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辽宁千山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4
转发:0
评论:0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辽宁千山,          山名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之时,天的四边塌了下来,天不能

          山名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之时,天的四边塌了下来,天不能严密地覆盖着地、地也不能很好的容载万物。大火蔓延成患者,洪水泛滥成灾,猛兽四出伤人。这时,女娲为拯救众生,“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就在女娲烧炼五色石时,不慎将一块石头掉落。据《辽阳县志》载:“娲皇炼石五色古,一丸飞来辽东土。长白千里来蜿蜒,到此翻身向空举。”传说就是这块来历不凡的五色石,落地生根,长成千朵莲峰,与长白山相连争秀。

    千山,古时也叫积翠山。民间又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远古洪荒的时代,有位美丽贤惠的女神,她的名字叫积翠仙子。她决心用不尽的春光点染人间,整日用五彩缤纷的云锦绣织莲花。她绣呀,绣呀,当绣到第九百九十九朵的时候,被上帝发现了,专横的上帝说她偷走了天上的祥云,派天兵天将来抓她。积翠仙子在挣扎中把手中绣好的莲花洒向大地,化作座座青山;她手中的绣花针也掉到地下,嵌在石缝里,这就是现在千山的著名景点——一线天。人们为了纪念积翠仙子,就把这座山叫做积翠山,也称做千朵莲花山。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当你来到千山,身临高山之巅,远眺峰峦起伏,形若莲花浮水的景象,却也会使你相信这传说的真切。

    千山,还叫千华山,它是千山和华表山的合称。这里也有一段饶有趣味的传说。据说在汉朝时,有个辽东人叫丁令威,他远离家乡,长途跋涉,到浙江灵波山去拜师学道,经过多年刻苦修炼,终于得道成仙。但他仍然思念家乡,就在得道之后化作一只仙鹤,从灵波山飞来辽阳,落在辽阳南山的华表柱上,并唱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载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家垒垒。”丁令威化鹤还飞到千山,因此,在千山存“来鹤亭”、“仙人台”等名胜。人们为了纪念丁令威,把华表柱附近的山称为华表山。后来,又把千山同华表山合称为千华山。华表柱现已无存,“来鹤亭”、“仙人台”都依然存在。当你经过“来鹤亭”,攀上“仙人台”时,再来品味这些传说,不是更助游兴吗?

千山,顾名思义,应有山峰千座。但在古时候,却只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传说这是一位远方和尚云游到此,一座一座山数过的。他深感只差一座山峰,凑不成整数是件憾事。于是,就在这群峰之间造出一座假山来。从此,千山才名副其实。这个故事不知出于何书何典,从古至今,多少有心人着力探求,但一直也未能找出这座假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辽宁凤凰山风土民情
自清初起,即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定为凤凰山药王庙会,历时4天,游人达数十万众,高潮时达40万人。后来,此庙会又改为山会。每逢凤凰山山会,游者如潮,比肩接踵,笑话连天,真是热闹非凡。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所处的凤城满族自治县,是满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满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的先祖曾在凤城进行狩猎、采集、耕种、放牧、屯兵和守卫等生产及保卫活动,因此,这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本民族的风尚习俗。满族的民族服装为旗袍,满语称“衣介”,是长袍的意思;因过去为满州旗人所服,故名旗袍。旗袍的特点是:箭袖、右大襟、四开衩、束带、镶边。箭袖,满语称“瓦哈卡”,袖口上加半圆形袖头,约半尺许,形似马蹄,故又名“马蹄袖”;这种窄袖便于骑射和保暖,天寒出征时,弹下马蹄袖头盖住手背,平时则挽起。妇女的旗袍,平日为舒袖,出征或上朝时也得穿箭袖。旗袍的右大襟和腰带,便于藏干粮、挂刀具和烟荷包等;下摆四开衩,则便于骑马。满族人民还喜欢在...
·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辽宁风土民情节庆活动
大连赏槐会大连市素有“东方槐城”之称,当槐花盛开时,满城芳香,令人陶醉,极福诗情画意。每年5月下旬举办的大连赏槐会,就是以赏槐为主题,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国际旅游活动。赏槐会期间,开展京剧风采表演、千人书法交流、万人风筝放飞表演等活动,以及中外宾客赏槐联欢会等丰富多采的文娱活动,吸引了数以千记的国内外游客。大连国际服装节每年9月举行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是集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颇具规模的盛大节日。与香港时装节互结为姐妹节。服装节的主要活动有:气势恢弘的开幕式广场艺术晚会、欢快热烈的巡游表演、竞秀的服装博览会、商贸云集的服装出口洽谈会、争奇斗艳的服装设计大赛、光彩照人的世界名师时装展演会、热闹非凡的游园会以及新颖别致的闭幕式晚会等,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宾朋。
·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辽宁风土民情沈阳少数民族
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和蒙古族。沈阳是满族的发祥地。自1625年努尔哈赤将后金京都自辽阳迁至沈阳,至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以沈阳为陪都。这一时期,皇太极在沈阳执政17年,陆续修建了城池,拓建宫殿,清太祖及清太宗的陵寝也相继建成。清朝迁都北京,从康熙开始,大约160年中,有过10次"东巡",到陪都(沈阳)谒陵或游猎。朝鲜族早在1882年,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大多数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经过吉林和辽宁的其它市、县陆续迁至沈阳。回族早在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阳活动,明末清初由关内陆续迁居而来,形成了小集聚区,以后大部分是从内蒙古、阜新、朝阳等市迁入沈阳。其他少数民族,都是在不同时期从全国各地迁入沈阳。目前沈阳共有38个民族。除汉族外,有37个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壮...
·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沈阳风土民情
一方风土一方人,沈阳原是满汉杂居的地方,衣食住行具有东北地方的各种习俗。突出的是冬日寒冷,积雪身后,一般的城乡居民多是戴着四块瓦毡帽,挂上毛皮耳扇,赶车的老板则戴狗皮帽子,狗皮护手袖头,而满族人是不用狗皮的,但对帮底相连的牛皮靰鞡,穿起来却是不分彼此,在里面絮上靰鞡草,任凭你走冰踏雪,及轻快又暖和。较为富贵者则穿高腰的毡靴,俗称趟式马。从妇女的装饰来看,满族的发式颇具特色,早年的贵族则梳两把头,大拉翅,一般人家不论老太太还是年轻媳妇,都是头顶上盘个纥?鬏。逢年过节,喜庆日子,还要插戴绢花、绒花。当时的妇女多有抽青烟的习惯,长杆儿烟袋总是随身带,见怪不怪。至于婚丧嫁娶,年节行事,也是有其一定特点的。
· 辽宁文化—风土民情—丹东风土民情
丹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边境市,也是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城市,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29个民族,饮食文化自具特色。由于满族人口占全市32%(80万余人)故除汉族主食外,满族食俗便为突出特色。另外,朝鲜族人口约2万余人,丹东与邻国朝鲜隔江相望,世代往来,两国居民生活习俗互为影响,故朝鲜族食俗在丹东也颇为流行。改革开放以来,丹东经济迅速发展,饮食文化在保持特色的同时也在发展变化,全市星级饭店已有10家,厨师高手群集,丹东地区有专门的厨师培训中心,其培训厨师的数量、水平居东北三省各市前列。为适应各方宾客的需要,丹东饮食逐渐发展形成了辽、鲁、川、粤四大菜系和具有法、德、意、俄、日等国风味的西餐系列。近年来传自西域的烧烤食遍布全市,自助餐随处可见,以海鲜为主,备有80余种菜品的自助火锅餐,每客不过30余元。低廉的价位,热情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吸引广大食客,享用频仍。每当入夜,新安、七经街区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