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围龙屋与圆土楼之异同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9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围龙屋与圆土楼之异同,客家民居多种多样,有围龙屋、圆土楼、四点金、五凤楼、锁头屋等,最著名的是围龙

  客家民居多种多样,有围龙屋、圆土楼、四点金、五凤楼、锁头屋等,最著名的是围龙屋和圆土楼。
  围龙屋与圆土楼(以下简称“圆楼”)都是极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们在外形、构造、功能和产地等方面各有异同。在书籍、报刊和互联网上,多有把围龙屋和圆土楼混同或张冠李戴的,为此,下面我们就两者的异同作一介绍。
  圆楼以其独特的正圆的外形和全封闭的构造,较早为世人所知,并向海内外推介,受到外界高度的重视和极高的评价。圆楼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闽西的圆楼已成了旅游的热点。圆楼的产地主要在闽南、闽西,粤东北的大埔县也有。闽南即福建漳州等地,是福佬人的聚居地。也就是说,圆楼不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由于闽南的圆楼建造时间较早,有专家推测,闽西的圆楼是从闽南那里学来的。
  围龙屋是只有客家地区才有的一种民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的梅州地区。那里有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围龙屋,有的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专家评价说:“客家围龙屋,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式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它“集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梅州地区最古老最庞大的客家围龙屋——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作为围龙屋的典型代表选入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
  围龙屋与圆楼的相同之处是:都是聚族而居,都设有祖堂,都是向心有序的结构。
  围龙屋与圆楼的不同之处是:圆楼的外形为正圆,围龙屋的外形是椭圆;圆楼在居住方面突出家族的平等关系,围龙屋却是尊卑有序,等级分明;圆楼为全封闭结构,突出它的防御功能;围龙屋是四通八达开放式的,淡化防御功能,突出了祠堂的功能;圆楼是闽南的福佬人和闽西的客家人都有的一种民居,围龙屋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并被国际建筑学界公认为中国的五大传统民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走进赣南围屋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围屋里的百岁老人
2004年4月29日围屋里的百岁老人居住在江西龙南县关西镇关西围屋内的百岁老人李庆娣。李庆娣老人今年100岁整。她平日非常乐观,喜欢食,每天还挑水、种菜,干些简单的家务活。经专家考证,老人居住的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关西围屋,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有代表性的江西赣南客家围屋。
· 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
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中华温氏网2009年5月20日温祖强仁厚温公祠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巨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她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五百年的历史长流,必定在这里留下古老神奇的记印!五百年的岁月沧桑,能不在这里刻下前人创业的足迹?二十一世纪的今人到此一游,定会触发你的思古幽情,激起你的探究欲望!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古老的民居,她有客家的特色。仁厚温公祠仁厚温公祠是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民居建筑。中堂部分就分上、中、下三个厅堂。上厅最高,中厅最大。中厅高5.65米,宽9.3米,深7.37米。房间有390间,两边还有近百的杂间。这在民居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试想...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围屋春节亲情浓
客家人有着族亲团结、尚礼好客的优良传统,围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春节将至,围屋里外出务工的子弟们都陆续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度过这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大年三十,围屋里每个家庭都要进行家祭。夜饭前,在厅堂祖宗牌位或大门前,摆上酒肉饭菜,点上香烛,燃响鞭炮。年初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先见父母,再向族亲长辈拜年。这天也是围屋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家家都把自己做的水酒果品拿出来请大家品尝,龙南客家称作“端茶”。清晨,朴实的围屋人早已在公共的大厅里摆起了长桌,各户人家带上水酒,油炸米、烫皮等食品纷纷聚合到大厅摆上桌,围桌坐下互相拜年。时辰到了,人也齐了。第一项内容是族内执事的新年开场白。一番恭贺新春之后,接着介绍旧年族内公益活动的情况和经费开支,算是族内的“工作报告”。然后,公议新一年的族房大事。这一切都是在轻松坐谈,品味小吃的过程中进行。其实,“工作报告”只是个程序,开支账目年前已张榜公示,公...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花环龙
花环龙原名“软腰龙”,起源于大埔县茶阳镇下马湖村。200多年前,下马湖村民为祭祀宗祠,自发组织舞龙活动。所舞的龙用竹扎纸糊成龙状,龙头内插上蜡烛,在村内外游行。此后,每年的春祭和元宵,村民们都要举行舞龙活动。花环龙制作独特,龙头的装饰甚为讲究,突出龙的眼睛和张开的口舌,使之形态逼真,光彩夺目,显得威武雄壮。龙身部分为一节节用篾编扎的圆筒状和一段段用彩色纤维带编扎的竹圈组成。筒状龙身为固定部分,蒙有白布,涂上龙鳞油彩,每节龙身安有手把;竹圈为活动部分,每段有10个竹圈,每个竹圈扎上密密的彩色纤维带,用布带串接。整条龙身可长可短,节数不等,但一般在9至15节之间,颜色有青、红、黄三种,每一节都有一人掌握,动作紧密协调,身随龙头顺转,尾随身摆,以大锣鼓伴奏增添龙威。花环龙舞的艺术风格主要是舞得优美、飘逸、洒脱,长于向纵、空施展,不拘场地大小,地势高低,可在大场地上也可在小台子上舞,还可以骑在高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