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文化—龙江民族—龙江少数民族族名和地名的原意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5
转发:0
评论:0
东北文化—龙江民族—龙江少数民族族名和地名的原意,因为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一些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族名和地

  因为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一些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族名和地名音译成汉语后,就反映不出原意。现把在龙江大地居住的少数民族的族名和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地名的原意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

  朝鲜族: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时500余年,后来就以国号作族名了。“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

  蒙古族:“蒙古”一词的音译始见于《旧唐书》记载,最初称“蒙兀室韦”,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省和青海省等地。

  鄂温克族:历史上异地而住的鄂温克族居民,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意思,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鄂温克”是民族自称,亦作“艾温克”、“艾文克”,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

  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鄂伦”意为“山岭上”,“春”为“人们的”意思,“鄂伦春”即意为“使用驯鹿的人”或“山岭上的人”。通古斯语音译。清以来,有“树中人””、“使鹿部”、“使马部”、“栖林”等他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赫哲族:来源于赫哲人自称“赫真”,意为“下游、还有“那贝”、“那乃”等自称,意为“当地人”、“本地人”。解放后,统一定名为“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沿江地区,少数居住在勤得利、苏苏屯、佳木斯和富锦、集贤、桦川、依兰等县境内。是我国惟一一个全民族都居住在一个省境内的少数民族。

  达斡尔族:意为“长官”、“原来长座位置”。因契丹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十分怀念,所以自称“达斡尔”或“达古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

  哈尔滨:满族语意为“晒鱼网的场子”,因在哈尔滨建成之前,满族渔民常在那里的松花江边晒渔网而得名。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在黑龙江省中部,达斡尔族语意为“天然牧场”。佳木斯市:赫哲语意为“尸体”。满语意为“驿丞”。伊春市:满族语意为“皮衣料”。呼兰区:哈尔滨市的一个区,满族语意为“烟囱”。海伦市:满族语意为“水獭”。漠河县:满族语意为“林中之河”。木兰县:满族语意为“围场”。同江市:赫哲族语意为“老屋”。依兰县:满语“依兰”意为“三”。富拉尔基:蒙语意为“红酒”。富锦县:原称富克锦,赫哲语意为“高岗”。逊克县:“逊”,满语意为“奶浆”,“克”,鄂伦春语意为“薪屋”。扎龙:自然保护区,在齐齐哈尔市境内,达斡尔语意为“落雁”。

  完达山:满族语意为“杉松”。张广才岭:满族语意为“吉祥如意之山”。松花江:黑龙江最大支流,“松花”为女真语,意为白色。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满语一说意为“天王”,一说意为“顺流而下”。嫩江:松花江最大支流,蒙语“嫩”一说意为“碧绿”,一说意为“妹妹”。呼玛河:一称“呼玛尔河”,黑龙江支流,达斡尔语意为“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绥芬河: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绥芬”满语意为“椎子”。挠力河: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支流,“挠力”赫哲语称“诺罗哔拉”,意为“多水鸟的河流”;满语意为“禽鸟集栖之地”。拉林河:在黑龙江省南部五常县,“拉林”满语意为“爽快”。兴凯湖:满族语意为“鼠”。海拉尔河:满族语意为“益母草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北文化—龙江民族—朝鲜族
[民族由来]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世纪中叶以后,陆续有大批的朝鲜人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大批移入到中国东北各地,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民族。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族建筑]朝鲜族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室内有平炕,进屋后要脱鞋,席炕而坐。十三勇士纪念碑:座落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和龙镇体育场东侧。碑体高达15米,碑座由...
· 东北文化—民族风情—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衣食住行”
东北网7月24日电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狍头皮帽:“狍头皮帽”,鄂伦春语称“密塔哈”,是居住在黑龙江省境内的鄂伦春族妇女的绝活。因为此种帽子是用整狍子的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故称其为“狍头皮帽”。鄂伦春族猎手之所以喜欢这种帽子,除为了防寒外,主要是因为这种帽子在狩猎时能达到伪装的目的,并能起到猎物的作用。全羊席:“全羊席”又称“清水煮全羊”,是居住在黑龙江省境内的蒙古族人民在喜庆之日用来款待贵客的传统佳肴。全羊席的做法是:先把宰杀后去掉四蹄和头下颌的二三岁绵羊放至一二小时,再用刀将各关节卸开,不割面部的肉,然后将其放入锅内用文火烧煮。煮熟后放少许食盐再出锅。出锅后,去掉肉膜、筋头等,放在长方形的托盘内,上边放腰背部,胸腔骨放在盘子的左边,最上边放羊头,羊头上放一块奶酪。盘子边上放一把蒙古刀,以备宾主使用。羊头要朝主...
· 东北文化—龙江民族—说不尽的民族风情
黑龙江以她辽阔的幅员,宽广的胸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龙江儿女。现在有47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块多情的土地上。千百万年来黑土地上不同民族的先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共生共存,在生存竞争中溶合,在互相影响中进步,一起演义了一出各民族在共处中区别、在竞争中团结的民族大戏,展示了黑龙江大地上说不尽的民族风情。历史上的黑龙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目前在47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4.3%,少数民族有200万人。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和达斡尔族人口多些,而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克尔克孜族人口就更少。除一个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外,这些少数民族多数生活在68个民族乡(镇),920个民族村中。在黑龙江47个民族大家庭中,满族一直是老大哥,一直生活于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满族先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肃慎人,也是今天北方黑龙江流域诸族进入文献记载最早的民族。汉晋...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省龙江剧院
龙江剧是1959年12月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吸收母体二人转,拉场戏的丰厚营养,借鉴兄弟剧种姐妹艺术的优长,既突出母体粗犷火爆、泼辣幽默、载歌载舞、乡情浓郁的个性特征、又融汇中国传统戏曲的共性风采。“扎根基础,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龙江剧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黑土艺术风格。1979年,龙江剧代表人物白淑贤独辟排演的《双锁山》,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获省六项一等奖。1981年,龙江剧携《皇亲国戚》、《双锁山》、《张飞审瓜》三剧首次亮相于北京、广受好评。1987年,《双锁山》、《铁弓缘》二剧东渡日本演出、大获成功。1990年、龙江剧《荒唐宝玉》与重新创作排演的《双锁山》二剧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产生轰动。《荒》剧获首届全国“文华大奖”与三个单项奖,领衔主演白淑贤荣获“文华奖”、“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三项大奖榜首桂冠。1991年,龙江剧赴香港演出,受到高度赞誉。1994年春,龙江剧...
· 东北文化—地主戏曲—黑龙江地方戏曲龙江剧
龙江剧:龙江剧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地方剧种,仅流行于黑龙江省。1959年,该剧种在二人转、皮影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1960年定名为“龙江剧”。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和“武咳咳”等调子。所编演的龙江剧《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真假保玉》等在国内外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龙江剧:龙江剧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地方剧种,仅流行于黑龙江省。1959年,该剧种在二人转、皮影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地民间曲调发展而成,1960年定名为“龙江剧”。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红柳子”、“文咳咳”和“武咳咳”等调子。所编演的龙江剧《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真假保玉》等在国内外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