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民俗风情—闽东畲族打尺寸
闽文化—民俗风情—闽东畲族打尺寸,闽东各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其由来于公元700年左右。各族英雄蓝奉高率领畲族起
闽东各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其由来于公元 700年左右。各族英雄蓝奉高率领畲族起义军在福建长汀抵御唐军,寡不抵众,渡江撤退,自己一人断后,英勇地抵挡追兵,终于守住了汀江城。畲族后代子孙为纪念民族英雄,经常练习弓击射箭等武术本领。每逢二月二节日、分龙节、九月九农闲,就围场打“ 尺寸”。畲家所谓打“尺寸”是由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圈,一人站圈内,手持5根一尺长的木棍,称为“尺”;另一手持一根筷子长的细竹条,称为“寸”。圈内人以木棍击将细竹条,使竹条旋转着向前激射出去,围外人便跑着去接,要是竹条落地、便立即拣起向圈内投去,圈内人可用手接住,也可用木棍再将细竹条击出,圈外人如能将“寸”接住,便算得胜,得胜者可轮换站入圈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闽文化—音乐—福建畲族民歌“闽东畲族歌言”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与音乐的传承主要靠畲族歌言口传身授。畲族人自称“山哈”,赋予民歌以“歌言”的独特称谓,“山哈歌言”被畲家人视为传家之宝。闽东歌言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闽东畲族歌言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畲族的自然习惯和曲调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福安和蕉城调。罗源和连江调、福鼎调、霞浦调和古田调。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独特的“双条落”二声部盘唱形式。演唱方法有假声、真声和真假声结合三种,以假声的唱法最有民族特色,闽东畲族歌言有“拦路对歌”,“蚕里来客对歌”。“做表姐对歌”,“做亲家伯对歌”等一系列罕见的盘歌习俗及定期定点规模大,群众性广的歌节歌俗。畲族歌言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以手抄唱本和歌节歌俗传承为主。“歌言礼”、“歌言史”、“歌言才”、“歌言情”、“歌言俗”等特征,畲族歌言这种音乐文化形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
· 闽文化—民俗风情—畲族“三月三”歌会
福安位于闽东中心地带,福宁高速和104国道贯通全境,正在兴建福温铁路亦将傍境而行。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畸施。福建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赛江)穿流境内,海岸线68.5公里,陆地面积1880平方公里,61万畲汉同胞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国民经济近年均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健康发展。福安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市份。畲族人口6万多人,为全国畲族市(县)级区域人口之最。“三月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踏青节”',亦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原与清明的祭祖、扫墓相连。后经演变,各地内容不一。福安“三月三”民俗节,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每年的“三月三”,周边村寨的畲民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他们独特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农历“三月三”也是畲族的乌饭节,畲族男女踏青归来都要采回一种叫做“粘米乌”'(乌捻)的植物,捣烂之后熬成汤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乌饭”'食用。传说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舍民抗击官军的围剿,粮...
· 闽东语
历史福建原为百越七闽之地,战国末期,楚国灭越国,越国王族南下福建,建立闽越国。前110年,闽越国为西汉所灭,汉朝驻军进入福建境内,并带来了古吴语和古楚语,与属于壮侗语系的闽越语相融合,形成了原始闽语。此后,在西晋时发生了八姓入闽的事件。唐末,王审知率河南固始籍军队进入福建,将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音韵融入闽语中。大约在唐末至五代时期,原始闽语分化为闽东语、闽南语和闽北语。大约在宋朝建立以后,因兴化地区(今莆田市)行政区划归属的变动,闽东语与闽南语发生语言接触,形成莆仙语。因福州的行政中心地位,在闽东语各方言中,福州话长期居于优势方言地位。今日的宁德市一带曾长期属于福州管辖之下,元朝至元年间始设福宁州,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宁片)方言才渐渐出现差异。南片的代表方言福州话对周边地区语言的影响甚大,闽东语全境皆存在能听会说福州话之人。北片则以福安话为代表方言,在北片全境皆可通用。而在闽东语流...
· 闽文化—音乐—福建畲族民歌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
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流传于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及其周边的畲村,畲族“双音”,是畲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国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畲族“双音”有别于其它畲族山歌,在于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声部音乐复调性的组合形式。极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主要表现形式1、二声部山歌“双音”属清唱,演唱形式,每个声部至少1人,每个声部的演唱人数可多可少,不论声部的男、女性别演唱,亦可两声部都由同性别演唱,但演唱情歌就一定要男、女各唱一声部。2、二声部山歌“双音”词律歌词结构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体,四句为一条。3、二声部山歌“双音”的声部组合形式有以下这么几种类型:(1)支声式由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同一旋律及其变体,(2)和音式两声部之间节奏基本相同,旋律基本相异,构成多种不同音程关系。乐句终止音相同。(3)接应式两声部之间,一声部来了,...
· 闽东李氏宗祠
杉洋李氏宗祠枕西北面东南,祠后层峦叠翠,祠前秀水回漩。祠为宫殿式建筑,三座透后,高阔敞亮,宏伟壮观,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向围以风火墙,前为檐牙风雨墙。祠埕立有32副旗杆碣,埕右下方竖着7根高7米的圆形或方形的石柱,酷似华表,为历代科试登第碑刻者所献,至今保护完好,堪称一绝。、祠正门两侧石鼓一对,大门上有匾额“李氏宗祠”。门联“爼豆千秋垂庙貌,簪缨万世仰宗风”乃民国福建省省长兼督军李厚基撰书。祠为木结构,歇山顶。祠面檐牙风雨墙,皆为泥塑花鸟草木装饰。进入祠门,是走廊和天井,走廊横槛雕梁画栋,两侧油柱漆户;天井培植盆花,左有百年丹桂,右有丛生腊梅;中有功名石。回首则见“尚书事”金字直匾。举步前座,左右两侧分别是宋元两代古碑石两块,左是宋绍定四年(1231年)立的“李氏祠堂记”碑刻,右为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立的“李氏重建祠堂记”碑刻。由于年代久远,碑石风化剥蚀,碑面字迹难以辨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