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郭沫若与珍吕茶

2018-02-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1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郭沫若与珍吕茶,   70年代中期的一天,一代文豪郭沫若驱车北大,造访住在朗润园内的泾县籍著名学

    70年代中期的一天,一代文豪郭沫若驱车北大,造访住在朗润园内的泾县籍著名学者吴组缃。组缃先生待以家乡茂林的深山茶。几口入喉之后,郭老不无惊异地望着级缃先生,慢慢吐出四个字来:天下无敌!郭老天性浪漫,他对泾县茶叶的评价或恐不无夸张。再说,品茶亦如审美,燕瘦环肥,各有所好。但无论怎么说,泾县深山茶的品位之高,毕竟是不争的事实。

     泾县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其珍吕曾长期进贡朝延。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就曾对泾县茶备极称赞:“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哪逊龙山春......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大腑皆清芬。”因此每年的谷雨一过,特地来泾县买茶的客人就络绎不绝,无论那产地如何偏远,也无论那山路怎样难行。

     每到这进,不少泾县人,尤其是那些在外地有着五三文友的人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忙碌,忙着给这些“出无车”的朋友买茶寄茶。外地的友人们收到茶了,大半都要回信或回电,一再表示谢意和不安。对这一份由衷和感谢,寄茶人毫矜持与愧疚地领受了。他们确实知道对方的那一份欢欣。“竹院煮茶”,曾被中国的古人誉为四大美事之一。呆在车水马龙的水泥森林里,自然极难享受到瓦屋纸窗、粉墙竹影的情趣,但唯其如此,那些外地友人才会对这一杯来自云雾山中的清茶格外喜爱与珍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神州饮茶习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汉族的饮茶习俗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者,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不过,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滚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佐料,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茶俗趣谈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①茶与婚礼: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四川茶语
茶叶叫做“叶子”。茶碗中茶叶多称作“饱”,反之则为“啬”。饮茶叫作“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茶碗叫“发叶子”,再向茶碗内冲水则叫“掺茶”。“一道”(“一开”)、“二道”(“二开”)是吃茶之常用语,“开”即指掺水时揭开茶盖。“才喝一道(一开)”是指时间较短,才掺水一次。品茶之人最忌别人来喝其二道茶,因其色、香、味正佳,故有“头道水,二道茶”之说。如是讨茶喝,因是别人喝过的茶,故称为“加班茶”。每道茶只能饮一半,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称为“茶母子”。茶馆中常有人“喊茶钱”,即某人走进茶馆时,熟人便喊“茶钱我这里会了”。喊茶钱的人越多,来人的面子就越大。其要口称“挨过,挨过”以致谢。
· 巴蜀文化—饮茶习俗—河水香茶
那个时代,“河水香茶”是成都的一种时尚,如同今天的纯净水、矿泉水。一则趣文:“保路运动”时,成都各行各业罢工、罢市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唯有“挑水夫”罢工没人支持。“挑水夫”们刚罢了一天工,民众便一致反对,说是“害了自己”。于是“挑水夫”们只好又拿起扁担,挑起桶,奔跑于府河、南河与茶铺之间了。好在“挑水夫”们挺识大局,认为自己挑水也是为了大家“保路”。明末清初,成都人喝茶,普遍认为河水比井水好。那时成都街巷共516条,茶铺就有454家,几乎家家都挑着一盏标着“河水香茶”四个红黑相间宋体字的大纱灯,否则茶客就不上门。这些茶馆都备有大型砂缸,河水经过滤后,烧沸供茶客们饮用。一般人家不可能做到天天挑河水吃,也没有这种过滤条件,所以许多人爱到茶馆喝茶,茶馆的生意十分兴隆。据民国时期一份资料记载,那时成都每天的茶客达7万人左右,占了城中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当年成都有一家茶馆的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妙趣横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