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傩俗崇拜—江西南丰的“搜傩”仪式
傩文化—傩俗崇拜—江西南丰的“搜傩”仪式,江西南丰县的“搜傩”仪式,是大傩班最后一项活动:深夜到各家搜寻、驱逐瘟疫。也是沿
江西南丰县的“搜傩”仪式,是大傩班最后一项活动:深夜到各家搜寻、驱逐瘟疫。也是沿袭三千年前古傩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的仪礼。全县80多个大傩班中,以三溪乡石邮村傩班的“搜傩”最为典型。
到各家“搜傩”,进门前先要唱和“赞诗”。其中,除搜厅堂外,还到各房与厨房搜索,用铁链敲击房内各处,表示将躲藏的疫鬼赶出。开山与小神出房间后,与留守厅堂的钟馗完成“搜傩”任务出门,主人将大门关闭,以防鬼疫窜入。各家“搜傩”后,众人举火把到村外河滩上,将面具陈列于地,对面具举行“参圣像”仪式,步罡踏斗,绕面具穿行,然后将火把弃于河滩。这是对汉代宫傩“持炬火送疫”,“传火弃洛水中”的继承。南丰“搜傩”仪式是古傩“索室驱疫”仪式的“活化石”,有珍贵的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傩送丝蚕
在四川民间傩戏里,有一出《送丝蚕》的剧目。剧中主角傩傩面戴一个没有下巴的面具,在土地与春宫陪同下,挨家挨户送丝蚕贺春,祈祝人们四季兴旺,家境富强。可是,傩傩为什么没有下巴?为什么要挨家挨户送丝蚕,说来故事颇为传奇、生动。话说,傩傩自幼失去双亲,七岁即上财主家当马童牧马。傩傩主家,家境豪富,膝下只有一女,伶俐可爱,远近闻名。可是年已二十,仍不出嫁。远近宦官子弟、富豪人家,相媒求婚,概不应允。一天,又有一官宦大户前来提亲,员外见年轻人彬彬有礼,又门当户对,当即应下聘礼,可是小姐誓死不嫁。员外大怒立即究问原因,若说不清原因便立即许人成亲。无奈之下,小姐实话禀告自身已许他人。员外大惊追问许与何人,由何人媒证?小姐说,身许家中白马,马童傩傩为媒。并说白马乃神灵投胎,不久即可变人成亲。员外气极召来傩傩盘问,傩傩说,是梦中白马相托,小姐应允。员外怒不可遏狠狠打了傩傩一巴掌,把傩傩打倒在地,打掉了傩傩的下...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公傩婆的传说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或傩公、傩娘),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后人释为“天作之合”),兄妹便毅然成亲。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
· 傩文化—傩俗崇拜—江西萍乡傩的傩面具
江西萍乡,普遍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百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轮流做”的歇后语,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而形成的。傩面具的来源,有以下传说。一:三位大将军杀尽邪鬼后升天,万民惧怕邪鬼再来,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于半空,抛下牛角号一支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三人像、一旦有事,吹三声仙号,我三人即刻降临”。因其在云雾中,只见三人头面,不见身子,杨吴祖师为此仅刻出了三个面像[图1]。二:一猎人在山上遇一野猪,被野猪引入山洞后,发现了一枚铜面具。三:在玄武庙前的樟树洞中发现一铜面具,以后便据此制作木面具。四:由于河里涨大水,获得了漂来一箱面具。五:一飞鸟引人上山,见树上长出一枚面具,取下戴在脸上,便能手舞足蹈[图2]。六:山洪暴发,从后山冲下来三枚石头...
· 傩文化—傩俗崇拜—山西曲沃的“扇鼓”傩礼
扇鼓“马马子”1987年山西曲沃县任庄村一位叫许世旺的农民,献出一部清末抄本《扇鼓神谱》。该村根据此抄本和老艺人的回忆,于1989年原汁原味地恢复了湮没半个多世纪的扇鼓傩礼演出。傩礼具有民俗节日特点,演出于农历正月初七至元宵节期间。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在黄河流域保存的,以扇鼓为特征的社祭形态傩礼。它包括祀神、驱傩和献艺三个部分。演出的主体由本村十二名训练有素的农民组成,称为“十二神家”。显然,这是东汉大傩中“十二神兽”、唐代大傩中“十二执事”的历史衍变。这“十二神家”翻穿杂色羊皮袄,头戴清代官员的圆锥顶“凉帽”,手持扇鼓,扇鼓类似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单鼓。祀神开始,一面上书“遵行傩礼,禳瘟逐疫”的纛(dào)旗引领十二神家、花鼓队、秧歌队等穿街走巷后,步入祭坛。祭坛设“八卦坛”,每个祭坛供桌上供着二尺或一米高的“礼馍”。这些礼馍是由村中妇女所蒸制,礼馍上有飞禽走兽和各种花卉,染以鲜艳色彩...
· 傩文化—傩俗崇拜—竹崇拜
富于历史意蕴的竹,曾经作为图腾为西南一些少数民族所崇拜。晋·常琚《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则神话:有一女在在溪水中洗衣,忽然飘来三节大竹筒,飘到女子双脚之间推之不去。竹筒发出小孩声音。她取回家,破开竹筒得一男孩,以竹为女生。长大后成为竹王,建立了夜郎国。建立了夜郎国。夜郎国极盛时,疆土所辖大致为今黔中、黔西南和滇东北等处。原族属不祥,今为苗、布依、彝、侗等族所聚居。影响所及,川、滇、鄂、湘、桂等地皆有竹王庙遗迹。云南傈僳族有一支系为竹氏族,称“马打扒”。他们相信本支系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后改汉姓为祝,竹与祝同音。四川彝族也有一支系为竹氏族,史书称“马胡夷”,他们自称是竹王的后代。云南昭通地区彝族的丧葬习俗:母舅家派人去外甥家奔丧时,要带上一棵有根须的活竹。去后立于门边,用枝上的竹叶蘸酒和水,洒在地上为死者祭奠。母舅家来人则将立于门前的竹树,扛到安葬的地方,植在坟旁,象征着死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