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东北三大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东北三大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三大怪”第三怪。说怪,其实并不怪,“养活孩子吊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三大怪”第三怪。

  说怪,其实并不怪,“养活孩子吊起来”说的是“悠车子”,是北方民族的一个重要育儿习俗。

  北方民族早期妇女和男人一块外出劳作,为了照料方便,孩子从小就随着父母外出,“绳之以板”挂在马上。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等盛孩子的“悠车”挂在勒勒车上。后来游牧民族走出草原,定居下来,便开始了“挂在房梁上”悠车育儿阶段。可以这样说,悠车子不但摇大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摇大了驰骋中原的努而哈赤……

  悠车是满族抚育孩子用的工具。悠车形似船,用绳子系在大梁上。当孩子要睡觉时,母亲就把他抱进悠车里,边唱边悠,孩子很快就入睡了。

  这种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聪明的关东妇女发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东北的妇女劳动量很大,她们往往是手里干着活,嘴里哼着摇篮曲或唠着喀。为把自己解放出来,琢磨着创造一种工具,既能让孩子睡觉又能干活,悠车子应运而生了。

  这里还有一个有关悠车子的传说:

  过去东北森林茂密,虎狼野兽成群,男子在外以狩猎和种田谋生,女子在家操持家务,女子为防止自己干活时,孩子被野兽侵袭,就把襁褓中的小孩放在柳条编的小筐里,吊在树上或房梁上悠,孩子在篮子的悠荡中玩耍或睡觉,不哭不闹。野兽来了,看见孩子被吊在半空,也只好望空兴叹。这种方法即哄孩子不哭又安全,体现了东北妇女的聪明伶俐,所以在偏僻农村延续至今。据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有一个媳妇,丈夫常年在外,她带着孩子过日子。每天还要下地干活,没办法,就把孩子装在一只筐里背着下地。地边上有一棵树,到了地头.她把装孩子的筐挂在树上,然后才开始干活。一天,她正在干活,听到有动静,循声望去只见树下有一只小鸟在打滚。她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小乌鸦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媳妇是个好心人,就扯块破布把小乌鸦的伤腿包扎好,又送到树上的乌鸦窝里。转眼到了夏天。这一日,她照样到地里干活,把孩子睡觉的筐挂在树上就忙开了。突然,草丛里跳出一只。媳妇想,要能抓住它,给婆婆做一顿兔肉吃,那该多好啊!想到这儿,她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在后边撵开了。兔子走走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觉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没抓住,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离老远她就听孩子哇哇的哭声。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只见一条花脖大蛇盘在树上,伸着长长的脖子,吐着红红的信子,直往筐里扑。只见装孩子的筐沿上,站着一只大鸟,蛇一扑,那鸟就用尖嘴啄蛇,护着孩子。媳妇急坏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锄头就扑了上去,一下子把蛇打跑了。她哭着背着孩子回了家,把这事对婆婆说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动孩子了,媳妇决心不再带孩子到地里去了,于是就想出了个主意:把装孩子的筐挂在屋里的房梁上,让婆婆坐在家里悠着。这样既安全还省力,孩子也舒服。

  一来二去,人们见这个法子好,就都这么学,于是关东地区就有了“悠筐”。后来,妇女们又发现,孩子放在筐里只能坐不能躺,于是就做个长形的筐,使孩子能在里边睡了。

  当然,传说是传说,但悠车子的产生和关东的游牧民族有关。实际上,悠车子的产生,最早出自关东的少数民族。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是勤劳勇敢的狩猎民族。据《东蒙风俗志》载:这些狩猎的民族,如、满族、赫哲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妇女,外出狩猎时,把兽皮吊在树杈上做成篮让孩子睡觉。目前尚能见到的资料是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其卷一云:“帖木真九岁,拙赤合撒儿七岁,合赤温额勒赤五岁,帖木格斡惕赤斤三岁,帖木伦女方在摇车中也。”这里所说的“摇车”已是比“摇篮”进步了的育儿工具。这是因为蒙古等游牧民族走出森林,来到草原,他们便把吊起来的摇篮改为左右摇晃的“晃车”(即摇车),挂在勒勒车上,开始了草原上游牧育儿的时代。

  北方的汉族先民,看到兄弟民族这个育儿方式很好,也就采用了,还有定居下来的其他少数民族家庭。做悠车子,要由家里的“能人”动手,能人指手巧的男人或妇女。材料是用薄木片,先用锅的汽水熏软或用开水煮软,“弯”成一个案子面大小的长方形,接头处用皮绳或铆钉对死,拼扎牢靠,再上好底,悠车子就成形了。这时,外面还要涂上色彩。有的是红地画黄花,有的是黄地画红花,还有的是黄地画杂花。不管画什么花,在上下边缘要画上“云卷”表示孩子长大了能升官,能“飞黄腾达”。还有的画的是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如“四郎探母”、“王小捕鱼”什么的。也有画上松竹凤鹤的,图个吉庆。绳的上方往往挂个玩物,如彩色的鸡毛鹅毛、纸糊的小葫芦、小风轮等,这些是孩子临睡前逗孩子玩的民间玩具。

  悠车子因它高高地悬挂在屋里的大梁之上,狗猫鼠之类不易上去抓挠孩子。悠车子一晃动,苍蝇、蚊虫就会飞开,婴儿睡着了,也少受或不受它们的叮咬。另外,当悠车子一动,还能生出一股小凉风,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热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于悠车的四周大约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动时虽然有风,但不会直接吹到孩子脸上身上,孩子不会感冒。

  另外,由于悠车子前后一动〈吊在梁上,就是人不推动,它也会自然地微微摆动),使睡在里面的孩子不至于总躺在一个位置上,这就不会使孩子“睡偏了头”。

  做悠车子,选什么木料很讲究。最好选用结籽多的树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隐喻着多生儿育女。也有专门选用柳木的。这因为“柳”和“留”,音相近,取其“留”意,是希望把这个孩子很平安地“留”在世上,不至于被灾祸夺走。还有的专门用雷击木来做悠车子。据说,遭雷击过的东西,恶魔已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用它来做悠车子,便可保孩子平安健康。

  悠车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说道。一般的人家不愿意自己做悠车子,往往是向一些日子过的“红火”的人家去借。据说这样,孩子也能像这家人一样,长大了能光宗耀祖。借悠车子时,一定要选对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没病没灾的,特别是谁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车子中了状元,当了秀才举人的。这样人家的悠车子,便十分的金贵。

  上述情况是人们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人类对疾病和死亡的惧怕而产生的一种对平安幸福的追求心态。“悠车子”体现的是关东民间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是北方民族朴实善良、憨厚大度的品格和心绪的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见怪不怪,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许许多多抵抗严寒的故事。它是那么奇特,那么有趣。“窗户纸糊在外”就是其中一怪。风雪交加的东北地区,过去没有玻璃,居民用纸糊窗。南方把纸贴在窗里面,而东北却把窗纸糊(贴)在外面。传说是东北人好面子,也有人说是东北人把好处让着外人,实际上他体现了东北人的聪明。一是因东北冬季寒风凛凛迎窗扑来,如果把纸贴在里面就会吹掉;二是因东北冬季窗纸上结霜,白天太阳一出,霜化成水,会把纸润湿掉下来;三是东北冬季下雪,纸贴在里面窗棂积雪,融化润湿窗纸也会掉下来。这里,从十月起,凉风渐渐吹落树上的叶子,吹黄地上的青草,严冬迈开匆匆的脚步,来到了东北。漫天的大雪在北风的吹刮下,覆盖了这里的一切。气温下降到零下40℃以下,室外滴水成冰。老人们嘱咐孩子们:“戴好帽子,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呀!”东北...
·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东北三大怪姑娘叼个大烟袋
“姑娘叼个大烟袋”便是“东北三大怪”之二怪。中国民族吸烟历史源远流长,可在历史上唯独东北女子吸烟,而且以烟袋杆长为特点,使姑娘叼着大烟袋成为东北一大怪。东北大姑娘叼烟袋吸烟有三个原因,一是增添女子的豪气,男子吸烟,我女子同样吸烟,你的烟袋杆短,我的烟袋杆长;二是东北姑娘崇尚阳刚;三是东北森林茂密,各种野兽和蟒蛇经常出没,用烟防兽,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方法。到现在为止,人们仍保留上山带火和吸烟的防身习惯。从前,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
· 东北三大怪是指什么?
东北三大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窗户纸糊在外”的来历是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其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因买不起玻璃,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以挡风御寒。为什么要糊在外边呢?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的方法是将两张窗户纸中间夹上网状麻绳,糊在一起,然后再糊到窗棂上,再在窗纸上均匀地涂上豆油,纸干后,挺阔结实,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风吹,经久耐用。现在绝大多数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了,都换成了明亮的玻璃窗。除了个别的穷困地方外,很难看到窗户纸糊在外”的现象了。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是因为过去生活单调,该地区又冬长夏短、冬天没什么活计,乡亲们就猫冬、串门、唠喀、打牌、抽旱烟。抽旱烟没有卷烟纸,只好使用烟袋锅抽。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会抽烟,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
· 东北十大怪是什么
东北十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火盆土炕烤爷太嗄拉哈姑娘爱百褶皮鞋脚上踹不吃鲜菜吃酸菜烟筒砌在山墙外养活孩子掉起来提妖降魔神仙舞吉祥喜庆粘豆包
·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落草”与育儿之俗
满族称婴儿降生为“落草”,逐渐“落草”之俗也被黑土地上的其它民族人民接受。早年的满族孕妇生产前,要把炕席卷起,在土炕上铺上谷草,让孩子生在谷草上,所以称婴儿降生为“落草”。这种习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古朴、粗犷的遗风。一个孩子的“落草”往往是全家的大事。妇女一旦怀孕,对孕妇有许多清规戒律,如: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进产房;不准祭祀祖先和参加别人的婚礼;禁食兔肉,怕生孩子三瓣嘴;不要多吃盐和酱,惟恐孩子成“喉巴”。如果生个男孩,就在家大门边悬挂木制弓箭,俗称“公子箭”。这并非真的弓箭,而是用树枝煨成弓,用红布缠三支箭,预祝孩子长大成名以后成为一名精骑着射的勇士。如果生个女孩,则在大门右边挂一块红布条,象征吉祥。挂红布条逐渐演变为产房的标志。产房不许人闯入,因为生人会把奶水带走,谓之“采奶”。孩子生下第三天,请一位儿女双全有威望的老太太给孩子。在大铜盆进行,内置槐树枝,艾蒿,热水等。老太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