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仙茶故乡”四川蒙山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9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仙茶故乡”四川蒙山,蒙山,又叫蒙顶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城西,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

  蒙山,又叫蒙顶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城西,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延伸至雅安市境内。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远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 风景如画。 蒙山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景色,茂林修竹,水桥流水,环抱农舍。从海拔800-11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 现存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座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中山以上是森林地带。林木覆盖,绵延至整个后山。这里是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四 季葱茏,春夏之际益发秀丽。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树龄超过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盖,秋日宛若金云,十里可见,煞是奇特。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 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
    
     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风景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和茶文化给蒙山留下了许多令人向往的史迹,主要有: 1、天盖寺 位于蒙山顶,创建于汉代,宋代重修。寺占地8000平方米,遥对群山,四周环绕10余株千年古银杏,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系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此处为蒙顶品茶最佳去处。寺前殿后,古坊碑林,题刊较多,以《天下大蒙山》碑为最。 2、皇茶园 座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因周围山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汉代 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侏于此。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3、甘露石室 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明代双坡顶单间全石结构建筑。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到。 4、蒙泉井 位于皇茶园旁,又名“甘露井”,侧立“古蒙泉”二碑。石栏镌刻二龙戏珠。为甘露大师种茶时汲水处。县志载“井水,雨不盈、旱不涸,口盖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 5、永兴寺 座落于蒙顶西侧山腰,海拔1000米。依山向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山门石雕,有九龙蟠绕,透雕“永兴古寺”,有麒麟浮雕一对。大雄殿为重檐悬山式,石楼三间,面阔12米,柱、梁、壁、楼等皆为全石结构,气势凝重。寺周有清剑南观察使黄云鹄诗碑、告谕、楹联等石刻十多幅。寺内植有七心茶花和红、白玉兰等珍稀花木,其中一株红杜鹃,植于明代,春末夏初,花朵满枝。 6、盘龙亭 位于蒙山山脊东侧。系木结构六角亭,内塑有一长36.7米的石刻盘龙,造于明代,刻工精湛,造型生动,亭内镌刻有218个造型不同的“龙”字。 7、天梯古道 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30级石阶,沿坡度登升,宛如云梯,故名“天梯”。 8、茶史博物馆 位于天梯古道起点处。由张爱萍题写馆名。馆内存列着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标本和茶具。记载蒙茶的碑碣,是历史的佐证。各类名茶实物与历代形态 各异的茶具相映生辉。徜徉于茶史博物馆,陶冶于茶文化,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蒙山茶的传闻
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发现茶叶可作药用,便大量采摘野生茶叶,正如《茶经》所写,用“伐而掇之”的手段,致使野生茶树逐渐减少。此后,大量的消费,促进了茶业的发展。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象其它农作物一样,茶树也应当经过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对茶叶需要量的日益增长,有人开始对茶树进行研究,又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渐渐出现了人工培植的茶园,蒙山茶园就是一例。四川雅安附近的蒙山,既不象二郎山那样险峻,也不如峨嵋山雄奇;既不见幽深的峡谷:也不生嶙峋的怪石。沿着栈道的石级举步而上,放眼望去,云蒸霞蔚之中,远近尽是翠绿的茶园,登临山顶,立刻会被古朴、肃意的气氛所感染:白果树蔽白参天,古蒙井泉印满苍苔,从那牌坊和坍塌的古庙遗址可以看出,千百年前,这里也是佛徒满门,香火鼎盛之地。最引人注目的古迹,要属蒙山五峰之间的一处斑剥古老的石栏,石栏呈正方形,维护着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肥土沃壤。相传西汉未年,甘露寺的禅师姓吴名理直...
·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川茶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
·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四川四大名茶
四川多大山,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综合条件极好,平原活野,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所以四川的茶也特别地好喝,全国闻名的茶就有好几种,其中蕴含的四川茶文化也相当的浓厚与独到。蒙顶茶: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当茶树上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即可开园。选采肥壮的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要求芽头肥壮匀齐,每500克鲜芽0.8-1万个。采摘时严格做到“五不采”。蒙顶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色泽嫩黄,芽毫毕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顶茶中的极品。峨眉山茶:该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青城茶:青城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茶叶花色品种也甚丰富。据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
·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川茶漫话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蜀为中国茶业文化的摇篮。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得出如下结论:“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据《华阳国志》记载,川茶在周武王时(约公元前1058年)已列为贡品,“国有芳,香茗”。公元前59年,两汉王褒在《僮约》有“脍鱼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反映当时的成都一带,饮茶已成为风尚,也有了专门的茶具,由于茶业消费的需要,茶业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一类的茶业市场。西晋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诗中赞扬茶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其美味饮誉天下。“芳茶冠六清,溢味插九区。”到了唐代,四川已有规模相当大的茶园,且名闻全国。据唐代陆羽《茶经》和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说明四川茶业之兴旺。陆...
· 巴蜀文化—川茶起源—蒙顶茶
蒙顶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从西汉时起,蜀人就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唐白居易咏蒙顶茶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因而得名。陆羽也在《茶经》中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可见,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品种之一。因此,人们称它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山所在的雅安、名山地区常年阴雨连绵,云雾覆盖,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合于茶叶的生长。蒙山种茶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一位名叫吴理真的农民“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故名“仙茶”。唐代元和年间,蒙顶五峰被辟为“皇茶园”,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奉献皇室享用。每到春天茶树抽芽之时,当地县令便选择吉日,沐斋更衣,于上清峰上焚香跪拜。然后由十二名僧人采摘茶叶,每芽只取一叶,共采三百六十五叶。众寺僧盘坐颂经,由制茶僧精心炒制。制成茶后,盛入两只银瓶内,入贡京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