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泡菜散赋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2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泡菜散赋,四川的泡菜王是双流县的一位农妇,人称‘胖妈”。胖妈早先不过是个胖妹,手巧能干

  四川的泡菜王是双流县的一位农妇,人称‘胖妈”。胖妈早先不过是个胖妹,手巧能干,在家做的泡菜赤橙青翠,鲜爽可口,四邻都要来尝尝。市场经济以来,胖妹发挥一技之长,将泡菜加工包装销售,成立乡镇企业,据说资产、品牌价值已经上亿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像胖妈这样会做泡菜的劳动妇女,可说在四川是“遍地英雄下夕烟”,只是大多起于平常,没于平常,一生养儿育女,为家庭牺牲,没有像胖妈这样在世上闯出一番大事业来。
  四川的泡菜历史我没有考证,想来应该是明末清初移民四川时代的发明。那时候菜肴较为简单,移民收集菜蔬,泡于盐水中,既可以保鲜,又可以久贮,居停可以食用,迁移途中也便于食用。另外同当时盐的贵重难获也有关系,百姓趁手边有盐的时候,将其制作泡菜盐水,倘如断盐,则可取用,而且可维持相当时间。不管怎么说,泡菜是四川人家喻户晓、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菜食。尤其困难年代,差不多是“”。我至今犹记玉米饭下泡菜的滋味。那是在山区劳动,饥肠辘辘回到农家,看着主妇烧火、主人挑水,经过较为漫长已艰难的煮食阶段,玉米饭终于宣告成熟了,这时主人将他的衣袖挽至臂膊,手探入一只足可的泡菜大瓮,从里边提出一些陈年泡菜来,足装了两大碗。他向我们招呼:“同学,吃哇。”这时早已如饿虎下山的我们再也顾不得客气了,端起饭碗,围剿那两碗泡菜,红的萝卜,绿的豇豆,紫的辣椒。上帝啊,虽然我们不信仰你,但那时我们也差不多流下感动的眼泪来了。
  现今泡菜当然已微不足道,成为一道成本最低、手续最为简易的菜食,但巴蜀人民仍不能忘怀于它,不仅发明出泡菜鱼、泡菜鸭、泡菜回锅肉这样的系列美食来,即便在饭馆会餐,到得酒足扒饭之时,仍忘不了直起喉咙向服务员吆喝一碟泡菜,好像没有那东西,这碗饭就扒不下肚似的。那服务员也深知食客的心,往往将一碟鲜艳泡菜放在白色细瓷碟里,撒上味精、红油,即便在众多名食、佳肴当中这道菜也丝毫不觉逊色,吃饭惟它至胜。通常在馆子里泡菜是店家免费招待的。这就是一种文化,在巴蜀人民的意识里,泡菜是一种怀旧的情结,是一种重温至性至情的无上妙品。
  现在胖妈二婆之类精工、现代化的泡菜品牌已经扩播世界,与四川的汤圆、豆瓣、豆腐乳、火锅、回锅肉等特产齐名,赢得广泛赞誉。我在广州吃到一味泡菜做的鲜虾汤,可称其味无穷。主人特别说,这是你们四川人吃的泡菜做的。我听了真为我们四川骄傲。
  养育泡菜原也有许多讲究,我记得我母亲当年特别照护坛沿水,准乱动,都要挨骂的,而且拈泡菜的竹筷是专用筷。现在看来,坛沿水是一道保鲜的防空隔离带,不许细菌进入,泡菜不至“起花”(生霉菌)。如何将萝卜、白菜、青笋一类切得八面玲戏,恰到好处,也是一门技术。年轻时一个表妹,她在阳光升起的时候,用科学实验品一样透明晶莹的玻璃器皿,将五颜六色的菜蔬巧为装扮,置入瓶中,待得次日,到伙食团打得四两饭来,正式开瓶食用泡菜——一她的杰作,那种鲜辣的味道,玲珑的艺术,精巧的手法,使我深叹表妹的匠心与灵秀。现在我差不多连她的相貌都忘记了,犹不能忘记的是她做泡菜的手艺和身影。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李太白当年,不知道有没有尝过泡菜,我想,他和我们的口感、感情应是一样的。因为他也是个四川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川菜的菜式
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风格独具,以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用料之广、口味之厚,为其主要特色。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等等(这些味型在烹调技术中我将详细说明)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
·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川菜的魅力
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这是什么?这是川菜的特点。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这决不是说,其他地方菜系没味或者味少,不是的,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吃精遍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味,独特的味,值得自豪的味。而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谈川菜的话题还特别多,大家一说起来都是津津有味,吐沫星子满天飞,哈啦子流出来都不知道,扯着脖子嚷嚷,跺着脚猛喊,只恨爹妈生的胳膊不够使,比划不过来,关键时刻老觉得自己的舌头数量少,短得不争气。是的,甭说说的主,就是听的主也造不出什么好形象,喏,这主被口水呛得直咳嗽,好象得了30年肺痨病;瞧,哪主双眼瞪得倍儿圆,要不是眼芯绳拽着眼珠,掉下来兴许把脚背砸肿喽。好了,我今也紧紧肠子和大伙儿侃侃川味,不一定对,请各位吃友多多包涵。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味呢?我可以肯定没有人能说全了,就是发扬寓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挨着辈吃也说不全说不完,为什么呢?自然界能产生气...
·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川菜味无穷
川菜是我国著名菜系之一,与京、苏、粤菜并列为国中四大名菜。它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味独特,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亨有较高的声誉。“川菜”之名,是由清代所称的“川菜帮”而得名。地方菜系,古称“帮口”。所谓“帮”,指厨师的地方性“行帮”。所谓“口”,指的是口味,即地方风味特色。“川帮菜”原指四川厨师烹制的四川风味菜肴。后来,不管何地厨师,只要做出四川风味的菜肴,都称“川菜帮”。天府之国的四川,物产丰富。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川菜之名在宋代正式见于典籍,许多诗文中屡见“蜀味”、“蜀蔬”之赞。川菜进入了宋京汴梁、临安城中,出现了很多专营川菜的酒楼,成为在全国有巨大影响的菜系。宋代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4《食店》记载了北宋汴梁(今开封)“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明代状元杨慎在《升庵外籍·饮食部》中,记录了巴蜀的茶、酒、食品...
·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川菜烹调的特点
川菜烹调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菜亦然。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原料力求包括调料的选用。许多川菜对辣椒的选择是很注重的,如麻辣、家常味型菜肴,必须用四川的郫县豆瓣;制作鱼香味型菜肴,必须用川味泡辣椒等。二是刀工精细。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这不仅能够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够避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如水煮牛肉和干煸牛肉丝,它们的特点分别是细嫩和酥香化渣,如果所切肉丝肉片长短、粗细、厚薄不一致,烹制时就会火候难辨、生熟难分。这样,你再有高超的技艺,也是做不出质高味美的好菜的。三是合理搭配。川菜烹饪,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风味特色。川菜原料分独用、配...
· 巴蜀文化—川菜杂谈—趣话川菜名
许多川菜的取名,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一品”、“三元”、“四喜”、“五福”、“六合”、“八珍”等。即以“六合同春”菜名为例,既借东、南、西、北、天、地之“六合”雄威,又谐音“鹿”“鹤”,寓祝人们长寿之美意。至于“太白鸭”、“贵妃鸡”、“东坡肘子”、“宫保鸡丁”等菜名,亦颇能发食客思古之幽情。30年代北碚开了家“兼善餐厅”,店主人取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立身哲句命名餐馆,立意可谓深远。其后之“兼善汤”、“兼善面”、“兼善包子”,更成为著名佳肴,令人回味悠长。“荷包鱼肚”,则是重庆著名特级厨师曾亚光老先生有感于“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的民歌,精心创制出的一道名菜。品其美味,观其美形,似能感受到清新扑面的巴风乡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