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夕佳山古典庄园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2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夕佳山古典庄园,   面积0.5平方公里。这是游人自东大门入蜀南竹海的序景区,现已建成川南民俗博

    面积0.5平方公里。这是游人自东大门入蜀南竹海的序景区,现已建成川南民俗博物馆。
  庄园建筑群落,始建于明代,完善于清代,迄今近枷年历史。庄园占地105.7亩,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各种房舍123间。整个建筑,为平面组合的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两侧有东西二楼对称,大门前厅、正厅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为二进厢房。两翼厢房之后是若干大小不等的四合院。
  庄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的右侧一方,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书房、琴室、怡园、枣园错落有致分布其间;中轴线左侧是下客厅、绣楼、织布房、作坊、仓库等。建筑比右侧低矮,是仆役居住之地。两侧建筑的反差极大,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集中体现。
  庄园的木雕石刻,造型生动,雕刻细腻。庄园典雅精致的后花园,是川南罕见的、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私家花园。
  民居与围墙间有广阔的桢楠林,面积60余亩,树龄在百年以上,为川内罕见。每年春暖花开,数千只白鹤苍鹭,在楠树上营巢栖息,成为一大难得一见的景观。中央电视台拍了电视片《中国一绝》。
  夕佳山庄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蜀南竹海的又一处“国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宜宾夕佳山古民居
夕佳山古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江安县江安镇东南20公里处夕佳山乡坝上村。明万历四十年(161年)建,经清、民国时期几次大的修茸,至今保存完整。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景色秀丽。古民居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古民居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宋、明以来民间建筑风格。主...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江安夕佳山民居
江安夕佳山民居在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根据史料记载明代锡姓富户在此建园。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行扩建。规模宏大,现存房舍108间,建筑面积5146平方米,是典型的传统民居。从大门而进,依次为前厅、后厅、两侧翼配有厢房,组成两个大的四合院。前厅是主要建筑,处在整个方舍的中部,两翼厢房之后是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左右是作坊、仓库及仆役住宅;右面长廊后是戏台,再后面是怡园,院内配有小桥荷花、假山竹树,环境幽静别致,四周设有琴房、书房等。民居的门窗木壁上均雕有花卉、山水人物、戏剧故事。石台阶、石栏杆上面的花莲云水、人物战场,雕刻精细,栩栩如生。门前碧水荷花,古木参天,四周墙垣周绕,角口有碉楼。庄园曲雅幽静,四周簇拥着60多亩郁郁葱葱的楠木。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飞来此地栖息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建筑群
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又不断扩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群的一颗明珠,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这个大型庭园民居,四个碉楼为砖结构,四个四合院均为悬山穿逗式木质结构,房屋多达123间,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组合的四个四合院,纵深三进,以中轴线布局。大门、正厅、后厅均在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左右为二进厢房,在中轴线的左边布局有工字厅,经堂,戏台,上、中客厅,书房,琴房和怡园、枣园等,装饰精美高雅。在中轴线的左侧是下客厅,乡楼,织布房,粮仓,厨房,马房,土牢,酒作坊,菜、醋作坊,仆婢室等,建筑格调比较粗放。在院落的前后左右布局有池塘、东花园、西花园和后花园。整个庭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开合舒展。建筑和装饰均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观念。前厅14关28扇木刻菱花隔扇门,中间四扇刻有“渔、樵、耕、读”四幅镂空木雕图画,其作...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巴蜀的民居
古代巴蜀是我国古代干栏式楼居的发源地之一。成都十二桥发现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址,已用木桩基础、木地梁、竹木墙体和竹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屋顶。这种房屋底层架空,用来防水、防潮,也可防备兽类侵袭。西汉时,在干栏式建筑基础上发展出了高脚或架空木地板的木构架楼居,到东汉就发展为廊院庭园式民居,具有现代四川民居的雏型。东汉画像砖上生动地展示了干栏式楼居和栅居的形象。原始的干栏在盆地周边保留时间很长。唐代杜甫进入剑阁,触及诗人眼目的是巴蜀这种“殊俗”:“仰凌栈道细,野人半巢居”。现代的四川仍处处可见干栏建筑的遗风。如阿坝州藏族的木楼、蜀南地区的竹楼。最有特色的是土家族的幽美的吊脚楼,常建在斜坡上和河畔边,一般为两楼一底,底层为牛栏猪圈,中层住人,顶层贮藏粮食瓜菜,是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巴蜀民居另外一大特色是邛笼——石碉文化,它主要是岷江流域的氐羌民族利用岷山多石的条件,因地制宜而...
· 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四川民居特色
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