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成都火锅谈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9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成都火锅谈,接连有多位酒肉朋友谈到成都火锅,兄弟正宗成都人氏,忍不住也要美言几句了。  
  接连有多位酒肉朋友谈到成都火锅,兄弟正宗成都人氏,忍不住也要美言几句了。
    
     记得往回十年,火锅在成都还十分罕见,大概就是“”之后,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家锅子开。成都对于火锅革命的最大贡献就是:什么东西都敢烫。上大学前,桌子上的东西勉强还都认识,以后每年回家,总要多出若干不识之物,若是私宴,尚可请教先贤,某某乃鹅掌蹼,过水三遍即可下口,某某乃黄辣丁(一种小鱼),烫得越久越是鲜嫩……若是公宴,不免耻于上问,糊里糊涂扔到锅里再说。
    
     不管那些奇情异锅,现谈谈最大众化的自助火锅。经过多年残酷竞争,价钱已经平得不能再平,只要不上海鲜,二十八元左右一客,啤酒,饮料全包。我的经验是吃稍贵一点的,比如三十一二左右,质量必能再上一个档次。但三十五元以上,免谈。上次在西沿线“竹园”开烫,三十元一客,我们三人放倒一打啤酒,歼灭鳝鱼四斤,各色杂菜无数,还捎带若干碟敞开供应的卤鸡翅凤爪.醉饱之余,回望无辜的老板,心中戚戚。
    
     我心目中的火锅十大名旦是鳝鱼,毛肚,金针菇,脑花,午餐肉,黄辣丁,香菜,兔腰,鸭肠,豌豆尖——都是大路货。那些奇奇怪怪的反而没有这样持久的魅力。
    
     鳝鱼乃是火锅之王,鲜美无比,我绝对相信前面那位老兄初尝鳝鱼,涨破了肚子。我自己也曾几创鳝鱼记录,有次遇到席上没有,还吃了六十条泥鳅以示愤慨。鳝鱼多烫益善。
    
     毛肚乃是牛第二个胃的上皮——北京叫的牛百叶是它的表兄。毛肚是火锅的元老,还在重庆打天下的时候就上席了。毛肚过水一滚,待上面的肉棘根根突起,面目狰狞时可急食之,多烫则如橡皮。
    
     金针菇嫩滑爽口,下锅三分钟为佳。但金针菇不泡香油,则索然无味。很多外地人对火锅用香油碗泡着吃的作法不可理解,其实这是避免发火烂嘴的预防措施。
    
     脑花可能吓坏一帮人,样子是恐怖了点。不过闭上眼睛尝尝你就过关了。
    
     每食午餐肉为人所笑,谓之老土。其实午餐肉在火锅中完全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个中滋味,太洋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鸭肠烫法同毛肚,以卷边为号,马上捞起,则是脆的。如毛肚,鸭肠之类,索性放下锅就不要松筷子,以便掌握火候,也不至于便宜旁边虎视之人。
    
     香菜,豌豆尖乃川人保留爱好,外地朋友没有三分辣椒命,就不要自讨苦吃。火锅中的大原则是火油辣味跟着素菜走,如果遇上“七星椒”这样的辣锅,一筷子豌豆尖就能把你报销。
    
     胃口先吊到这里了。除了自助火锅,还有很多变种,如海鲜火锅,羊肉火锅,肥肠火锅……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一尝过。兄弟最情有独钟的乃是小火锅---麻辣烫。三五常客,溜到城郊小巷,一家人就是一个小店,半明不明煤气炉,半高不高小方桌,吃菜全用竹签穿好,素菜一毛一串,荤菜五毛,户主深闭门帘,一个十岁小丫坐在屋角,点啥穿啥,吃完数签付账。杜甫锦城诗有云:“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呜呼,不如归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手提火锅
说起四川,大家都会联想到的一个词——火锅。火锅,已经成为四川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饮食习惯。走在大街上,是精心装修的火锅店;到小巷里看看,麻辣烫一家挨一家,一色的小红桌小红凳,便宜实在,美其名曰:小火锅。据说,吃火锅是会上瘾的。特别是靓女。走在闹市区,突然想吃火锅了,怎么办?有人买就有人卖,精明的小贩们,一手拎着小煤炉,一手提着口铝锅,找到空地就摆起来,立刻就红浪翻滚,香气四溢。众多靓女立刻闻风而至;选上几串小菜,下锅、起锅、沾辣椒面,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几分钟之内满足了自己的火锅瘾,再擦嘴、补妆、梳头,背上坤包,俨然又回复淑女范。这种摊子,就戏称:手提火锅。
·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重庆“夜火锅”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山城重庆大街小巷的人行道边,屋檐之下,“夜火锅”便齐呼呼地摆了出来。讲究点儿的牵上一串串五光十色的彩灯,支起一个个鲜丽的篷帐,就像一间间别致的酒吧。一般的则撑起一张顶篷,周围用各色花布一围,也是一个营业间。更为简单的只三两张桌子一摆,便是一个露天火锅摊。讲究的也好,简易的也罢,“夜火锅”总是那么生意兴隆,食客如流,常年不衰。“夜火锅”的食客,有谈情说爱的恋人;傍晚出来散步的休闲者;下夜班的“上班族”;省得回家弄夜宵的以及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这“夜火锅”不仅严冬腊月受人喜爱,即使是炎热的盛夏也还是被人看好。据食客们现身说法:暑天痛吃“夜火锅”,全身大汗后再冲个凉,一身疲乏和炎热顿消,睡得安逸、舒服、踏实。据考,火锅源于川江的船工。重庆两江的船工们,一天劳作下来疲劳不堪,为了图个简便实惠,喜将各种菜肴一锅煮熟,佐酒下饭两得其便。他们常年在水边操作,潮湿浸骨,故好食辣...
·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火锅的艺术
富裕的川西坝子,物产丰富、气候温润、四季如春,我们成都人在这里舒适地生活着,精益求精地酿造着本已十分精美的、熟透了的成都文化。在种种精美的成都文化中,有一种文化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著名的成都饮食文化。在成都饮食文化的万千门类中,有一门显赫的艺术。我们成都人从重庆人那里学到这门艺术,进而在自己手里和嘴里将它发挥到极致。以至,如果有一天饮食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成都人就将因为在这门艺术上的贡献而名垂青史。××火锅城、××艺术火锅、皇城××火锅、××热盆景……!语言无法表述成都火锅艺术的博大精深。语言是灰色的,成都火锅艺术常青。没有任何东西能比我们自己的体验更深,在这体验面前,语言只能起一种唤醒或提示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的思路,每一种成功的艺术后面都隐藏着一种强有力的潜意识驱动机制,越是成功的艺术越是如此。揭示这种机制,是精神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后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是精神意识(包括自我意识)...
·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四川火锅
火锅在广东称为“边炉”,在宁夏称为:“锅子”,在四川叫”火锅。四川的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悠久的火锅历史也就造就了妙趣横生的火锅文化,有人开始将火锅称为“热盆景”,“盆中鲜”、“烫中乐”、火锅城、火锅街现了”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等颇有诗情画意的火锅章句,将四川火锅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并非为了温饱的水平。当今四川的火锅从活源,锅,锅台、餐具到卤汤、原料、样式以及店面、环境等方面不断的在创新。除了“红景”(以郫县豆瓣、潼川豆鼓做基料的麻辣火锅)、“白景”(以骨头汤做料水的海味火锅)、“鸳鸯景”类别增加为,在“热盆景”中烫、涮、煮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以及各种滋补类的火锅。
· 巴蜀文化—火锅文化—家庭火锅做法
一、熬汤猪子骨两斤,洗净砸碎;老鸭一只,洗净,去内脏。放入锅内,冷水加至淹没(一切加足冷水,切忌中途添加冷水)。(一)作红汤用:加入适量葱段、姜(拍松)、蒜、小火炖熬2-3小时,出油、出味,汤清亮,沥去渣.火锅内放入四川火锅(重庆火锅)底料,加入熬出的汤,加入盐,鸡精,烧开熬化底料即可涮菜。(二)作清汤用:加入适量葱、姜、蒜、火煮炖,汤成乳白色,醇浓味鲜,沥去渣,加入食盐鸡精,即成白汤。二、备菜:菜洗净,去根、皮;肉类宜切大片、薄片;午餐肉、火腿肠等切厚片;土豆等切厚片,分别装盘。三、备味碟一般准备香油、蒜泥、川崎、酱油、醋等视各自味调用。四、汤烧开,人围坐,即可食用,一般先荤后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