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南康唐江卢屋村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30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南康唐江卢屋村,江西上犹江北岸,数百幢卢氏族人居住的红砖房或青瓦屋,分布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土

  江西上犹江北岸,数百幢卢氏族人居住的红砖房或青瓦屋,分布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繁荣昌盛的家族,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唐江千年古镇厚重客家文化内容的一页,也是客家姓氏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族。

    传说,唐末的唐江卢氏先人,起先只在北边的沙溪(现为十八塘)傍山而居,现在的卢屋村所在地则由叶氏(也有罗氏或蓝氏之说)依山而住。人稀地广的年代,卢氏与叶氏如同兄弟,亲戚般时常走往。有趣的是,山里的卢氏不喜鸟兽,却喜欢打鱼捉虾,水边的叶氏不喜渔活,却喜欢打鸟捉蛇。于是,两姓氏便对换了居所。明洪武年间,唐江卢氏族谱记载的唐江卢氏开基人卢受海,是卢屋村最早的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其“乌狗睡懒觉”之说,是卢受海死时的一个故事。“乌狗睡懒觉”的地方,是风水师傅为其寻得的最佳穴位。而另一位祖先则有“狗熊岭”的故事。那时,以明初“七间店”为中心渐成街市的唐江已具规模,卢屋村人在唐江商品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十间店”及其绵延的华屋、闹市,有了一大批豪商大富人家。这些富起来的商贩们,经常往返于唐江、赣州之间,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每次往返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时间。一次,卢家太公带着他豢养了几年的大灰狗,肩负着一袋银元,往赣州城调货去。赶到赣州,与供货方见过面,验过货准备付钱时,才忽然发现,那袋银元不知搁在哪里了,一时间竟吓出一身冷汗。货主与他是老朋友,便允许他先取了货,下回再补货款来。卢太公谢过,又在城里办了些其他事,便急急往回赶,这时离开卢屋村已有近10天了。半途中,他忽然想解手,走进甘蔗地才想起,自己那日去赣州时曾在这里方便过。忽然,他发现随他一块出门的那条大灰狗竟立在地里一动不动,仔细一看,发现它竟断气死了,一触摸就萎然倒了下去。惊悚之时,见那袋银元搁在一侧,安好无损。卢太公感于灰狗之忠诚,亲自将狗背回卢屋村,并在附近山岭厚葬,同时还建了一庙,名叫“狗熊庙”,以志纪念。这山岭也因此有了“狗熊岭”的名字。卢太公嘱后人,自己死后要葬于狗熊岭,与忠诚之狗为伴。待卢太公死后,后人将其棺木往狗熊岭抬去,快至岭巅,忽然乌天黑地,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山洪陡发。一两个时辰过后,天空才放晴,太公后人出得狗熊庙,却发现棺木失了踪影,风水师傅一看,大叫:“卢屋村当旺,太公天葬也!”原来是泥石流将太公棺木自然淹埋。从此,卢屋村就有了“头受海,二太公”之说法。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南康唐江卢屋村

  古井深深最思源
 
    其实,真正让世人感叹卢屋村这个客家名村的,是它成为了赣南最大的姓氏村落。卢屋村至今仍有六七千之众,而千余年来迁徙他乡繁衍别处的卢氏后人则更是无以计数。以致在赣南甚至在全国各地,每每遇见卢姓人氏,只要是出生于赣南,几乎都可以问一句相同的话:“你是卢屋村的吗?”而结果几乎是肯定的。

    唐江镇历来便有“三街一村”之说。这村,指的便是卢屋村。所以说,唐江镇成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赣南“四大名镇”之首的商业地位的树立,是离不开卢屋村的。特别是清代与民国这两个时期,卢屋村的人文辉煌更是为唐江镇添了许多瑰丽的篇章。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卢屋村人自编的《卢氏族谱》中信手翻来,卢屋村中举人、进士或当过知县以上官职者竟达72人之多,其中有数名翰林和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高官。最著名者,当数清乾隆年间恩科进士殿试三甲第三名的卢元伟。卢元伟13岁中举人时,还是个贪玩的小孩子,然人却异常聪明。传说中举后,官府来人会他,差人在村口问正在踢毽子的他:“元伟公如何找?”他机智地回答:“从前面拐弯过去,便可找到。”他随即从后门跑回家,换了整洁衣服,出来接差人。20多岁中进士后,卢元伟先后任云南曲靖、东川、普洱三府知府,江苏镇江知府,广东督粮道,两广盐运司盐运使,山东、山西两省按察司按察使等要职,每任职一处,均留下显赫政绩,是当时卓有影响的一代名吏。 
 
    卢屋村清代出的秀才可谓无以计数,也故事绵绵。传说,卢屋村人因为普遍会读书,便在村里自己搞了个预考,只有通过村里预考者,方可参加南安府组织的秀才考试。于是,卢屋村人格外重视这村考,每当有读书人村考通过,便仿官府形式,鸣锣开道,吹吹打打迎回家,热闹非凡。有一回,这情形被官府考官路过卢屋村见了,气不打一处来,觉得有辱官府威严,便在这年的秀才考试后,将凡是卢姓考生的试卷全部扔在蚊帐顶上,不预批改。岂料,正当即将公榜之际,一场天火将改了的试卷全部毁于一旦,考官气得七窍生烟,一病不起,众人请示如何处置此事,他只好叹了一口气,指了指自己的蚊帐顶,说就从这批试卷中录取吧。结果,这年秀才考试考中者全部是卢屋村人。这事,让卢屋村名声真正大噪天下,也让卢屋村人激动了许多年。

    而如今面对厚积的尘埃、如织的蛛网,面对近7米阔的天井、10余米高的厅堂、一人环抱的巨柱,面对数百年前便有着先进功能的推拉式的木门,面对这虽已残缺后厅,却仍不失为赣南境内最气势壮观的家族祠堂,人们只有叹息!据说,这祠堂是个庄严之地,后厅里摆满了卢氏家族历代祖先的数百块牌坊;据说,这祠堂是个热闹之地,祠堂建成后摆了整整一个月的酒席;据说,这祠堂是个迎官接官之地,从卢屋村出去应考的人,或是中考、当官的回村光宗耀祖的人,都要在这里接受村中长老代表全村人予以的祝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围龙屋与圆土楼之异同
客家民居多种多样,有围龙屋、圆土楼、四点金、五凤楼、锁头屋等,最著名的是围龙屋和圆土楼。围龙屋与圆土楼(以下简称“圆楼”)都是极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们在外形、构造、功能和产地等方面各有异同。在书籍、报刊和互联网上,多有把围龙屋和圆土楼混同或张冠李戴的,为此,下面我们就两者的异同作一介绍。圆楼以其独特的正圆的外形和全封闭的构造,较早为世人所知,并向海内外推介,受到外界高度的重视和极高的评价。圆楼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闽西的圆楼已成了旅游的热点。圆楼的产地主要在闽南、闽西,粤东北的大埔县也有。闽南即福建漳州等地,是福佬人的聚居地。也就是说,圆楼不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由于闽南的圆楼建造时间较早,有专家推测,闽西的圆楼是从闽南那里学来的。围龙屋是只有客家地区才有的一种民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的梅州地区。那里有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围龙屋,有的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明代古城南康谭邦城
在南康市坪市乡政府西面一公里开外,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城——谭邦城。现名谭邦村。这是一个颇有来历的村庄。史载:明正德六年,谭邦村人氏谭乔彻,追随右佥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平定桶冈、横水等地起义民众,并协助王守仁建立崇义县治,功绩卓著,却不随王守仁回京受赏,情愿回老家——南康谭邦村养老。王守仁有感老将军功高一世却高风亮节,遂上书朝廷,要求犒赏谭将军。明武宗亲封“威武大将军”,玺书“威武克振”匾赠谭乔彻,并敕赐建造谭邦城。于是,于这穷山僻壤之地,平地起雷,一件撼动当世人并影响谭邦村人几十代人的宏大场景出现了!数百名工匠,开山劈石,垒墙建城,历时数载,一座气势壮观的石城诞生了。今天,从谭邦村族谱上绘制的古城图上,我们惊奇地发现,这座谭邦古城简直就是微型的明时赣州城——城墙连绵呈环抱,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雄视着四面旷野的逶迤大山,整个城形似巨龟,龟尾直抵屏风状“网形山”,前面南门乃龟首,气势轩昂地目睹着稍...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
· 南康市卢屋村
卢屋村,位于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市唐江镇,是一个人口大村,现有人口1.1万人。该村是一座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至今遗迹颇多。光滑的鹅卵石街,高高耸立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词堂,构着起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中文名卢屋村归属地南康市唐江镇人口1.1万人文物古迹卢氏宗祠目录1历史2文物古迹3名人4新农村建设历史]据史料记载,该村始祖世兴公于北宋哲宗(1085年)自遂川县龙泉乡迁居到唐江镇龙泉巷(原太平圩墟)定居(赣南卢氏族谱考证),以打渔、做手艺为生。追溯其1000年历史,与中国历史三次客家人大迁徙时间吻合,加上村里人文言语言,建筑风格和礼仪处事诸多生活习俗都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给人一种古朴、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文物古迹]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卢屋村,在诸多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的应该说是卢氏宗祠,据《赣州史话》―书记载,历史上的卢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末年,...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石笔
在绿树掩映的客家村落中,静穆的祠堂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支又一支的石笔,高达八九丈,从平地拔起,直冲云天,我大为惊叹!顿时,脑海中蹦出一个词语“一柱擎天”。这石笔是何等奇特,何等气派!它象征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它引发我问,我想,我思,我探索。我了解到立石笔,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在过去的年代里,各家族为振家声,扬族望,规定凡中了举,就可以在自己家庭的祠堂前竖立一对石笔,或叫石楣杆。石笔做工极为讲究,透雕浮饰,“双龙盘柱”“鱼跃龙门”“莲花卷云”形态活现,出神入化,这自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有力证明。为什么客家人要用石笔来表彰子弟呢?翻开客家的迁徙史,我们发现在“永嘉之乱”中,南迁的大多是名门望族,一个有着老子、孔子、墨子这样伟大过去的民族,他们怎能不看重先祖的名声,怎能不看重功名?然而沦落天涯,逼进崇山峻岭之中,既无门阀可依,又没有象在中原时那样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客家人应试和录取,还受到士著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