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大观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2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大观,   过去赣南客家奉行多神崇拜由于客家人所经历的磨难史和定居山区后,时常受到天

    过去赣南客家奉行多神崇拜由于客家人所经历的磨难史和定居山区后,时常受到天灾人祸、疾病兽害等威胁,因此,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至于那是什么神,并不考究。对他们来说,不管哪路仙客,何方神祗,也无论是儒佛道,还是鬼神巫术,只要说能祈福免灾、百事呈祥,保佑老少安康、子孙兴旺便供奉。大部分客家人既崇佛道,又重儒术、更信鬼神。在赣南常能看到在一座道观或佛寺中,佛道偶像同堂并供,有些乡村庙宇往往是将观音、许真君、龙王爷、米谷神、福神及其它民间土神之像合供一室,彼此间并无信仰抵触,各信各的,信者有,不信者无。他们往往平时不烧香,遇急就临时抱佛脚,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此,其敬神态度明显表现出随意性和实用性。

崇祖先客家向存正统思想,重视儒教。自中原来到赣南后,因面临土著、贪官、土匪欺压的新挑战,更加强了他们通过尊祖敬宗、祭祀祖先的活动形式,来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协力,以应付新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因此,客家人崇祖意识普遍强烈。客家人可以不崇教,不信鬼神巫术,但若不崇祖宗的话,便会遭到家长或族人的遣责,甚至惩罚。

赣南客家崇祖主要活动有:一为岁时喜庆。春节期间,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止,家家要挂祖宗遗像,早晚三牲祟拜。大年初一早上先是全家拜祖,然后全族或全房进行祭祖活动。清明扫墓挂纸,是崇祖的第二个高潮。全族或支房要办清明酒,以饮酒思源,缅怀祖先。中元节,俗称“鬼节”,是崇祖的第三个高潮。俗传这天晚上,祖先灵魂归家,因此,家家户户要备酒莱香烛,朝夕供食于祖先神位,晚上则要烧纸钱及纸扎的象征物品,以资祖先亡灵阴间使用。冬至,是崇祖的最后一个高潮。此时天气变冷,子孙对祖先怀念有加,上坟祭祖,焚烧寒衣。修葺或迁建祖坟。此外,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嫁娶和祖先的生忌日,子孙都有祭祖习惯。

二为建祠修谱。思亲崇祖、慎终追远的重要活动场所便是祠堂,祠堂是崇祖观念的主要物质体现。赣南客家有族便有祠,祠堂建筑是族人心目中的圣殿,也是体现本族孝心、面子和势力的地方,因此,谁都不遗余力,尽力将祠堂建得豪华气派些,不管在哪里祠堂都是当地民居中最好的房子。不少宗祠除在其聚居地建外,还将宗祠建到州县城里去。祠堂内设有列祖列宗的牌位,每年的清明冬至,在此祭祀、演戏、聚餐,往往是上午在上厅举行祭祀,中午聚餐,俗称“吃公堂”,下厅演戏,可边吃边看。崇祖活动一般以年迈辈尊、德高望重族之长者主持,与祭者按亲疏、辈份排列,祭品丰盛,祭礼隆重而又庄严,以表现“祭如在”,饮水思源,尊祖敬宗的气氛,使返本追远之意油然而生。与建祠意义相关联的是联族修谱,修谱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溯源分流,明确本族的祖先是谁?支派情况如何?从而为清宗族内成员的尊卑长幼、亲疏远近关系,为祭祀祖先服务,最终达到认祖归宗、敬祖收族的目的。赣南客家十分重视修谱,据20世纪80年代初所作的一次调查统计,仅宁都一县便保存有1053部旧族谱。

崇鬼神凡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动物、植物、亡灵和行业祖等,都可成为崇拜的对象。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土地神、灶神和财神,尤其是土地神,几乎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土地神崇拜。土地神,俗称“社公”。它常位于村庄的桥头、路口、村口、水口、村边大树下。其标志是一座约一平方米大小的小庙,或用几块砖石垒成的神位,简单的仅堆起几个石头就算,形式十分简易。龙南县的一些大围屋,为了方便奉祀,甚至将之搬进围内,设于大门之侧。社公的职能是一方土地的保护神。赣南客家在从事生产,如农事之始、首次下田、播种、灭虫害等以及其它生活经营活动之前,都必须进行祭祀社公,祈求神的庇护。

崇风水民间流传:“一福二命三风水”、“医药不明杀一人,地理不明杀全家”等俗语,认为住宅或坟地的“风水”如何,会影响住者或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故营造住宅和修建坟墓,必先请地理先生踏堪风水。对于某地风水的好坏,一般有三个标准或条件:一为龙(山岭的脉络),发脉要雄壮磅礴,奔腾有势,落颈要俊秀、灵活,结基要丰、敞;二为局(即对景),自总脉分出的支派,要重重围拢,能成基地拱卫,基地对景,须湾环回托,罗列各峰,要各有格构,或旗或鼓、或印或案;三为水,基地前面,最好能逆大江,但水不宜直冲基地,水口要回环,最好有种种关栏水口的山岭或沙洲,立在基地以看不见水的出口为佳。通常认为,龙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财路。赣南客家笃信风水在旧志书上也有载:“好谈风水,多惑形家言,清明、冬至改葬者纷纷。”“然人信堪舆,惑于福荫,更有改葬、迁葬,难免洗肋抹骨之惨。”“俗信风水,往往葬后十余年,自行开视,以验穴之吉”。

赣南是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唐朝末年杨筠松避居赣南,潜心风水学,带领其兴国、宁都弟子曾文迪、廖禹、赖文俊等创风水“形势派”,世称“江西派”实则为“赣南派”。此后赣南风水名师辈出,代有传人,明代时兴国三寮曾、廖裔孙曾从政、廖均卿同荐为明成祖堪测皇家建筑,今北京天坛、长陵(后成为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便是他们的作品。三寮村因此被视为风水师的祖地,近年来许多海内外从事风水和风水研究的术师和学者,都纷纷前往朝圣,该村曾、廖两姓子弟也向为世人看作风水术正宗传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婚俗
议婚,男子当婚时,家长就会拜托亲友或媒婆说:“看哪里有合适的妹仔”意即说媒。男女双方若有意,一般是约定吉日,男方备好酒肉、什果等礼物在媒人和内亲的陪同下去女家相亲,俗称“看妹仔”,男方要包一个“见面礼”给女方,钱数的尾数要是“六”或“九”,以取意“顺”或“久”这个吉利数。女方收受礼品和红包,且热情款待后,意即为允婚了。然后女方亦择吉日,在其亲属的伴同下,前往男方“访家”,也称“察家”“旅屋场”,实为察看男方家庭、邻里,也是公开表明联姻的意思,家族近邻都会自发送来米酒、果品和荤盘等招侍客人。以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男方则不仅要盛宴接侍女方众多来宾,还要给女方及所有成员分送红包。席间议定恩恤礼、礼金、鱼肉、糯谷和嫁妆等。订婚,俗称“定亲”。男女双方互相看过家庭都满意后,男方便择吉日,带上议定的鸡鸭鱼肉、粮油、糖果、酒食,以及一定聘金和未来新娘的首饰、衣物,在媒人的陪同下正式登门求婚,女方则热情...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社日习俗
赣南客家人所称社公,又叫社官,俗称福主。“社”即祀土,旧以一二十户人家为一社会,社公即为社会的保护神,又称土地神、土谷神,其庙也称土地庙或土谷祠。鲁迅笔下阿Q就以土谷祠为家,在赣南客家人心目中土地神被认为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神。每年有两次祭拜社公,尤其以春社为盛,春社定在农历立春第五个戊日,也就是在春分前后。农谚有“先分后社,无米过夜,先社后分,米谷倒囤”的说法,还有“社过南风日日晴”,“人勤春早,人懒伴社”的俗语,这都表明社日与气象尤其是与庄稼的丰收与否紧密联系。所以每到社日就需拜祀土地神。同治版《安远具志》载:“春秋社日,各坊堡率一二十家为一社会,焚香、屠牲、携酒以祀土谷之神。”而秋社不被重视,因秋社大多与乡人庆丰收活动相联系,大体有“春祈秋酬”功能,成为喜获丰收的“狂欢节”。赣南客家人旧时拜社公时,需备鸡、肉、鱼、酒、饭等去敬社神,隆重的还上演社戏,鲁迅的笔下就记述过他家乡...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赣南客家禁忌习俗
赣南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诸多礼俗,但也从负面角度产生了许多禁忌习俗,现将一些比较常见的一些忌俗,整理如下。婚嫁节庆日,忌孤寡、再婚妇女进门;忌妇孕、无子妇摸新娘嫁妆;新娘出嫁离家时忌父母送行,新娘出嫁进婆家门时忌与公婆相撞见。出嫁时忌在娘家过年节,忌在娘家生小孩;女儿女婿在娘家忌同床睡觉。产妇做月子忌出产房,忌串门;男人(除丈夫外)忌入产房;忌说孩子长得胖,长得好,要说“像狗样”,有意作践,以为更好带大。农历初七至十五忌走亲访友探病人;下午、晚上也忌探病人、走亲戚;房前屋后和坟地忌乱动土,乱砍树。36人不过渡,五人三姓不同行。做客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平时忌吃四碗或八碗菜。生病忌直接说“病”,应称“身体不舒服”,“身体唔雄”。给病人开处方要说“开单子”(只开一次,病即痊愈),买中药要说“捡菜”,与医生话别时忌说“再见”。老人死了忌说“死”,要说“过世”、“过身”等委婉语。儿孙服丧期...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人的迎神庙会
客家人南迁时,不仅把家搬走,也把中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随之带到异地。康王信仰便是这样。康王是指唐代安中之乱时抗击叛军守睢阳而壮烈牺牲的张巡,睢阳人曾为其立庙塑像奉祀。大概在南宋末年,客家人南迁时,亦将康王菩萨搬到新迁的地方,为其建立康王庙,继续祀奉。笔者所在的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大大小小的村落都祀奉这位康王神。康王庙有一联:“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大殿两边柱子上亦书一联:“殄禄山十二万人,功先郭李;守睢阳三百余战,力障江淮。”当地人称康王为“坊神”。所谓“坊神”就是保护这一坊百姓平安的神祗。康王庙设有专门服侍香灯的庙祝,神座前挂着的长明灯因之常年不灭。点灯的油从哪里来?那是由百姓自动捐献的,有的几斤,有的几十斤不等。百姓中有灾害疾病来求神保佑的,用灯油作谢礼的不少。凡捐献了灯油的,到了年尾,庙祝都会设席招待他们一次,名之曰“撑灯”。此外,还有自动相邀组织的各类“会社”,每人出点...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据《淮南子》载,秦世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自唐末黄巢起义后,五代分争,中原丧乱,北方汉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荆湖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