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省龙江剧院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7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省龙江剧院, 龙江剧是1959年12月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吸收母体二人转,拉场戏的丰厚营养,借

 

龙江剧是195912月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吸收母体二人转,拉场戏的丰厚营养,借鉴兄弟剧种姐妹艺术的优长,既突出母体粗犷火爆、泼辣幽默、载歌载舞、乡情浓郁的个性特征、又融汇中国传统戏曲的共性风采。“扎根基础,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龙江剧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黑土艺术风格。

1979年,龙江剧代表人物白淑贤独辟排演的《双锁山》,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获省六项一等奖。1981年,龙江剧携《皇亲国戚》、《双锁山》、《张飞审瓜》三剧首次亮相于北京、广受好评。1987年,《双锁山》、《铁弓缘》二剧东渡日本演出、大获成功。1990年、  龙江剧《荒唐宝玉》与重新创作排演的《双锁山》二剧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产生轰动。《荒》剧获首届全国“文华大奖”与三个单项奖,领衔主演白淑贤荣获“文华奖”、“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三项大奖榜首桂冠。1991年,龙江剧赴香港演出,受到高度赞誉。1994年春,龙江剧参加新加坡“狮城梅花艺术节”演出,反响异常。19947月、集龙江剧与白淑贤表演艺术之大成的龙江剧《木兰传奇》再次轰动京华,再获全国“文华大奖”与四个单项奖,并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白淑贤再次荣获“文华表演奖”与当年唯一的“二度梅”殊荣。戏曲艺术片《木兰传奇》获“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

龙江剧在创造与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被誉为龙江剧艺术三部曲——《木兰传奇》、《荒唐宝玉》、《双锁山》的领衔主演,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淑贤是其领军人物,当选为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三届代表。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特级劳动模范、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德艺双馨文艺家、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白淑贤任院长的龙江剧院、把培养造就接班人当作首要战略任务,全面培养,强化训练,言传身教,带出了一大批功底扎实,技能全面的龙江剧艺术新秀。新人新作《梁红玉》2000年参演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与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反响强烈。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梁红玉扮演者李雪菲(小白淑贤)获第十二届上海“白玉兰奖”。进入新的世纪,龙江剧院创排了诸多大型文艺晚会、多次承办全省春节晚会,好评如潮。20026月,中国剧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白淑贤与龙江剧艺术研讨会”,全国戏剧界专家学者评价白淑贤是龙江剧的领军人物,不但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戏剧事业家,卓越的文艺管理人才。龙江剧院抓管理、树院风出,育人才,闯市场,建剧场,搞联合,成就卓然,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2004年,龙江剧《木兰传奇》入选全国舞台工程30台剧目,标志着龙江剧已跻身全国优秀剧种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省龙江剧院主要演出剧
时间剧目1960年《五姑娘》《天鹅饰新装》1961年《寒江关》《樊梨花挂帅》1962年《板桥相会》《巧审》《春灵庵》1963年《寒梅花》《李双双》1964年《龙马精神》《千万不要忘记》1965年《三世仇》《卖猪记》《登高望远》1966年《阮文追》1967年《智取威虎山》1972年《农牧业》《半篮花生》1973年《艳阳天》《连心桥》1974年《审椅子》《红云岗》1975年《鱼水情深》1976年《春夜明灯》1977年《映山红》《蝶恋花》1978年《刘三姐》《约会》《红楼梦》《于无声处》1979年《双锁山》《俩新媳妇》1980年《皇亲国戚》《奇案良缘》《邻居》1981年《张飞审瓜》1982年《结婚前后》1983年《嫁不出去的姑娘》1984年《柳荆荆传奇》《挂帅难嫂》《花香蜜甜》1985年《换亲记》《豪杰女》《棉裤腰》1986年《乱世荒唐人》1987年《铁弓缘》1988年《过关》《兰桥》1989年...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地方戏曲龙江剧
龙江剧:龙江剧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地方剧种,仅流行于黑龙江省。1959年,该剧种在二人转、皮影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1960年定名为“龙江剧”。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和“武咳咳”等调子。所编演的龙江剧《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真假保玉》等在国内外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龙江剧:龙江剧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地方剧种,仅流行于黑龙江省。1959年,该剧种在二人转、皮影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1960年定名为“龙江剧”。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和“武咳咳”等调子。所编演的龙江剧《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真假保玉》等在国内外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独具神韵的龙江剧
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扎根黑土,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黑土艺术风格使它在琳琅满目的地方戏剧种中独具神韵。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提出发展东北地方戏曲的设想,随后,黑龙江省的有关方面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将民间的说唱和歌舞形式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同时组成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武咳咳]等曲牌,文学语言朴实风趣,表演动作歌舞性强,特色浓郁。历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俩新媳妇》、《结婚前后》、《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等。说起龙江剧,就不能不提到其杰出的代表人物白淑贤。白淑贤之于龙江剧如同当年的严凤英之于黄梅戏,一人即如一个剧种的半边天。她所主演的《皇亲国戚》、《双锁山》、《荒唐宝玉》、《木兰传奇》等曾两次荣获“文华剧目大奖”和二度“...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龙江剧艺术特点
龙江剧的角色行当分生、旦、净、丑。表演身段上继承和发展二人转、拉场戏和东北大秧歌的程式,有大秧歌步、三步半、十字步、别步、盖步、撤步、搓步、起步、拐步等步法;五花腕、压腕、甩腕、翻腕、抖腕、舍腕等腕子功;抖肩、拉肩、拱肩、摇肩等肩膀功;立绢、双立绢、回旋绢、车轱绢、指顶绢;平甩绢、鸳鸯绢等手绢功;大抛扇、立抛扇、车轮扇、绕扇等扇子功;还把二人转的手绢花糅进水袖的表演之中,水袖加长至1米,创造了顶花袖、立花袖、大抛袖、里翻袖、外翻袖、背搭袖等水袖功程式。手绢功是龙江剧表演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程式动作,来自于二人转,但又有新的发展。如《皇亲国戚》中的杏花出场,随着音乐的节奏先抛出一个回旋绢,表现了她小鸟出笼般的喜悦心情。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如《张飞审瓜》中张飞的扇子造型特大,表演中运用了许多大抛扇、立抛扇等动作,突出了莽张飞的性格。道白分乡音白、普通白、韵白三类。乡音白以当地方言音...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东北大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是东北人非常喜爱的一项喜庆活动。大秧歌,在东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广袤的黑土地使它根深叶茂,并赋予了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每逢重大节日,林区人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秧歌队里的丑角,当地人叫做杂耍,他们扭起来没有约定的规矩,全凭自己的创造。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一种民族性的集体舞蹈,发展逾千年,一定会形成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并不失时机地诞生许多相近的艺术形式。民间秧歌队正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十数人至上千人不等,按一定的程式表演,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