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人的社公树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人的社公树, 在客家人居住的农村,无论是临水而筑的房屋,还是倚山而建的民居;无论是冲击
在客家人居住的农村,无论是临水而筑的房屋,还是倚山而建的民居;无论是冲击平原地带的村落,还是崎岖高山之巅的人家,都无一例外地房屋周边有一丛郁郁葱葱的树阴庇护。古榕、古樟、古松、古杉、枫树、荷树或竹林,似一条绿色的天然屏障拱护村庄,飘逸着大自然浓浓的清新韵味,这便是农村客家人崇敬的社公树。社公树边一般建有社公庙(只一米左右高的神龛),逢年过节村民均要在此烧香、放鞭炮祭祀一番,也是杀猪杀鸡鸭的场所,可驱除疫病以保六畜兴旺。
村边的社公树是任何人不得砍伐的,即使是在那些随意乱砍滥伐的年代,亦无人动社公树一块皮,这不仅得益于代代相传客家先人精心呵护的结果,更有些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对保护树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东村有人因砍社公树枝而断了手,西村有人因上社公树掏鸟窝而成瘸子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汗毛倒竖。记得小时候,我有一回偷偷到社公树旁拔了几个竹笋,半个多月腿肚子上长了一个疔疮,痛得我直叫唤,奶奶知道这事后,遂向全村人现身说法,说我受到社公的惩罚,还虔诚地在社公树边整整烧了七天香,替我赎罪,疔疮愈合后,我再不敢越雷池一步,认为社公树的确神。
其实,以今天的角度看,客家先民是借助神的力量来保护村落环境,使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居住的村庄构成自然与人的和谐交融,形成天人合一的良性生命系统,使人择居此处,适宜生命哺育繁衍,形成让人神思轻松、恬静安宁的人间仙境。说明客家先人是何等的睿智聪慧,更体现客家先人注重环保、讲究风清水秀家居文化的源远流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人“打牙祭”
客家人多住山区,山高林密,山田、山地多,劳动强度大。虽然平日辛勤劳动,但吃的是粗茶淡饭,只有在农忙前后和一些节日,才加点菜,增加营养,健健身子。如春耕前后的清明节、立夏等,夏收前后的端午节、尝新日、七月七;秋收前后的八月半、重阳节、冬至节等等。这些节日加点菜,吃了准备干大农活,或大农活后,加菜消消疲劳。客家人除干农活外,做特殊工种的也很多。如烧窑(烧罂钵、烧砖瓦、烧石灰)、砍伐木材、建房屋、做庵堂、建寺庙等等。这些特殊工种,都必须请师傅及很多农民工,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在这些工种中,每完成一段工程后,为更好地完成全部工程,使工人增营养健身体,主家或师傅头都要请师傅、工人加菜聚餐。这餐饭客家人叫“打牙祭”,主家叫“做牙祭”。“打牙祭”的时间,要根据各工种而定。如烧罂钵、烧砖瓦的在做满一窑或二窑货后,窑主请工人做一次牙祭。建房子因时间长,则每月农历初二、十六做牙祭。初二的一般由东家请;十六的则由...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人忌讳乌鸦
乌鸦,客家人叫“唠鸦”(老鸦),视为凶兆不祥之物,对其叫声十分忌讳。“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悲凉伤感的景象。有人口不遮拦,爱说不吉利的话,好事面前,净说衰话,客家人便骂之曰:“唠鸦嘴。”“唠鸦”故又有称“报丧鸟”。“唠鸦”长得一身乌黑,喜食腐肉,因而人们讨厌乌鸦而忌讳乌鸦。其实,大自然中的鸟声,又安能定人类之吉凶?诗云:鹊噪未为吉;鸦鸣岂是凶?人间凶吉事,不在鸟音中。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石笔
在绿树掩映的客家村落中,静穆的祠堂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支又一支的石笔,高达八九丈,从平地拔起,直冲云天,我大为惊叹!顿时,脑海中蹦出一个词语“一柱擎天”。这石笔是何等奇特,何等气派!它象征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它引发我问,我想,我思,我探索。我了解到立石笔,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在过去的年代里,各家族为振家声,扬族望,规定凡中了举,就可以在自己家庭的祠堂前竖立一对石笔,或叫石楣杆。石笔做工极为讲究,透雕浮饰,“双龙盘柱”“鱼跃龙门”“莲花卷云”形态活现,出神入化,这自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有力证明。为什么客家人要用石笔来表彰子弟呢?翻开客家的迁徙史,我们发现在“永嘉之乱”中,南迁的大多是名门望族,一个有着老子、孔子、墨子这样伟大过去的民族,他们怎能不看重先祖的名声,怎能不看重功名?然而沦落天涯,逼进崇山峻岭之中,既无门阀可依,又没有象在中原时那样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客家人应试和录取,还受到士著人...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台湾客家人探源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这些可能都是海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我1998年3月台湾之行考察的主要内容。台湾客家遍布全省这次访台,林瑶棋理事长为我考察活动作了细心安排,重点考察了台湾客家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台中、高屏地区棗“六堆客家”、新竹、嘉义、台南、南投、苗栗、台北等县、市,对台湾的客家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看,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各地,总人数达400多万人,能讲客话者有2OO余万。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台湾政要、商贾和文化名流,如李登辉、吴伯雄、简汉生、许信良等。在台湾的客家人中,许多人以为广东籍客家人最多,如我们以其原籍的府州县分,的确如此。如陈运栋先生所著《台湾的客家人》一书就有记载:古嘉应州属(包括镇平、平远、兴宁、长乐、梅县等县)的客家人占最多数,约占(全部台湾...
· 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人的迎神庙会
客家人南迁时,不仅把家搬走,也把中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随之带到异地。康王信仰便是这样。康王是指唐代安中之乱时抗击叛军守睢阳而壮烈牺牲的张巡,睢阳人曾为其立庙塑像奉祀。大概在南宋末年,客家人南迁时,亦将康王菩萨搬到新迁的地方,为其建立康王庙,继续祀奉。笔者所在的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大大小小的村落都祀奉这位康王神。康王庙有一联:“孤忠百战江山血,一死千秋天地魂。”大殿两边柱子上亦书一联:“殄禄山十二万人,功先郭李;守睢阳三百余战,力障江淮。”当地人称康王为“坊神”。所谓“坊神”就是保护这一坊百姓平安的神祗。康王庙设有专门服侍香灯的庙祝,神座前挂着的长明灯因之常年不灭。点灯的油从哪里来?那是由百姓自动捐献的,有的几斤,有的几十斤不等。百姓中有灾害疾病来求神保佑的,用灯油作谢礼的不少。凡捐献了灯油的,到了年尾,庙祝都会设席招待他们一次,名之曰“撑灯”。此外,还有自动相邀组织的各类“会社”,每人出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