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文史古迹—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的白云峰麓,建于梁开平二年(908年),为福建五大禅林之首。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即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占地25亩,有大小殿堂25座。作为名山大刹,涌泉寺的"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颇有价值。
大雄宝殿
由山麓循古道入寺,有2145级石阶。这里原为一深水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初名"国师馆",并设寺田。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现存主要建筑尚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对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为清代及近代重建。这些建筑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天王殿
天王殿殿前悬“涌泉寺”大金匾, 系清康熙皇帝“御笔颁赐”。钟楼上的巨钟,重两吨,是清康熙三十五年由金、银、铜,铁、锡五金铸成,上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6372字。撞钟僧每撞一下钟,要念108遍佛。大雄宝殿为全寺的核心。殿中间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其后为法堂。法堂的左侧是圣箭堂(即方丈室)堂前有三株千年铁树,是涌泉寺“三铁”之一,且有“年年开花”的奇观。圣箭堂自古以来多为住持居住,又称为方丈室。大雄宝殿右侧为香积厨,是寺僧的斋堂。做饭用的四口大铁锅,也是该寺的“三铁”之一。在钟楼东南侧有藏经殿,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寺内藏经殿经橱林立,珍藏明清经版万余方,历代佛学著作近30000册,其中有苦行僧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藏经殿中的舍利塔里保存舍利珠和灵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