:山洪暴发,从后山冲下来三枚石头...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傩送丝蚕
在四川民间傩戏里,有一出《送丝蚕》的剧目。剧中主角傩傩面戴一个没有下巴的面具,在土地与春宫陪同下,挨家挨户送丝蚕贺春,祈祝人们四季兴旺,家境富强。可是,傩傩为什么没有下巴?为什么要挨家挨户送丝蚕,说来故事颇为传奇、生动。话说,傩傩自幼失去双亲,七岁即上财主家当马童牧马。傩傩主家,家境豪富,膝下只有一女,伶俐可爱,远近闻名。可是年已二十,仍不出嫁。远近宦官子弟、富豪人家,相媒求婚,概不应允。一天,又有一官宦大户前来提亲,员外见年轻人彬彬有礼,又门当户对,当即应下聘礼,可是小姐誓死不嫁。员外大怒立即究问原因,若说不清原因便立即许人成亲。无奈之下,小姐实话禀告自身已许他人。员外大惊追问许与何人,由何人媒证?小姐说,身许家中白马,马童傩傩为媒。并说白马乃神灵投胎,不久即可变人成亲。员外气极召来傩傩盘问,傩傩说,是梦中白马相托,小姐应允。员外怒不可遏狠狠打了傩傩一巴掌,把傩傩打倒在地,打掉了傩傩的下...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公傩婆的传说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或傩公、傩娘),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后人释为“天作之合”),兄妹便毅然成亲。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
· 傩文化—傩俗崇拜—竹崇拜
富于历史意蕴的竹,曾经作为图腾为西南一些少数民族所崇拜。晋·常琚《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则神话:有一女在在溪水中洗衣,忽然飘来三节大竹筒,飘到女子双脚之间推之不去。竹筒发出小孩声音。她取回家,破开竹筒得一男孩,以竹为女生。长大后成为竹王,建立了夜郎国。建立了夜郎国。夜郎国极盛时,疆土所辖大致为今黔中、黔西南和滇东北等处。原族属不祥,今为苗、布依、彝、侗等族所聚居。影响所及,川、滇、鄂、湘、桂等地皆有竹王庙遗迹。云南傈僳族有一支系为竹氏族,称“马打扒”。他们相信本支系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后改汉姓为祝,竹与祝同音。四川彝族也有一支系为竹氏族,史书称“马胡夷”,他们自称是竹王的后代。云南昭通地区彝族的丧葬习俗:母舅家派人去外甥家奔丧时,要带上一棵有根须的活竹。去后立于门边,用枝上的竹叶蘸酒和水,洒在地上为死者祭奠。母舅家来人则将立于门前的竹树,扛到安葬的地方,植在坟旁,象征着死者...
· 傩文化—傩俗崇拜—桃崇拜
绯红艳丽的桃花,像似女人的美貌。桃树易于繁殖成林,且三年即可结实。其惊人的繁殖能力,更易诱发古人繁殖子孙后代的联想。基于原始的感应巫术。因此除祭坛,青年男女亦愿在桃林中结识,幽会。现今流行的“交挑花运”、“桃色新闻”等词语,便是古代桃崇拜习俗语言衍化的残留。传说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把鲜桃与长寿联系在一起。以至今天献给老人的桃仍称“寿桃”。桃实际上确有医病的功能,它的叶、花、桃仁和果壳,都可入药。从上古的医巫起,便逐渐把它神化,宣扬它能驱鬼逐疫,压胜除祟。对桃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岁末的宫廷大傩之中,张衡在《东京赋》中叙述驱傩的场面时,就曾提到“桃弧棘矢,所发无臬”。桃弧棘矢成了驱鬼逐疫的锐利武器。汉代大傩中使用的桃弧棘矢,后来演变为桃弓柳剑。在民间,破土动工前,要用桃弓柳剑射向四方,驱赶四方鬼蜮。新房封顶前,将桃弓柳剑置于大梁上,以备长期震慑鬼蜮的侵扰。桃在巫师的法事活动中,被利用得最充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