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道教文化—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药王等神像。著名的有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明代生铁铸像,最大的文昌像高达1.4丈,重约30吨;泸县玉蟾山上玉皇大帝像,高1.8米;安岳石羊镇毗卢洞后的玉皇龛;南江县禹王宫的禹王像,高4米。这些都是道教造像中的罕见珍品。此外,宋代至民国时期,在大足石门山,南山玉皇观,宝顶大佛湾,石篆山老君洞,安岳赤云华岩洞,互助村三仙洞,石羊毗卢洞,江油天仓山太乙洞,乐至崇教寺,巴中北龛、南龛,营山景福寺,青城山朝阳庵等都有道教摩崖或石雕造像。
道画是以道教故事、神仙思想为题材的绘画。宋代以后道画吸收了山水花鸟画的技术,丰富了道画的表现力。当代画家张大千曾久居青城山,所绘王母、麻姑、陈抟、纯阳和张陵等道画、刻石于山,至今犹存。
宋代以后四川著名道教碑刻有:《宋知宫皇甫先生碣》,存于青城山上清宫文武殿内;《青城山会庆建福宫飞轮道藏记》,1958年在青城山建福宫出土,据说后又被埋于宫前;明《界府重建秀峰山碑》,现存常道观三皇殿;明郭家庵残碑,系供奉历代祖师石刻,现存都江堰市泰安乡青龙村二组;明永乐张三丰书石刻碑,原存大邑鹤鸣山迎仙阁,现已亡佚;明龙虎碑,原存成都青羊宫,现已亡佚;《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现存青城山常道观三皇殿内;清《重修天师洞常道观募象碑记》,现嵌于青城山常道观三清殿后壁;《杨太虚狂草碑》、《吕祖诗碑》,均在青城山祖师殿;《黄帝阴符经》、《老君说清静经》、《太山大通经》刻石,嵌在青城山常道观三清殿后壁;《回文诗碑》,现存于射洪县金华观三清殿内。
道教造像、道画和碑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研究道教提供了实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