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傩文化—傩俗崇拜—安徽歙县的《嬉锺馗》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5
转发:0
评论:0
傩文化—傩俗崇拜—安徽歙县的《嬉锺馗》,宋代各地已流行傩舞《跳钟馗》。歙县郑村镇的《嬉锺馗》,又称“跳锺馗”、“斩五毒”

宋代各地已流行傩舞《跳钟馗》。歙县郑村镇的《嬉锺馗》,又称“跳锺馗”、“斩五毒”更具有喜剧风采。1996年端午节,该镇上朱、堨田两村,同时演出。

嬉锺馗正仪有四个部分:拜老郎、锺进士出巡(登高、进宅)、斩五毒、谢老郎。举行时必先燃放鞭炮、拜老郎。老郎无偶像,亦无牌位,只待全班角色化装完毕,锺馗扮演者握香望空三拜而已,以祈锺馗神降临,佑嬉平安。拜毕,锣鼓、鞭炮声大作,五鬼持钢叉,啷啷作响,狂跳乱舞;锺馗持玉笏,怒目而对,舞跳。在一片“傩傩”之声中,追五鬼冲出屋外,出巡开始。

出巡,队前有锣鼓,回避、肃静牌,牌后六面蓝旗。旗后横幅上有醒目五字“锺进士出巡”。幅后是蜈蚣、蜘蛛、蛇、壁虎、癞五毒(又称“五鬼”),五鬼脸部各涂其形。鬼后为蝙蝠,蝠 后是锺馗;锺馗左为打伞,右为酒坛;后为骑驴的小妹及媒婆;尔后,殿以锣鼓。过去出巡,末后尚有专人抛撒五色纸。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主巷都要巡到,以示驱祟之彻底。出巡中,有登高鸟瞰与入宅驱邪之不同。所谓登高,即 队伍行至主要路口或空旷地,事先用方桌搭好高台,蝙蝠先登台“竖蜻蜓”,引锺馗至。蝙蝠下台,锺馗登台作“金鸡独立”、“智破四门”、“海底捞月”等架式,以示寻鬼、驱鬼之状 [左上图]。在巡至街道村路时,事先准备接锺馗的人家,燃放鞭炮,递上结缘的红纸钱包,蝙蝠即进入此家,登堂屋桌上。锺魁赶着五鬼,手持青锋宝剑,以“左青龙,右白虎”步式入宅。驱赶一阵后,蝙蝠与众鬼由后门或旁门或后院出来。锺馗在台上作架式;下台屋角巡视(不进卧房),邪祟除尽,方出。在出巡的全过程中,锺馗有抱坛饮酒的表演。上朱村尚有锺馗小妹与媒婆“跑驴”送妹的表演 。

入夜,锣鼓响,全班至村北普济桥斩邪,称“斩五毒”(亦称“斩五鬼”)。普济桥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为七洞石桥。当晚锣鼓、鞭炮声中,锺馗嬉鬼至桥上。锺馗左打伞、右酒坛,小妹、媒婆跟随。一番追逐嬉戏后,锺馗持剑于桥上将五鬼逐一斩讫。后,偃旗歇鼓,全班聚集于桥上,锺馗扮演者握香望空三拜。以谢锺神归天,谢佑平安。两村两班嬉跳,一为上午,一为下午,表演地戏,《蚌壳精》、《讨饭捉蛇》、《大头和尚戏柳翠》、《王婆骂鸡》四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傩文化—傩俗崇拜—安徽歙县的《打罗汉》
相传明末叶村时遭匪劫,村民避难解院寺。惠安法师率僧众护民,遭匪杀害。匪平后,瘟疫又起,村民思念惠安法师,元宵节表演《打罗汉》以示纪念并祈佑平安。1995年闰八月曾举行此表演仪式,赛会的队伍由祠堂引出。队前是观音站像,后为白太子台座。军鼓队后为钟灯、鼓灯,接着为滚灯,及青狮、白象、天狗、独角兽、麒麟五灯,合称“五兽灯”,又称“戏五兽”[图1]。麒麟灯后一人扮烂腿乞丐,手持竹板,沿街叫唱“莲花落”,据村人说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化身。再后是四、五十个男女村童饰扮地戏的人物,有唐僧师徒、包公、白娘子、郭子仪等。游乡开始,沿门结缘唱化,主家需馈赠红包,有的人家尚另赠糕点、烟酒。活动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晚上出灯与白天不同:减去观音、白太子台座,灯前由一人捧“罗汉老郎先师之神位”。钟、鼓、滚灯、五兽灯及各类杂灯,均燃烛出游。五兽灯的形背上各增一象征物:狮背置一古老钱;象背置一花瓶,瓶内插单、双战戟各一枝;天...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傩送丝蚕
在四川民间傩戏里,有一出《送丝蚕》的剧目。剧中主角傩傩面戴一个没有下巴的面具,在土地与春宫陪同下,挨家挨户送丝蚕贺春,祈祝人们四季兴旺,家境富强。可是,傩傩为什么没有下巴?为什么要挨家挨户送丝蚕,说来故事颇为传奇、生动。话说,傩傩自幼失去双亲,七岁即上财主家当马童牧马。傩傩主家,家境豪富,膝下只有一女,伶俐可爱,远近闻名。可是年已二十,仍不出嫁。远近宦官子弟、富豪人家,相媒求婚,概不应允。一天,又有一官宦大户前来提亲,员外见年轻人彬彬有礼,又门当户对,当即应下聘礼,可是小姐誓死不嫁。员外大怒立即究问原因,若说不清原因便立即许人成亲。无奈之下,小姐实话禀告自身已许他人。员外大惊追问许与何人,由何人媒证?小姐说,身许家中白马,马童傩傩为媒。并说白马乃神灵投胎,不久即可变人成亲。员外气极召来傩傩盘问,傩傩说,是梦中白马相托,小姐应允。员外怒不可遏狠狠打了傩傩一巴掌,把傩傩打倒在地,打掉了傩傩的下...
· 傩文化—傩俗崇拜—傩公傩婆的传说
在傩仪的神坛上,供奉最为普遍、并且来自神话传说的是始祖神,傩公和傩婆(或傩公、傩娘),他们是傩俗信仰中至高无上、最具威望的傩神。相传,傩公、傩婆原系兄妹二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发大水,淹没了人间房屋、庄稼,千千万万的人畜被洪水吞噬,兄妹俩人因逃到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才幸免于难。兄妹二人,眼见田地、房屋、人与牲畜惨遭灭顶之灾,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心中十分焦急。一再商量,为了繁衍子孙后代,重建人间的美好生活,干脆结为夫妻。可是,世上没有兄妹结为夫妻的规矩,怎么办呢?兄妹二人商量了个办法,每人抱一扇石磨,从东西两边滚下山去,如果二人滚到一起,两扇石磨相合,就结为夫妻;如果滚不到一起,说明无缘,不能成亲。于是兄妹二人各抱一扇石磨从山上滚下,滚到山下平地时,恰好两人滚在了一起,石磨也完整相合,说明老天爷赞成他们婚事(后人释为“天作之合”),兄妹便毅然成亲。从此,二人耕地种田、纺纱织布、生儿育女,一...
· 傩文化—傩俗崇拜—安徽祁门县的《游太阳》
汪华,隋末保卫故里,免除战乱灾难十余年,后封歙州刺史、赵国公。乡里立庙祭祀,称他为大神。传说汪华有九子,各村除祀主神汪华外,尚分祀汪华各子,对其父子统称“太阳菩萨”。社景村供汪华及八灵王(华之八子),莲花塘供汪华及九相公(华之九子)。每年六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祁、黟两县交界地的镇村举行。社景的程序是:六月十二日入庙请太阳菩萨,谓“接神”。晚,东家设供,世巫传罡斧给四跳童,操练习仪。十三日晨,抬菩萨进祠。跳童沿途挥罡斧,东家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撒五谷送神。菩萨入祠,村民跪拜,祈愿。拜毕,世巫念咒行术降神,跳童舞跳若狂;罡斧刺额流血,谓之“开天门”。置煎油大锅,将油煮沸,放入豆腐。世巫赤手入锅,先取出沸油中少许豆腐赠东家。尔后再将沸油中所有豆腐用手拨出,众人抢食,传说可免灾疫,而世巫手不灼伤。其时罡斧撞击声、鼓乐、鞭炮、傩傩之声大作。十四日社景所祀八灵王,与莲花九相公各被抬出。村民门前挂...
· 傩文化—傩俗崇拜—竹崇拜
富于历史意蕴的竹,曾经作为图腾为西南一些少数民族所崇拜。晋·常琚《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则神话:有一女在在溪水中洗衣,忽然飘来三节大竹筒,飘到女子双脚之间推之不去。竹筒发出小孩声音。她取回家,破开竹筒得一男孩,以竹为女生。长大后成为竹王,建立了夜郎国。建立了夜郎国。夜郎国极盛时,疆土所辖大致为今黔中、黔西南和滇东北等处。原族属不祥,今为苗、布依、彝、侗等族所聚居。影响所及,川、滇、鄂、湘、桂等地皆有竹王庙遗迹。云南傈僳族有一支系为竹氏族,称“马打扒”。他们相信本支系祖先是从竹筒里出来的,号称“竹王”。后改汉姓为祝,竹与祝同音。四川彝族也有一支系为竹氏族,史书称“马胡夷”,他们自称是竹王的后代。云南昭通地区彝族的丧葬习俗:母舅家派人去外甥家奔丧时,要带上一棵有根须的活竹。去后立于门边,用枝上的竹叶蘸酒和水,洒在地上为死者祭奠。母舅家来人则将立于门前的竹树,扛到安葬的地方,植在坟旁,象征着死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