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达官富豪府第示例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2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达官富豪府第示例,1. 杨遇春“宫保府”成都前卫街的杨遇春“宫保府”,是清道光年间“一等昭勇侯”杨

1.  杨遇春“宫保府”

成都前卫街的杨遇春“宫保府”,是清道光年间“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侯府,这类府

第现今无存了。所幸崇庆县杨遇春“宫保府”主要建筑尚在,是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王侯府第。

崇庆县的“宫保府”,是杨遇春家乡侯府,位于该县城上南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其建筑格局按照陕甘总督府式建造,坐西向东,两组院落,沿中轴线纵深铺建。侯府大门门楣上高悬竖式火焰匾,上书“一等昭勇侯府”,门上挂有“臣心似水、圣德如天”的木制楹联。

进入大门厅后的一组院落为接待官员和贵宾之地,有一个正厅、五进院落。正厅是宫宝府的接旨厅。接旨厅后的大小五个院落,每院的正房为迎客花厅、戏台及宴饮餐厅。与侯府相连的另一组建筑为杨遇春宅院,从门厅、穿堂厅、正厅纵深递进。两侧建有厢房。正厅后是佣人居住院落,有厨房、仓库等设施。

崇庆“宫保府”与成都“宫保府”皆未建照壁,清代营造均有明定,侯府建造应设照壁。因在修造时府门前早已形成市集,若按章建照壁“州民有碍”,于是在府门前特雕刻石狮一对,狮背凿孔,缝制一大幅布幛彩画权当布照壁,穿上竖竿,每逢接旨、筵宾时,将布照壁的竿子插入狮背深孔以挡外界视线。故时有“宫保府的桅杆——活的”之说。

2.  陈宗典宅第(陈家桅杆)

陈宗典宅第,是清咸丰年间告职回乡的翰林陈宗典府宅,是集住宅、宗祠和园林三位

一体的群体建筑,四面溪水环绕,环境优美。该宅地位于成都市所属的温江县寿安乡和平村,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历时8年竣工,大小12院,布局典雅、组合精巧,占地10亩。院内建筑分为三组:居中的第一组是住宅,为三重院,由前厅硬山式、三厅悬山式、正房歇山式三大院组成。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三间书房,设有万春书案,楠木书橱,是陈氏读书授业之地。后有忠孝祠,中有石拱桥。迎面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有祭祀的供桌香案。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是接待宾客之地。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陈宗典宅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巴金祖父李氏家族李公馆

文坛泰斗巴金(李尧棠)成都旧居,位于成都正通顺街,这条街在清代原名古佛庵街。李公馆小街深居,占地面积比较大,西领一度是驻藏大臣帮办凤全的府第,东面是姓赵的公馆。附近有口双眼井,这口井成了为一地段的标志。

在清代成都古佛庵街——这是一条石板铺的小街,看见李公馆高大的院墙,门前有一对石狮,这对光滑脊背的石狮是幼年的巴金的座骑。门前还有两只很大的长方形石缸——太平缸,石缸里盛满了水,以备救火急用。

李家大门红漆底子上有八个隶书黑字的门联:“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大门有包铁皮钉铜钉的厚实门坎。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贴了一对守护的彩色门神。白色的照壁上有四个红色篆字:“长宜子孙”,嵌在兰色的图案里。院子二门是方石板的天井。

天井的那一边是大厅。大厅里神龛上供有穿着朝服的历代祖先的画像,每当农历年的除夕,在这里举行盛大隆重的拜祭仪式。上大厅转进拐门,过天井进上房。左上房是巴金祖父住处,右上房是巴金父亲一家所住。从左边厢房走进过道,转进里边,一边是仆婢室和厨房。走进小门,便是后堂屋“桂堂”。桂堂后面是一片竹林。在中门内正对堂屋的那块地方,以门槛为界,布置了一个精致的戏台。从边厢房走进过道,转进便见李公馆的花园了。走完长着草的玉兰小径到了“上花厅”,花厅的高窗台上,纸窗中嵌有玻璃。沿着墙边往右走去,有一个养鱼的大缸,还有垂丝海棠、腊梅。走到长方形的花台前,这个花台一面临墙,一面对着“下花厅”。

4.  邛崃宁宅

宁宅位于成都市所属的邛崃县城文庙街附近。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皇族学校“咸安宫”教习宁湘的私宅,为清代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平方米,有院落9个,房间98个。皆为木结构平房,梁架穿逗结构,梁柱有柱落。装饰多为木制,室内有天楼地板。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纵深递进,构成严谨的“日”字形,宅内厅堂、学馆、敞廊、楼阁、仓库、厨房皆齐备。装修精致,外檐精美,内檐雕花主次分明,有前后素面裙板。装饰考究,窗有半窗、长窗,柱有飞柱、雕花矮柱、垂莲柱、基础柱,还有栏杆,地脚石雕花、粉壁角花和悬鱼等。园林布局采用传统手法,池、石、花、树疏密有致。成都市人民政府已将宁宅设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成都达官富豪的府第
1.杨遇春“宫保府”成都前卫街的杨遇春“宫保府”,是清道光年间“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侯府,这类府第现今无存了。所幸崇庆县杨遇春“宫保府”主要建筑尚在,是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王侯府第。崇庆县的“宫保府”,是杨遇春家乡侯府,位于该县城上南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其建筑格局按照陕甘总督府式建造,坐西向东,两组院落,沿中轴线纵深铺建。侯府大门门楣上高悬竖式火焰匾,上书“一等昭勇侯府”,门上挂有“臣心似水、圣德如天”的木制楹联。进入大门厅后的一组院落为接待官员和贵宾之地,有一个正厅、五进院落。正厅是宫宝府的接旨厅。接旨厅后的大小五个院落,每院的正房为迎客花厅、戏台及宴饮餐厅。与侯府相连的另一组建筑为杨遇春宅院,从门厅、穿堂厅、正厅纵深递进。两侧建有厢房。正厅后是佣人居住院落,有厨房、仓库等设施。崇庆“宫保府”与成都“宫保府”皆未建照壁,清...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川西古镇民居示例
1.崇庆县崇阳古镇名居崇庆县崇阳镇,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古迹名胜,其中颇有盛名的如罨画池、陆游祠、文庙等。全镇保存完好的古民宅有400余处之多,面积达25.1万平方米。古镇有东西南北四门,街道以州署衙门为中心布局。州署(清代为崇庆州)坐北向南,正对上街、中街、下南街和城外怀远路,形成一条横贯南北的中轴线。西街、大东街、学府街、西学街、正东街与中轴线垂直,形成若干个十字街品,整个城区状如棋盘。清代在街道出口处设栅栏,组成若干个街坊。现今古镇大小街巷22条中,有15条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街坊多为木结构,青瓦屋面。商业街道当年店铺排列密集,据嘉庆《崇庆州志》记载,可谓“商贾云屯,百货列肆”的繁荣景象。商业街道的住房多为前店后院,即前店营业,后院住人。或有一楼一底的,则楼下营业,楼上存货。小户人家临街的,为进出方便安全,多是木板铺,小侧门;中等人家临街的,在面街的楼上建一外廊,以...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眉山、井研等地的府第民居
1.眉山“都堂府”在眉山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朝代在位官员或告退还乡的缙绅,其建住房是深宅大院与园庭兼备,由两个以上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组成群体。如府街的“都堂府”。一般格式“有高大门楼,门前建八字墙和照壁。府内院院紧密连接,院落间建垂花、月宫、格扇等式隔门,或建回廊走道,与院院相隔又复相通。每一院落由正房、左右厢房、厅房(大厅、花厅、后厅)构成,中间形成宽大的庭院。后院有闺房,四周高墙环卫。有的还有花园、亭、台、阁榭和假山、池、渠等,整个建筑群体布局严谨,错落有致”。2.井研县清雷畅故居在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的千佛乡学堂湾,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这就是清雷畅故居。该建筑规模宏大,“大门西向,背山面水,崇垣环卫,气势宏伟,围垣高4米,周长500米,全部以石块砌成,远望如城堡。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20平方米。地势前低后高,须登三重台阶始达后堂。后堂山坡上有大黄桷树(榕树)...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巴蜀的民居
古代巴蜀是我国古代干栏式楼居的发源地之一。成都十二桥发现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址,已用木桩基础、木地梁、竹木墙体和竹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屋顶。这种房屋底层架空,用来防水、防潮,也可防备兽类侵袭。西汉时,在干栏式建筑基础上发展出了高脚或架空木地板的木构架楼居,到东汉就发展为廊院庭园式民居,具有现代四川民居的雏型。东汉画像砖上生动地展示了干栏式楼居和栅居的形象。原始的干栏在盆地周边保留时间很长。唐代杜甫进入剑阁,触及诗人眼目的是巴蜀这种“殊俗”:“仰凌栈道细,野人半巢居”。现代的四川仍处处可见干栏建筑的遗风。如阿坝州藏族的木楼、蜀南地区的竹楼。最有特色的是土家族的幽美的吊脚楼,常建在斜坡上和河畔边,一般为两楼一底,底层为牛栏猪圈,中层住人,顶层贮藏粮食瓜菜,是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巴蜀民居另外一大特色是邛笼——石碉文化,它主要是岷江流域的氐羌民族利用岷山多石的条件,因地制宜而...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四川民居特色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