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佛教文化—四川佛教修行的两种方式
佛教信徒有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两种方式。
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称为“优婆塞”,意译为信士,俗称居士。其基本条件是受持“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即以自己的身心性命投靠于佛法僧,按照佛法僧的教导行持。皈依的仪节是:请一位佛教法师依照《三皈依轨》,为自己说明“三皈”的意义,自己向佛表示:从此以后将一生投归于佛的道德品质,投归趣向涅槃的佛法,投归于佛所教导的大菩萨、大阿罗汉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进一步从师受五戒,成为五戒优婆塞。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即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随着自己修学的进步,可进而从事受菩萨戒,成为菩萨戒优婆塞。在家优婆塞在受菩萨戒以前,先要次第供养父母、师长、妻子、善知识、奴婢、出家道人。以上若有违背,便不能受戒。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徒,称为优婆夷,意译为,俗称女居士。其基本条件和方法步骤,与优婆塞相同。
出家的佛教僧人,称为比丘,其梵文意译应为“乞士”,即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智慧,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身体,四川俗称和尚。佛教戒律规定:凡所满7岁的儿童及成人,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与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实践,修行者要求剃度,征得寺中主要执行僧或住持僧的同意,便可举行剃度仪式。由执事僧或住持僧作剃度师,剃除须发,着上僧衣,成为未受沙弥十戒的非正规沙弥。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要正式成为比丘,须在剃度出家经过几年修持后,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受戒日期大多选择在佛祖诞日阴历四月初八的前后25天内。近年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七届传戒法会的戒期为29天。大致有挂塔、请引礼师、编班、道喜看单、演习班口;教穿袍、吃饭、睡觉仪制;考课颂,讲二十四门仪则;请二师、教搭衣、开具、拈香、露罪、忏悔;受沙弥戒,编签习仪;演习登比丘坛,受比丘戒;讲比丘戒,早课乞戒,通白开导;受菩萨戒;送师、发“戒牒”,上供回向等程序。受戒之后,由师傅取僧名,不用俗家姓名,一般称呼“释××”(后二字为僧名)。
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女性佛教徒,称为“比丘尼”,意译为“乞士女”,四川俗称“尼姑”。其受戒仪节大致与比丘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