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才子宋湘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5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才子宋湘,(一)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白渡

(一)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

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

“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勤政爱民的清官。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任所。为官期间,关心民瘼,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

道光《云南通志·循吏传》:“(湘)明于决狱,凡农桑学校,靡不尽力劝戒。”

光绪《云南通志·循吏传》:“(曲靖)所属马龙州地瘠民贫,湘捐廉购木棉教妇女纺织,民力稍纾。署广南府知府,城内地高无水,湘度地开设东西二塘供汲饮,民甚便之。护理迤西道,所部大饥,湘捐俸赈恤,存活无算。”

光绪《嘉应州志》:“(湘)癸酉授曲靖知府。所属龙州,地瘠民贫,湘捐俸购木棉教妇女纺织(列传云:不期年,比户机杼声相闻,州人利赖之,名曰‘宋公布’)。”“署永昌,练乡兵除暴,郡有书院久废,湘兴复之,捐廉千七百两有奇。湾甸者,所属土州也,土知州某,死,无嗣,有景在东者,远族也,乘间夺其印,专杀自恣,不附已者死,如是者五、六年。当事怯,不敢发。贼谋袭其职,招匪党千余,将攻保山县,湘虑为前明二莽续,誓除之。商之营,不济,商之镇帅,又不赴。贼侦知,益猖獗,民夷皆赴朔,湘曰:尔等能为我杀贼乎?对曰:能。湘曰:果尔,刍粮我任之,患难我共之。遂悬重赏,练乡兵杀贼。于是,江有防,隘有备,又以计败其党羽,贼惧,宵遁。捣其巢,大索七日,获在东,斩之,自捐军需银八千两,不费公家斗粟,边陲以靖,乡人建生祠祀之。”

《新纂云南通志·宋湘传》:“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历官皆著政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

宋湘为官清廉,体恤民间疾苦,所得薪俸多用于为民谋福利,道光6年逝于湖北督粮道任所时,家徒四壁,存银无几,惟诗文墨宝颇丰,为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云南大理一中南花厅内,珍藏着一块古雅庄重的大理石碑——宋湘手撰的“种松诗碑”,记载了他任职期间组织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的历史:

前摄迤西道篆日,买松子三石,于点苍山三塔后寺鼓民种之,为其濯濯也。今有客报余松已寻丈,其势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绝句:

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

(二)

清代著名诗人之一。宋湘诗风磊磊落落,豪放不拘。《清史列传》:“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诗作有《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沈》、《南行草》、《楚艘吟》、《红杏山房试贴诗》、《红杏山房试诗第初集》、《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各一卷,《滇蹄集》三卷,共收诗九百多首,合称《红杏山房集》;另有后人收集的《红杏山房集外集》,收诗一百五十首。

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十日湖南路,年荒不忍看。青苗收稿易,黄土葬人难。

不雨自何日,有田同一叹。草根能几把,过客亦登盘。

亦知死不远,且复望生逃。道踣无人哭,春梨有梦操。

乞钱中妇跽,贱卖小儿号。恨不冥闻见,人间竟尔曹。

昨过古昆阳,连村夜劫逃。平日散鸡犬,今日聚豺狼。

此辈原拚尽,为官何策长。天湖无限水,安得化成浆。

——河南道中书事感怀五首选三

哀乐无端,飞行绝迹: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又怕鱼龙跋浪听。

——入洞庭

君不见杜鹃开,一株一株烧春来。又不见杜鹃飞,一声一声不如归。举头看杜鹃,低头听杜鹃,杜鹃时节愁人天,客子安得开心颜!我今买花一万朵,置之庭中照如火。但得花开红近人,不许鸟啼悲到我。花间置酒邀春风,可真花是染来红?千里望帝啼何益,万古青山细雨中。

——杜鹃花盛开堆满庭院作歌

江山到处我题诗,况是登楼放眼时。

此水自从闻汉帝,昔人谁实见滇池。

碧鸡金马今黄土,段诏蒙酋古覆棋。

欲唱竹枝三百首,遍传骑象戴花儿。

——题昆明池大观楼壁二首之一

楼上春云住又飞,楼前春水绿生肥。

举头莽荡身何处,酾酒苍茫醉未非。

三岛游仙他日梦,五湖垂钓几人归。

球场牧马将军老,谁话天山雪打围。

——春日重题大观楼二首之一

语言朴实,意境优美:

夜雨湖沙没,春风岸草遥。罾支三板艇,柳漫六堤桥。

沽酒记前度,看花还几朝。等闲分岁月,深竹卖汤箫。

——湖居十首之六

种花见花开,花开客言别。春此灌溉劳,念彼岁时阔。

春华信为荣,秋实理当结。好善护本根,持以诒来哲。

——五别诗之别湖花

湖山阅多人,贤愚俱不言。山花百相媚,众妙真一门。

念我山中人,每倒花下尊。惭愧山鹧鸪,当别尤殷勤。

——五别诗之别湖山

我出具一艇,我入奉一瓢。我衣无宿垢,我砚有良苗。

猗嗟湖之水,於我乎逍遥。怀哉清涟漪,臣心以久要。

——五别诗之别湖水

故人不别我,我别故人去。今夕湖水上,明日知何处。

欲将旧钓丝,结在湖心树。湖树吹且长,钓丝理如故。

——五别诗之别湖风

湖月出湖东,落亦湖西边。知我在湖上,只照湖水间。

寂寞夜复夜,寸心时往还。安得结湖屋,人月无关山。

——五别诗之别湖月

宋湘诗论:

三百诗人岂有师,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问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傅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读书万卷真须破,念佛千声好是空。

多少英雄应下泪,一生缠死笔头中!

(三)

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清史稿》:“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芷湾长草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清史文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

宋湘的书法流传很广,梅县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殿试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湖大观楼北面有“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对联,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对联等。

宋湘《伯牙琴台题壁》:“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此曲不传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到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这幅束竹叶为笔书写的八大块巨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作于清道光5年宋湘任湖北督粮道时,其时宋已年逾古稀,数月后去世。几年后,有人怕被风雨剥蚀,即请匠人刻石,遂完整保存至今。

传说,宋湘中解元时,曾小住嘉应会馆,一天,听会馆执事人员说邻近某会馆一新科举人为庆贺高中大摆筵席,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宋湘听他们言下颇有欣羡之意,便道:“你们要看热闹不难,只要到城中各显眼处贴上告示,说新科解元宋湘定于某月某日在嘉应会馆门口写大字便了。”告示贴出后,到了那一天,果然各地文士纷纷来到,车马云集,人头攒动,把嘉应会门口挤了个水泄不通。宋湘不慌不忙,拿着大笔,登上扶梯,在照壁上草书“夜半归来月正中”七个大字,龙飞凤舞,夭矫多姿,最末一个中字,中锋拖有一丈多长,宛如一把宝剑自天而降,寒光闪闪,耀人眼目,观者无不不叹。

传说,宋湘在游览一名山胜迹时,曾留下“高山万古,流水千年”草书,惊动四方。有一酷好书法的和尚闻知后,专程前来瞻仰,越看越敬服,遂在其旁搭茅棚住下,仿其笔意,废寝忘食,昼夜不停苦练。这样过了两个月,书法大进。于是,和尚运足精神,照宋湘原句草书,并将其所书与宋湘所书排列一起。观者无不赞叹,认为与宋湘书法已不分高下。此事为宋湘闻知后,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赶到其处一看,既大为叹服,又大为惋惜。众人问:“为何既叹服又惋惜?”宋湘回答:“叹服者是,其书法古拙洒脱,反朴归真,已臻炉火纯青;惋惜者是,其早夜不停苦练,大伤元气,已不久人世。”众人不信,认为宋湘是故作惊人之语。那知过了不久,和尚果吐血而亡。众人惊问宋湘:“你看了和尚写的字,为何即知其将离人世呢?”宋湘说:“我几十年磨穿铁砚,他竟在两个月内练成,心血耗尽,怎能不死?”众人方恍然。

(四)

罕见的对联奇才。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源远流长,至明清年间极为鼎盛。明朝文征明、祝枝山、唐伯虎、解缙、徐文长,清朝纪晓岚、郑板桥、宋湘等是其中佼佼者,他们所作的对联深为人们喜爱,在民间广为传颂。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清嘉庆10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过南粤雄关梅岭,在岭南驿站旁边一凉亭歇息时,见北往南来,过客匆匆,油然而生万千感慨,撰写150字长联于驿站墙壁上,尽情刻划了沧桑世态、苦涩人生。

“顺睦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宋湘供职翰林时所撰贺皇帝寿诞联,横额为“上大人”。顺治以始,五代皇帝年号均嵌于联中,可谓善颂善祷,兼且一笔好字,在诸贺联中显得特别醒目,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封湘为“广东第一才子”。

“城收万景近;天放一山来。”

——嘉庆7年,宋湘到潮州登东门楼花厅观景,有感而作。生机勃勃,气势不凡。

“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沪人。”

——嘉庆12年(1807),宋湘任四川乡试主考,过泸水凭吊古战场时所作,表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无比崇敬。

“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嘉庆18年,宋湘游云南昆明大观楼所作。意境辽阔,胸怀旷达,与孙髯翁长联一并为人传颂。

“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

——传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经惠州时,求助于惠州太守伊秉绶,伊太守谓:“知君高才,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宋略不思索,援笔立就,令太守大为赞叹,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宋芷湾五步成联”之誉。

“云浓公且停踪去;川广吾曾待渡来。”

——宋湘中解元荣归故里时,曾与夫人曹氏回娘家,在白渡罗寨村渡口等船时,大雨骤降,淋得浑身透湿,后即倡议并捐资于渡口修亭,为之书亭名“得雨得亭”及以上柱联。

“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女娲氏也;造桥者谁?芳名列后:……”

——宋湘为嘉应州(今梅州)大埔县撰写的建桥募捐联。新颖奇特,通俗易懂。是联出后,人们广为传颂,争着慷慨解囊,很快筹足资金,在大埔通往龙岩的路上,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此桥至今历两百余年,依然完好。宋湘撰写的募捐联和乐捐者姓名刻于大桥石碑上,桥柱上还刻着一副相传亦为宋湘撰写的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仙藏丹桂宫中。”

民间流传不少宋湘应对之作(一般为别人出上联,宋湘对下联),幽默诙谐,生动风趣。如:

“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

“黄昏过河,脚踏满天星斗;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

“泥中捉滑,不知泥滑滑滑;花下焚香,难辨花香香香。”

“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黄昏。”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满堂古画,龙不吟,虎不啸,鸟不唱啼,雀不鸣叫,闯进使子,可笑可笑!

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刀枪,喊斩将军,仓皇仓皇。”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巾长帐中女子好,少女更妙。”

“旧岁因赊,赊来赊去,一副本钱浮在水;今年要现,现买现卖,三分利息稳如山。”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

“竹笋如枪,青鸟焉能枪上立;菖莆似剑,黄蜂专向剑中行。”

“一盏孤灯,走南走北;三更半夜,讲东讲西。”

“南客栈北客栈南北客栈客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螺尖蚌扁鳖甲圆,满盘皆壳;鳅短鳝长鲶嘴阔,一篓无鳞。”

附录:宋湘巧对

在宋湘的家乡粤东嘉应州象湖村(今梅县市白渡镇创赋村),流传着宋湘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据说,宋湘七岁能诗文,联对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人称他是“神童”。九岁那年,宋湘去参加考试。由于动身迟,去到考场时大门己关,考试将要开始。宋湘心急,就狠劲擂门。主考官听到擂门声,心想:“谁敢这样放肆?”开门一看,见一小孩闯了进来。便说道:“去去去,小家伙,考场不是你游玩的地方,就要封考场了。”

宋湘说:“我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怎么叫我出去呢?”

主考官说:“你小小年纪考什么试,不要混闹了,快出去!”

“甘罗十二为宰相,我都九岁了,难道还不能考一个秀才?”宋湘不服气地说。

“嗬,好大的口气!”主考官看看还有一些时间,便说:“好,就这样,我出一联给你对,对得上,给你考.对不上,你出去。”

宋湘说:“请出题。”

主考官想了想,说:“河水推沙粗在后。”笑宋湘考试后到,差点错过时间,是个粗人。

宋湘随即回答道:“风车放谷‘甏’(精的反义)先行。”

主考官见宋湘才思如此敏捷,大为惊异,就让他参加考试,并荐拔为第一名。

宋湘故居

附录:宋湘《广东省各府州县集成诗句》

广府南番附省城,香山顺德最闻名。

增城东莞由斯道,新会新安不共程。

清远直随三水过,龙门陆路必相经。

须知仁化连花县,欲往新宁改路程。

惠州归善为邑尊,闻道博罗胜景传。

莫道连平州作县,梅川经过问河源。

永安寻访兴宁友,先入和平说事端。

偶遇海丰知已者,同行又过陆丰船。

南雄群与保昌居,外县始兴可自如。

韶府曲江同廊住,翁源毗及乳源居。

欲寻英德归何处,乐昌仁化是通衢。

梅岭韶关分两地,山清水秀号名区。

潮州城内有海阻,始属饶平大埔堂。

澄海普宁兄弟邑,惠来均与共邻疆。

揭阳舟到潮阳港,丰顺同程不觉长。

一自韩文宣化后,河清海宴不波扬。

肇庆高要又一方,开平开建及阳江。

高明人唱阳春曲,曲韵新兴四会扬。

德庆欲寻知已友,鹤山歌调亦为良。

封川路隔恩平远,先到广宁附客航。

高州署近茂名街,电白信宜各一方。

寄语化州人买桔,吴州错认石城家。

诸君欲往雷州府,先到海康却不差。

堪笑遂溪红粉女,徐闻更鼓叠推花。

廉州土产实堪夸,东粤珍奇胜碧霞。

至重连城仍有价,珠还合浦总无差。

独怜烟瘴钦州地,日午朦胧数万家。

最是灵山边塞远,枕连西粤两交牙。

琼州城内即琼山,澄迈岑安久不还。

乐东会同三五友,临高陵水几多艰。

海南瘴气崖州万,昌化文昌处处难。

幸得定安回首日,感恩高挂顺风帆。

经过罗定是东安,遥隔西宁几度关。

更问连州多少路?阳山过了又连山。

久闻嘉应及长乐,兴宁首县亦相兼。

平远镇平都走过,山清水秀出名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历史人物
回眸历史沧桑,赣南客家与整个客家民系一样,百家百姓,各个姓氏都有自已引以自豪且代代传颂的开创人物,他们共同闪耀着客家精神的理性之光。钟绍京(659――746),今兴国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武则天统治时“以工书入直凤阁”。当时宫廷神殿的门额、门榜以及重要铜器铭文等,都是由他来题写,后升为“苑总监”。唐玄宗,他以夜里率领宫苑内勤人员协助夺得皇帝位的功劳,晋升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是江南的第一个宰相,也是赣、闽、粤钟氏之始祖。他一生酷爱书画古迹,收藏有王羲之、王献之及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作品数十万卷。他死后葬回家乡,今兴国博物馆藏有他的墓志铭一方。孙俐孙中山先生的远祖。据罗香林先生《国父家世源流考》载:“其远祖源流,则以唐以前俱住陈留,为中原世族,自黄巢变乱,其远祖,始以领公堵御之故,适居江西宁都,历五代至宋,裔孙繁衍,散布周赣闽等地。”至明永乐年间自长汀和田迁紫金,再迁增城、香山,一支居翠...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市宁都“三魏”客家英才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文化发达之地,落籍赣闽粤山区后,仍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民风,遂造成了在文化学术领域,客家人英才辈出,延绵不绝。他们中既有独领风骚的艺坛巨匠,又有学术领域的一代宗师;既有杰出的书画家,又有才气横溢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编织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绚丽风景。“宁都三魏”便是其中佼佼者。“三魏”是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宁都城关人。其父魏兆凤,字天民,乐善好施,急人之难堪于己,荐举征辟一概不就。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山中,终年40岁。魏际瑞、魏禧、魏礼兄弟三人天资敏捷,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才学深高,俱善诗词古文,均为著名的散文家,故时人称为“宁都三魏”,而其中尤以魏禧的成就最大。魏禧(1624――1680年),字冰叔(一作凝叔),号裕斋,人称叔子先生。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幼年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秉性仁厚,文静,...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源流研究简况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的看法。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土著...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陶渊明”:闽西林宝树
陶渊明是晋代的伟大诗人,他以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封建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在中国古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陶渊明身后1000多年的中国闽西客家地区,时逢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康乾盛世”,也出现了一个陶渊明式的天才诗人——被家乡人民誉为“客家陶渊明”的林宝树先生。林宝树(1673——1721),字光阶,号梁峰,清康熙十二年出生在闽西武平县袁畲白泥田村。据说在小时候,他因为不识字,过年贴对联时把要贴在牲畜门上的对联贴到了父亲的门上,而遭到父亲的责骂,经历这件事以后,他的父亲决心送儿子上学,林宝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3岁成了秀才,26岁赴省城考中了举人,这在当时偏僻的山区武平乃是激动人心的大事。根据资料,在清朝漫长的200多年间,敲开科举之门的武平人有进士14人,举人153人,员生(秀才)611人。宝树真可谓凤毛麟角。林宝树不久就接到文书,任命他为东北海城知县,...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半僧先生”何南凤
在兴宁神光寺的何南凤金身何南凤(1588-1651),兴宁石马乡人,是中国佛教“横山堂”流派创始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何南凤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后来,他决意出家,历游齐、鲁、吴、越等地名山寺庙,曾住持平远文殊、龙川石岭、兴宁曹源和祥云等地寺庙;晚年住持江西豫章普济寺。他博采各家,创立了“横山堂”学说,即亦佛亦儒、亦僧亦俗的新流派,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由于其学说适应了当时客家地区群众的需要,在粤东、赣南、闽西一带以及东南亚都有其门徒,其学说颇有影响。他仿照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而撰写的《半僧先生传》,是一篇极有个性的绝妙文章。从该文可知,南凤的名号很多:字道见,又名熄三、觉从、海圣、雷山释子、梦观居士、知非、跛者道人等等,最后取号牧原。“牧原者卑以自牧,牧一条水牯于广平之原,自治生平虚矫褊侧之习气云尔!”从这一连串的名号中,已透露出其不同凡俗的品格。该文开篇先对自己的生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