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市宁都“三魏”客家英才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5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赣州市宁都“三魏”客家英才,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文化发达之地,落籍赣闽粤山区后,仍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文化发达之地,落籍赣闽粤山区后,仍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民风,遂造成了在文化学术领域,客家人英才辈出,延绵不绝。他们中既有独领风骚的艺坛巨匠,又有学术领域的一代宗师;既有杰出的书画家,又有才气横溢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编织成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绚丽风景。“宁都三魏”便是其中佼佼者。    “三魏”是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宁都城关人。其父魏兆凤,字天民,乐善好施,急人之难堪于己,荐举征辟一概不就。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山中,终年40岁。    魏际瑞、魏禧、魏礼兄弟三人天资敏捷,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才学深高,俱善诗词古文,均为著名的散文家,故时人称为“宁都三魏”,而其中尤以魏禧的成就最大。   魏禧(1624――1680年),字冰叔(一作凝叔),号裕斋,人称叔子先生。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幼年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秉性仁厚,文静,喜好读书,11岁即补诸生。魏禧精研史书,造诣很高,文著受《左传》及苏洵的影响较大,《听松庐文钞》对其评价道:“冰叔先生尤深于史,举数千年,治乱兴衰,得失消长之故,穷究而贯通之,而又验之人情,参之物理,本胸中所积而发之于文,故其势一往而不可御。其行文之妙,得力于《史记》,老苏者居多。”《赣州府志》评价其:“最辨古今得失,指陈时事,廉利透闻,独出手眼”。魏禧文风凌厉雄健,尤喜表彰忠孝节烈,摹画淋漓,慷慨激昂。著有《左传经世》十卷、《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目录》三卷、《诗集》八卷。他的散文作品《邱维屏传》和《大铁椎传》尤为著名。前者记叙了传主的一生主要经历,写出了邱维屏道德风貌的可贵之处,展现了其高尚情操和富有特征的个性。后者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记述了一个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奇人。传文把这个古代剑客式的传奇人物描述得生龙活虎,若隐若现,颇有顿挫虚实之妙。魏禧以其文学成就与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魏禧一生无子,自称不忧嗣子不立,而忧后起无人。他对自己的著作非常看重,曾说:“吾有三子:《左传经世》,长子也;《日录》,次子也;《文集》,三子也。”    魏际瑞(1620-1677年),字善伯,原名祥,17岁时改名际瑞,魏禧胞兄,人称伯子先生。性格豪爽强急,急公好义,宽厚待人。自幼好学,善强记,对兵、刑、礼制、律法各科都研究颇深。20岁时,所著诗文已过三尺。著有《魏伯子文集》十卷、《杂俎》五卷、《四此堂稿》十卷。他的《与子弟论文书》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论宝库中的珍品。    魏礼(1628-1693年),字和公,魏禧胞弟。性慷慨,重然诺,敢任难事。少年时由魏禧管教其学业,年近20时补诸生,之后更加刻苦,遂与两兄弟齐名。人称季子先生。魏礼喜欢游历,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每到一处,必结交贤豪隐逸之士。著有《魏季子诗文集》十六卷。    值得一提的是,魏际瑞之子魏世杰、魏礼之子魏世、魏世俨三人,也因有很高的文学成就,被世人并称为“小三魏”。    “宁都三魏”不仅以著作闻名于世,更以“三魏”为首,易堂九子为主的易堂讲学之风影响深远。    明朝末年,“三魏”随父举家迁至离县城40余里的翠微峰上。翠微峰山势险峻,四面均是悬崖绝壁,仅一条蹬道可与山下相通。魏禧还派人在险要处置闸守望,使山寨更为安全,不受战乱兵灾的侵扰。随后,士友中不少人也携家眷迁居此山,谈学论文,一时为盛。其中有南昌的林时益、彭士望,宁都本县的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6人。此6人与“三魏”,以魏禧为首,常聚堂讲《易》,相互切磋,加上此堂方位取易,当时人称他们9人为“易堂九子”。易堂诸子隐居于翠微峰讲学,门生弟子常达数十人之多。易堂讲学以致用为宗,好评论古今成败得失,认为学问必须通过阅历和实践,不能师心自用,闭户造车决不能出门合辙。易堂讲学所形成的翠微学派,成为明末清初学派中的主流,与南丰的程山(谢文存讲学处)学派、星子的髻山(宋之盛讲学处)学派并称为“江西三山学派”。    “宁都三魏”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大动荡时期,他们所处的境遇是极其困难而复杂的。以魏禧为首的“三魏”与易堂诸子作为明末遗民,他们又是素负有气节的志士。    “三魏”均无意入仕,终身以布衣结交天下贤士。他们贞坚卓绝,甘居草野,但并不是消极地高卧深山,而是有所作为。易堂诸子在魏禧的领导下,九家在翠微峰,平时躬耕自食,亲如骨肉,以诚相待。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至翠微峰亲眼目睹后,感叹道:“易堂真气,天下无两”。同时他们又是基于共同的反清意识而志同道合,实际上又结成了一个以复明抗清为宗旨的秘密团体。他们曾四出活动,只是由于这时全国的反清形势已转入低潮,他们的种种活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康熙十六年(1677年),魏际瑞在赣州总兵哲尔肯处为幕僚。为了地方的安宁,魏际瑞前往召抚吴三桂余党韩大任,不幸遇害。其子魏世杰悲痛万分,拔刀自刎,众人奋力夺刀,他又猛捶胸腹,以至内脏出血而亡,年仅28岁。康熙十九(1680年)魏禧在去扬州联络友人途中,船至江苏仪征时,突发重病而逝。其妻谢秀孙闻讯,悲痛异常,13日,以身殉。这种以身相殉的做法,在易堂诸子间也有传统,可以说是一种易堂精神。魏际瑞、魏禧相继去世后,易堂诸子各散他处,只有魏礼独自率领妻儿居守在翠微峰,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宁都民间马灯舞
宁都客家人每逢春节期间,至今尚保留着打春锣,闹花灯,游火龙,打甑盖,摘茶灯,竹篙火簏等形式多样的传统禳神娱乐习俗。尤其是刘坑、会同、湛田、安福、竹笮、田埠等乡的马灯舞更加独具特色。马灯舞亦名“竹马灯”,又叫“跑竹马”。系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竹马一般用竹篾扎成竹架,外面用布蒙好,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同时又因与“盾牌舞”合演,故老表又称其为“洗马拆牌”。这种禳神的娱乐形式甚是壮观热闹,颇受群众欢迎。禳神祭祀人神共乐所谓禳神,传说是祭祀“清源妙道真君”,原为戏神,据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宜黄戏神清源师记》记载:“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马克思早就指出:“舞蹈尤其为一切宗教祝典底主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42页》)成为传达其宗教内容最直接、最具功利的载体,故早已形成了年...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才子宋湘
(一)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勤政爱民的清官。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任所。为官期间,关心民瘼,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道光《云南通志·循吏传...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宁都大布兔子灯
南北朝时期,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即宁都县的前身)的县城。虽然时过境迁,但从大布村直到今天还四处林立的祠堂就可以想见当年这儿的富庶昌盛。千年的岁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遗风仍历历在目。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约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传承着。大布村民俗中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开心娃娃耍兔灯火在原始社会就被人类奉茗神明般地崇拜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演绎成了灯和灯彩,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只是宁都灯彩其中的一种。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据当地人介绍“过灯”的民俗是明万历年间被村里一位姓罗的商人,在扬州贸易时,迷上了“兔子灯”、“扛灯”(另一种大型花灯,灯中可装置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火力冲动人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