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是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万陆先生提出的。万陆先生

“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说,是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万陆先生提出的。

  万陆先生是客家人的后裔,一直从事客家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显著,1995年10月由他执笔的《客家学概论》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一共30万字,共六章:第一章,客家研究概论;第二章,客家概念和客家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三章,客家民系形成与流变;第四章,客家民系的特征和客家人的精神个性;第五章,客家文化;第六章,客家杰出人物。

  万陆先生在《客家学概论》的第三章“客家民系形成与流变”中,详细阐述了关于客家民系“源于整个古中原地区”的论点。在客家源流问题上,万陆先生与罗香林先生的主张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分歧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主张客家是汉族的一个独特的民系。分歧之处有两点:一是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二是关于中原的地理概念。
 
  罗香林先生的主张请查阅本站的"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在这篇文章中,罗香林先生认为客家先民有五次大的迁移,而万陆先生认为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只有三次。

  万陆先生在第三章第二节《客家之源》的“客家先民的南迁过程中写道:

  “按我们对客家概念的界定,客家先民的主题应该是在西晋末“五胡乱华”后逐步南迁,最终定居赣闽粤带的汉人。这一过程的下限,则只能断于客家民系的形成之际,具体地说当在南宋末年蒙古兵大举南侵造成汉民大迁移之前,因此我们这里的论述只限于西晋末到北宋末这一区段大约900多年时间。其间,大规模的迁移行动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西晋之际,即“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时期,大约130多年。这一次的迁移,主要起于战乱。……

  第二次起与安史之乱至黄巢起义,即从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大约也在300年左右。……

  第三次在北宋末,金人攻陷开封,掳徽、钦二帝大举南侵,使中原汉人与先期到达长江南岸的汉人‘风声鹤唳’,继续往赣闽粤南迁,最终定居于此。南宋政权偏安不久,蒙古人又起,铁蹄渐次由北向南,造成了南北汉人的再次大流动,就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言,这是人数最多,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时间于靖康(公元1126年~1127年)之难起至伯颜大举南侵(公元1276年),大约150年左右。……

  总括以上,客家民系三次南迁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中国,因此实际上是中华文化所辖各区域文化的大融合,其主要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循水系、沿山势逐步推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南迁行动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站站,一程程,显示着历史的过程性,而正是这种过程性影响着客家形成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从万陆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与罗香林先生的“五次大迁徙”的前三次大致是一致的,但是万陆先生对每一次的迁徙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描述得更多具体一些,使读者更容易了解迁徙的历史时代。万陆先生之所以不赞成客罗香林的四、五次迁徙之说,是因为他主张客家先民南迁“只能断于客家民系的形成之际,具体地说当在南宋末年蒙古兵大举南侵造成汉民大迁移之前。”所以,他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之后的客家迁徙与客家源头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罗香林先生提出的第四次(清乾隆之际),第五次(清同治6年到现在)的迁徙,均发生于客家民系形成之后。万陆先生还进一步提出,客家先民迁出中原抵达赣闽粤,直到两宋才形成稳定的民系。……至于客家后裔则是在两宋以后,客家民系最终形成,他们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得不外迁至广西、云、贵、川,乃至港澳台或东南亚等国,这应算为客家人后裔。”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明清时期是客家后裔的迁移行动,与客家先民的汉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万陆先生和罗香林先生在“中原”的定义上还存在分歧,“中原”的地域有多宽,具体包括哪些地方?

  罗香林先生认为,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而万陆先生对中原的范围的界定比较宽泛。他说:“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辽阔地带。”这样说来,罗香林所说的中原,那就是个“小中原”了,万陆先生还指出,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迁徙,“他们途中经过除河洛地区”之外的其他辽阔地区。受到秦陇文化、燕赵文化、晋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多元影响。“可见万陆先生所描绘的“古中原”地区多么地广阔。

  万陆先生和罗香林先生都主张,客家是汉人的后裔,但在客家是否在迁移入客地后与当地土著的是否融合又有不同的观点,罗香林先生的“纯正”说,不仅否认了与土著的融合关系,而且“与周边民系较少掺杂”而万陆先生认为客家与土著关系密切。他说:“任何影响都是双方的,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拒不承认畲瑶兄弟及其祖先对客家的影响,忽视这种影响对客家民系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据《淮南子》载,秦世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自唐末黄巢起义后,五代分争,中原丧乱,北方汉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荆湖地...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源流研究简况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的看法。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土著...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修水客家(怀远)人的渊源
江西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睡,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县境四周群山环抱,是个"八山半水一份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和清朝湖南巡抚陈宝箴(客家人)、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的家乡。全县人口70多万,客家人将近10万,他们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部的山区,都是来自闽西、粤东、赣南带,到这里已有三百多年,繁衍九至十代。在这几百年时间里,当地人都叫他们怀远人,直至现在还有一部分人只知道他们是怀远人,不知道怀远人就是客家人。要知道怀远人的由来,必须从头说起:据《义宁州志》载:康熙初年,义宁州(包括今修水、铜鼓两县)连遭兵资和水旱灾害,民不聊生,死丧和背井离乡者甚众,县东南部安、崇、奉、武四乡人口锐减,田地大片荒芜,宁州东南部300余里田粮丁赋收不上来,几年间共计报荒田地山矿5263顷71亩(l顷一100亩)。为了恢复生产,当时的知州班衣锦奉旨向广东、福建、赣南等处招民垦荒,上述各...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方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四川客家源远流长
在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生息着一支至今仍操着一口被称为“土广东”方言的客家民系。对于四川有客家人的现象,早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罗香林大师的客家学著作中,即有所发现,有所论述。不过,由于受时代和条件的局限,他采集的资料很不完全。四川作为一个移民大省,历史上曾经多次接受来自外省的移民,四川现在的客家大省地位,就是在清初和抗日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多次移民的基础上形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现在的客家构成,共由六个部分组成:一是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中来自闽粤赣的客家移民;二是抗战时期,以惠州十属为主的闽、粤、桂、赣、台客家为躲避日寇,为参加抗日而迁徙四川;三是新中国成立时,南下干部中的客家定居四川;四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为支持四川经济建设而留居蜀中的客家人;五是大专院校客属毕业生受国家派遣来川工作定居;六是海外客属华侨回到祖国并在四川定居。在以上六个部分中,主体是来自清前前闽粤赣边区的客家移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