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肖氏祭祖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52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肖氏祭祖,  在赣州、赣县、信丰、万安的赣江江畔居住着一支兰陵堂肖氏后裔,他们祖祖辈辈多以

   在赣州、赣县、信丰、万安的赣江江畔居住着一支兰陵堂肖氏后裔,他们祖祖辈辈多以放排网钓为业,长年漂浮在赣江水面,来去无常,行踪不定。然而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他们必聚至赣州东郊沙河口的肖氏宗祠崇鹤堂,在那里举行为期两天的隆重祭祖典礼。而后,又各奔东西,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元宵祭祖,是肖族中最大的族事。在上年的重阳节过后,肖族人就开始采购毛竹,准备扎制祭祖中的祭拜物,即一艘巨型的竹骨纸船。据说,这是五代时(907——960年)肖族的先祖——肖觉,在长沙马殷政权下,担任军巡大判官、兵部尚书时,代天子巡视而乘座的楼船模型。竹子买来后,择日在祠堂举行破竹开工仪式。三五天后龙船骨架扎好,便将骨架龙首朝外,纵搁于祠堂大厅右侧的长凳上,等到来年再进行裱糊。次年正月初三,开始对龙船裱糊,剪贴彩纸,制作纸人。由于这是制作龙船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开工前必须进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取一根长约1米的毛竹,将其一端扎上红纸,另一端插入地下。司仪人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先向祖宗神像磕头,然后抓起公鸡,一刀杀死,将血滴于竹端的红纸和“兵俑”等祭祀物上。在一片爆竹声中,仪式结束。肖族的男子们开始在龙船骨架上剪贴裱糊。当龙船的最后工序完成时,已近元霄。这时的龙船,长5米,上下两层,幡旗招展。上层就座的是族人俗称的“老老祖”肖觉,周围是文武官员,下层两侧船舷有许多水勇,人物造型非常逼真。

  正月十三清晨,宗祠整理一新,香烟缭绕,一行人吹吹打打,来到肖族祖像的保存者家中,请出祖像,迎神入祠。将以肖觉为首的18尊祖先和神明的偶像置于祠堂的神台上。一同入祠的还有一幅清代同治九年绘制的水墨绢画中堂,它高挂在祖神后面的墙上。绢画浓墨重彩,内容是反映当年肖觉巡视的盛况。画中一艘巨大的龙船在江中行驶,船上肖觉端坐其中,旁边拥立文武众官,岸上许多甲胄鲜明的士兵在迎接肖觉的到来。

  正月十四,血祭祖神。凌晨三时,数名肖族壮汉拉耳拖尾掣一肥猪于祠堂前,在一片爆竹声中将猪宰杀,盛上一盆鲜红的猪血,抬到龙首前献给船神。然后又在龙尾挂上充气的猪尿泡,上书“收瘟摄毒”四字,以意镇邪及保佑平安。通过血祭后的龙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物偶像。祭过龙船后,又割下猪的四只脚爪和嘴脸堆叠盘内,祭献祖宗神明。

  十五日清晨,开始祭祖,肖氏各户一家大小,提着公鸡,携带香烛和用红纸包的瓜子、豆子、芝麻等五色种子,络绎不绝地来到肖氏宗祠。这一天,肖氏宗祠前面的空坪上插着许多红红绿绿房派旗帜,龙船身上还挂着红布。宗祠配有专事杀鸡的刀手,为前来祭祖的人杀鸡并将鸡血滴于龙首和其它祭祀物上。祭祖者先后有序,向龙船和祖宗神明敬香和行磕头礼,将五色种子撒向龙船,点燃爆竹。离开前,每人都可领到宗祠里发给的几个小饼或云片糕,喝上几碗冬酒,以得到祖宗神明的恩惠保佑。

  初十六,是祭祖的最后一天。凌晨三时许,宗祠已是灯火通明,肖族子弟们将抬着龙船去河边火化,意为送老灵上路。临行前,要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放入船内,这自然是一种仪式,由司仪人高声呼叫“拿包袱来”“拿被子来”,旁人则随声取来,呼叫人接物后示意放于船仓,又转身交给另一人,将物品放回原处。这项仪式结束后,几十名肖族子弟抬着龙船,打着旗帜,放起鞭炮,一路吆喝着号子,由一只青嘴鸭公领头来的江边,将龙船放在早已准备好的一堆干柴上,点燃柴火,龙船即刻烧化。此时,锣声嘎然停止,司仪人高声呼喊着每一位老祖神明的名字,最后又连呼三遍:“伙头将军,解缆起锚,开船罗!”众人应声齐跪,向龙船告别,然后起身倒退三步,转身返回宗祠。返回的路上人们默不作声,必须保持高度肃静。

  上午,还有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用最古老的抛卦占卜方法,决定来年由谁负责保管祖神偶像和绢画,只有中祷者才能够取得这种保存权。决定了“老祖”的去向后,除留下了三位“坐祠”的老祖神像外,族人便将其他神像装入神轿内,一路吹吹打打送到保管者家中。祭祖方告结束。

  据族谱记载:沙河口先祖肖觉是五代时长沙马殷政权的要官,因不愿意卷入宫廷内的夺争,弃官出逃,来到江西不知何处落脚,最后以草占卦,定居于泰和县早禾渡。明代末年,其后裔肖朝崇兄弟不堪朝廷沉重的课税负担,南下逃亡于赣南,以渔为生,长年漂浮赣江一带水面。清初,肖朝崇兄弟在沙河口立户,建立宗祠,成为集居于赣州周围兰陵堂肖氏的创基祖。民国年间,肖氏已成为赣江水面上人数最多的渔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轿封联
旧时江西客家人迎亲,有在花轿车上贴对联的习俗,名曰“轿封联”。男方花轿车来时,先悬上联;女方配出下联,方才出亲。这是两亲家攀亲致意,表明心迹的礼节,目的在于增进婚礼的喜庆气氛。轿封联有的巧嵌地名,颇有情趣。如有一个泰和县老营盘乡来兴国县高兴镇迎亲的花轿,上联是:“渡船江严潭结缘”,下联是“园石头兰陂送亲”,其中渡船江、严潭是花轿来的地名,园石头、兰陂是花轿回的地名,妙趣天成。有人借轿封联卖弄文墨,嘲弄对方。如兴国县下岭背村侯氏,娶石角村黄氏闺女时,出上联曰“冷水磨古镜,清清白白,照见黄狗睡石角”。女方不甘示弱,对下联曰:“黄龙缠方山,滚滚逐逐,吓得猴子下岭背”。上联用了冷水、古镜、石角三个地名,下联对出黄龙、方山、下岭背三个地名。上联嘲黄氏为黄狗,下联骂侯氏为猴子,可谓针尖对麦芒,分毫不让。也有人挖空心思,撰出绝对,让女方为难的。近日,笔者在兴国县高兴镇龙圩村,就听得半副轿封联的绝对。据说...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宁都客家婚礼
婚娶,是客家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过说媒、相亲、合八字、定亲一套程序之后,便择定吉日迎娶举行婚礼,迎娶这一天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隆重而热闹的礼俗。在迎娶之日,新郎先要摆盒送去新娘家,盒上装有猪肝、心肺、鱼、头牲(鸡)、香烛去敬新娘家祖宗,同时盒上还要放上八种贴:名贴、辞神贴、陪娘贴、门师贴、裁缝贴、漆匠贴、木匠贴、鸾客贴,这些贴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总而言之是起尊重各种人士的作用,这时,新郎还要准备各种红包在新娘家分发。如开被礼、厨官礼、神盘礼、陪娘礼、装花礼,待一切礼节行毕,新娘才可以正式起轿归门。婚礼是在郎家的祖堂上举行,在礼生(司仪)的主持下分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煞帐四个步骤。新娘花轿行至新娘家祖堂门前时,不可马上放下,这时礼生会拿起一只雄鸡高举过头,用客家话语唱道祝赞词,文曰:“伏以:日去时良大吉昌,今日新娘归来正相当,正相当来正相当,手提金鸡是凤凰,凤凰长的头高尾又长,头高顶...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婚俗
议婚,男子当婚时,家长就会拜托亲友或媒婆说:“看哪里有合适的妹仔”意即说媒。男女双方若有意,一般是约定吉日,男方备好酒肉、什果等礼物在媒人和内亲的陪同下去女家相亲,俗称“看妹仔”,男方要包一个“见面礼”给女方,钱数的尾数要是“六”或“九”,以取意“顺”或“久”这个吉利数。女方收受礼品和红包,且热情款待后,意即为允婚了。然后女方亦择吉日,在其亲属的伴同下,前往男方“访家”,也称“察家”“旅屋场”,实为察看男方家庭、邻里,也是公开表明联姻的意思,家族近邻都会自发送来米酒、果品和荤盘等招侍客人。以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男方则不仅要盛宴接侍女方众多来宾,还要给女方及所有成员分送红包。席间议定恩恤礼、礼金、鱼肉、糯谷和嫁妆等。订婚,俗称“定亲”。男女双方互相看过家庭都满意后,男方便择吉日,带上议定的鸡鸭鱼肉、粮油、糖果、酒食,以及一定聘金和未来新娘的首饰、衣物,在媒人的陪同下正式登门求婚,女方则热情...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社日习俗
赣南客家人所称社公,又叫社官,俗称福主。“社”即祀土,旧以一二十户人家为一社会,社公即为社会的保护神,又称土地神、土谷神,其庙也称土地庙或土谷祠。鲁迅笔下阿Q就以土谷祠为家,在赣南客家人心目中土地神被认为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神。每年有两次祭拜社公,尤其以春社为盛,春社定在农历立春第五个戊日,也就是在春分前后。农谚有“先分后社,无米过夜,先社后分,米谷倒囤”的说法,还有“社过南风日日晴”,“人勤春早,人懒伴社”的俗语,这都表明社日与气象尤其是与庄稼的丰收与否紧密联系。所以每到社日就需拜祀土地神。同治版《安远具志》载:“春秋社日,各坊堡率一二十家为一社会,焚香、屠牲、携酒以祀土谷之神。”而秋社不被重视,因秋社大多与乡人庆丰收活动相联系,大体有“春祈秋酬”功能,成为喜获丰收的“狂欢节”。赣南客家人旧时拜社公时,需备鸡、肉、鱼、酒、饭等去敬社神,隆重的还上演社戏,鲁迅的笔下就记述过他家乡...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禁忌习俗
赣南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诸多礼俗,但也从负面角度产生了许多禁忌习俗,现将一些比较常见的一些忌俗,整理如下。婚嫁节庆日,忌孤寡、再婚妇女进门;忌妇孕、无子妇摸新娘嫁妆;新娘出嫁离家时忌父母送行,新娘出嫁进婆家门时忌与公婆相撞见。出嫁时忌在娘家过年节,忌在娘家生小孩;女儿女婿在娘家忌同床睡觉。产妇做月子忌出产房,忌串门;男人(除丈夫外)忌入产房;忌说孩子长得胖,长得好,要说“像狗样”,有意作践,以为更好带大。农历初七至十五忌走亲访友探病人;下午、晚上也忌探病人、走亲戚;房前屋后和坟地忌乱动土,乱砍树。36人不过渡,五人三姓不同行。做客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平时忌吃四碗或八碗菜。生病忌直接说“病”,应称“身体不舒服”,“身体唔雄”。给病人开处方要说“开单子”(只开一次,病即痊愈),买中药要说“捡菜”,与医生话别时忌说“再见”。老人死了忌说“死”,要说“过世”、“过身”等委婉语。儿孙服丧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