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龙江之最—大庆油田的发现井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8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龙江之最—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全称为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探井,是大庆油田最早的出油井,井址位于大

东北文化—龙江之最—大庆油田的发现井

  松基三井——全称为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探井,是大庆油田最早的出油井,井址位于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胜村(原为肇州县大同镇永胜村)。正是它喷出的工业油流,标志着在黑龙江的松嫩平原上找到了大油田,使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958年,国家在松辽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石油勘探,7、8月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先后开钻,均未见工业性油流。经国家派专家分析论证后,将松基三井井位选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11月24日石油部正式批准松基三井设计方案,1959年4月,决定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进行松基三井钻井施工,井深1050米时开始取芯,在1461.76米完钻试油,于9月26日喷出了工业油流。松基三井出油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标志。为纪念在国庆十周年前夕松基三井首次出油,将油田内的肇州大同镇改为大庆镇,油田正式定名为大庆油田。在油井南15米处,立有“松基三井完钻喷油纪念碑”。

  1986年该碑被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保护单位,1999年重修后改称为“松基三井纪念地”。它设在一个高0.9米的平台上,东边是松基三井所用的大罗马型采油树,两横一竖3根3寸管上有6个节门,绿色的管,红色的节门手轮。采油树西侧是一个用30吨重不规侧六面体开然花岗岩建造的“松基三井”纪念碑,寓意在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时所建。碑形似卧虎,正面向东,象征我国石油工业如东方红日蓬勃向上。碑体正面阴刻“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背面阴刻松基三井打井过程的碑文,两则阴刻油砂体示意图及庆祝的灯笼和井口喷发的油花。碑体坐落在两层浆砌花岗岩条石碑座上,上层碑座北高南低,下层碑座平面吐近似椭圆形,平面上镶嵌着小卵石,寓意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敢于战胜任何困难的气质和性格。下层碑座正面和背面各镶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有一些为发现大庆油田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名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龙江之最—大豆黑土地上的金豆子
黑龙江有大豆之乡的美称,大豆实际种植面积保持在450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500万吨,各占全国的1/3,平均亩产高于全国平均亩产高20公斤。是我国质量最好,产量最高,面积最大的大豆产区。2002年在农业实施“高油高产大豆发展计划”的1000万亩大豆面积中,黑龙江拥有570万亩示范区面积,平均亩产达到176.3公斤,超过了美国2001年大豆亩产170.4公斤的单产水平。黑龙江垦区的高油大豆的含油率突破21%,达到进口大豆的国际标准;平均单产188.6公斤,超过美国同类品种。提高了黑龙江大豆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黑龙江耕地广阔,土质肥沃,根据国际市场看好非转基因大豆的趋势,黑龙江正在建立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实行标识管理。未来大豆将成为黑龙江农业的金豆子。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亦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大豆的用途极为广泛,除了作为油料、副食和粮食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可用作生产肥皂、甘油、硬化油等...
· 东北文化—龙江之最—牡丹江雪城的梦幻王国
在东北以雪著称的城市中,牡丹江降雪最大,享有“雪城”美誉。由于牡丹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8%,污染小,这里的冬雪特别洁白。近年来,每年牡丹江都在市区的江心岛上用这这洁白的雪建设雪堡城,她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比芬兰的雪堡城大5倍。有世界最大的雪堡之称。顾名思义,“雪堡城”就是用雪砌成的综合,里面有宫殿、宾馆、咖啡厅、迪厅、展览馆和餐厅。雪宫殿里可以举行冰上婚礼,雪迪厅则是年轻人的不夜城。咖啡厅的上部是穹顶,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隧道,而桌椅都是冰做成的,椅子上全铺上了暖和的毛皮。大厅用透明的冰墙隔成了小间。窗子呢,也只是在雪壁上面凿一些外型漂亮的冰窗而已。白天,雪堡洁白如玉、纤尘不染,夜晚则彩灯辉映、流光溢彩,置身其中,如临梦幻世界。走入雪堡,就能看见形态各异的雪雕作品,在冰雪游乐区,许多大人小孩在玩雪爬犁,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雪堡的周围是仿古烽火台及具有滑雪功能的...
· 东北文化—龙江民族—龙江少数民族族名和地名的原意
因为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一些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族名和地名音译成汉语后,就反映不出原意。现把在龙江大地居住的少数民族的族名和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地名的原意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朝鲜族: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时500余年,后来就以国号作族名了。“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蒙古族:“蒙古”一词的音译始见于《旧唐书》记载,最初称“蒙兀室韦”,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省和青海省等地。鄂温克族:历史上异地而住的鄂温克族居民,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意思,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鄂温克”是民族自称,亦作“艾温克”、“艾文克”,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鄂伦”意为“山岭上”,“春”为“...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独具神韵的龙江剧
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扎根黑土,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黑土艺术风格使它在琳琅满目的地方戏剧种中独具神韵。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提出发展东北地方戏曲的设想,随后,黑龙江省的有关方面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将民间的说唱和歌舞形式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同时组成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武咳咳]等曲牌,文学语言朴实风趣,表演动作歌舞性强,特色浓郁。历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俩新媳妇》、《结婚前后》、《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等。说起龙江剧,就不能不提到其杰出的代表人物白淑贤。白淑贤之于龙江剧如同当年的严凤英之于黄梅戏,一人即如一个剧种的半边天。她所主演的《皇亲国戚》、《双锁山》、《荒唐宝玉》、《木兰传奇》等曾两次荣获“文华剧目大奖”和二度“...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省龙江剧院
龙江剧是1959年12月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吸收母体二人转,拉场戏的丰厚营养,借鉴兄弟剧种姐妹艺术的优长,既突出母体粗犷火爆、泼辣幽默、载歌载舞、乡情浓郁的个性特征、又融汇中国传统戏曲的共性风采。“扎根基础,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龙江剧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黑土艺术风格。1979年,龙江剧代表人物白淑贤独辟排演的《双锁山》,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获省六项一等奖。1981年,龙江剧携《皇亲国戚》、《双锁山》、《张飞审瓜》三剧首次亮相于北京、广受好评。1987年,《双锁山》、《铁弓缘》二剧东渡日本演出、大获成功。1990年、龙江剧《荒唐宝玉》与重新创作排演的《双锁山》二剧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产生轰动。《荒》剧获首届全国“文华大奖”与三个单项奖,领衔主演白淑贤荣获“文华奖”、“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三项大奖榜首桂冠。1991年,龙江剧赴香港演出,受到高度赞誉。1994年春,龙江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