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罗孟郊梅州客家地区的唯一的“探花”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4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罗孟郊梅州客家地区的唯一的“探花”,   罗孟郊,号休,兴宁县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考中举人,宣

    罗孟郊,号休,兴宁县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考中举人,宣和六年中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罗孟郊等极力支持尚书兼右丞相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复仇,收复失地。他不满大尉蔡京擅权,指示大学士陈东等联名上书,称蔡京、朱面力  等6人为“国贼”。宋钦宗准奏,把“六贼”中的干将王黼、朱面力  等治罪。后来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气焰,欲罢李纲的尚书兼右丞相、亲征行营使之职,以讨好金人。罗孟郊又与陈东等发动京都近万人到皇宫前上书请愿,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宋高宗南迁后,奸相秦桧掌权密谋与金人议和,受到罗孟郊与叶三省等人的极力反对。秦桧恨之入骨,指使御使罗汝木骨,奏榜罗孟郊“ 非横议”。结果,罗孟郊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被贬于江西兴国,次年病逝,享年62岁。
   桧死后,高宗下诏复用罗孟郊等人,得悉罗已去世,遂追赠“礼部尚书”,敕葬于兴国军甘棠山。
   相传,罗孟郊幼时家贫,晚上读书常患灯无油之苦。一日晚上,孟郊梦见一白发童颜老者,自称是挂榜山(位于兴宁城南,距城3公里,今神光山)山神石古大王,对他说,感你读书刻苦,特上天采得五色祥云,悬于挂榜山上,以供晚上照明。孟郊梦醒,即翻身下床,走出室外一望,果见挂榜山霞光璀灿、瑞气千条。即拿上书本,爬上山顶攻读。此后夜夜“神光映读”,学业大进,挂榜山亦因之改名为神光山。神光山南面有“墨池”。泉水从石缝中汩汩涌出,汇成一池,水色深碧。相传罗孟郊少年时习书池边,洗砚于池,水成墨色,故名。
  明正德年间为兴宁县令的江南才子祝枝山勒石为83字的《墨池铭》,竖于池边。铭文有云:“天作高山,下有汪泉。昔公临之,染白以元。我今从之,清藻以宣。”明万历年间县令陈应荐亦书“墨池”二字刻碑立于池边。墨池旁边有“墨池寺”。创建于明朝,曾为“探花祠”和“探花书院”,寺内花木扶疏,幽静清穆,有罗孟郊诗:“一自题名后,思归何日归。虽然著官锦,不及舞斑衣。故里桑榆晚,他乡雨雪霏。庭前停玉轸,目送雁南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才子宋湘
(一)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勤政爱民的清官。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任所。为官期间,关心民瘼,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道光《云南通志·循吏传...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客家人唯一的武状元-李威光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号韬序。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在山区农村一个小康家庭。其父李资始是前清廪生,知书识义,对其子从小学书习武管教颇严。其母是一个才思敏捷,性格开朗的农村妇女。李威光自小受家教熏陶,养成自爱、自奋自强,好学喜动,精灵活泼的品格。五华城乡武术盛行。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响下,年少时便投馆拜师,学习武艺。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一招一式,一拳一脚,扎扎实实。不几年,刀、枪、棍、棒、骑射皆能,武艺出众。他身材硕壮,体高七尺,膂力过人。乾隆十五年(1750),适逢开科县试,十六岁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茅,入选武生。这更坚定了李威光矢志武道的决心。在他的父母支持下,聘请了武艺高强师傅在家里授艺。李威光不怕辛苦,勤学苦练,常以“书要读,拳要练,老婆娶不娶都随便”的口语自誓。十年寒暑,他的武艺日精,在周围乡村中,颇有名气。于乾隆二十五...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程旼的故事(二)
三、进谏惹祸端眼看刘宋江山难保,程旼日夜心急如焚,他抛开文人学士不干预朝政的陋习,冒着舍弃身家性命的危险,毅然多次上疏宋孝武帝刘骏,建言治国之策:“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仁。”和,即指与北朝之北魏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偃旗罢战,让百姓得以喘息;仁,即对内要实行仁政,主张“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之仁政耳。”另,在对待皇室、宗室、臣子的问题上,也应采取“亲亲为大,相互亲爱”,不要动辄刀光剑影,杀戳不止。程旼的上疏,激怒了暴虐无道的宋孝武帝,他一怒之下,非要杀了程旼全家不可。此事让侍中谢庄得知,多次劝解宋孝武帝请息雷霆之怒,程旼本是一番好意,为了宋国江山,只是方法不对,就让他辞官去吧,放他一条生路。宋孝武帝准奏。程旼辞官在家,整日里愁思不断,乃至夜不能寐。其夫人夏氏及三个儿子轮番劝解,仍无济于事。对于辞官一事,程旼一则以惧,一则以喜。惧者,此事是否就此了结...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程旼的故事(三)
五、爬山涉水觅桃源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南朝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的秋天,程旼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租了一艘可容百余人的大船,从建康的燕子矶码头上船。这时,程旼的亲朋好友都在岸上挥手相送,其中,还有程旼的好友谢庄的后裔。行船离开建康之后,逆长江而上,经马鞍、当涂、芜湖、采石、铜陵、池州、安庆、彭泽乃至赣之江州(今之九江市),全程千余里水路,足足花了廿多天时间。想不到这千余里的水路,风高浪险,逆水行舟,艰难万分。程旼夫人夏氏,一路晕船呕吐,茶饭不思,旧病复发。程旼指挥众人,把随船的行李和简便的家杂抬上江州码头后,雇请小工挑进城里,自己搀扶着夏夫人及带着全家老小,租了间简陋的旧屋,安顿下来。第二天,程旼便请来当地郎中,到临时住地为夏夫人诊治,长子程松、次子程杉、三子程梅,轮流服侍。其余族人,则在城里临时找些小工或做些小买卖,以赚些微薄费用,聊以度日。江州,是鄱阳郡的一个较大的集镇,也是江州刺...
·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人物—程旼的故事(一)
一、生于官宦之家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419)八月(农历),程旼诞生于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先后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政权当过官。程旼的远祖乔白(又名伯符),在周成王姬诵七年(公元前11世纪),因呈“三异”:即嘉禾双穗、井中玉、泰山车,受到成王的赞赏,封食邑于程地(今河南洛阳之东偃师市),因以为姓。自乔白至五世休父,任周宣王太司马,生二子:长仲庚,袭父职,开司马一姓;次仲平,则称远祖。据查,梅县程氏祖屋为安定堂,可知其族姓来自甘肃平凉,后迁洛阳之东偃师,再迁江苏建康(今之南京)。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至南朝刘宋年间,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使中原人口大量迁移至江南一带,先后共约90余万人,占当时政府统计户口的六分之一,还不包括南渡世族的荫户和部曲在内。这些南迁大族成了东晋及南朝的统治基础。据称,程旼年幼时体弱多病。稍长,由致仕(退休)在家的祖父亲自督导学习儒家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