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四川方言—四川官话四川话的内部差异
一、中国方言八大民系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为方言的不同,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在汉族方言中分为八大方言民系。计有北方话(官话)、吴话(江浙话)、湘语、赣语、闽北语、闽南语、广州语(粤语、白话)和客家话。
北方话方言即官话方言民系人口众多,从北方到西南的广大范围都有,为第一大汉语方言民系。按照北方官话方言系统,其中划有西南官话。其范围是指今天的四川话,还有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这广大地区的汉语方言,均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南官话。四川话就是北方官话方言南官话区的四川官话了。
二、四川官话内部差异的成因
如前章所述,四川官话——四川话是清朝前期,以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北)为主的大批移民入川,以湖北话为基础,经过一个与原居民语言互相融合的过程而形成的,以成都话为标准。但又由于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历史状况等原因,形成了四川话内部的差异,即“县县有土音”的状况。
(1)地理条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村镇语言保持有“古风”。周边邻近外省,与外省语言互有影响。如川东接近湖北,语言受湖北的影响大,更像湖北话,成为川东话。
(2)历史状况。由于明代移民,特别是清前期移民来源的不同,虽然长期融合讲四川官话——四川话,但仍保留有原籍的某些语音和词汇,有的发音重浊。
(3)年龄差异。在四川话的汪洋大海中,由于年龄不同,也有差异,即被称之为新派、老派的差异。大体五、六十岁的与四十岁以下的人所说的四川话有差异,后者在一些语言和词汇上有变化。
三、四川话内部差异八县诸例
1. 温江话
清前期移民来自两湖、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以湖南落业者最多,所以形成了以湘语为基本口音并融汇其他语音的温江方言。发音重浊。如把“六”说成“落”,把“腊”说成“肋”,把“那不是”,说成“耳办”。赶场天卖腊肉,顾客问腊肉多少钱一斤?答:肋(腊)肉落(六)元落(六)爷(一)斤。温江仅距成都数十里,却与四川官话的标准话——成都话差异较大。
2. 开县话
由于地缘关系,开县的一部分方言,接近湖南、湖北方言,又由于清前期移民多来自湖广,在其聚居地长期保留有湖广方言(如正坝区廖、刘等姓氏,民国时期仍在家中沿用原籍方言)。大部分属于四川官话,与川东诸县的话相近。开县话显著的特点是没有鼻音n,混为舌边间l,因而把“牛”说成“刘”,把“飞”说成“灰”,把“风”说成“轰”等。此外把“书”读为“须”,把“猪”读成“zhū”。在语汇上有湖广原籍的遗留语汇,如称“姑姑”为“老子”,说“完了”为“完寡了”,说“伞”为“撑花(儿)”,为“什么”为“么子”等。
3. 开江话
开江话与重庆方言相近,均属四川官话的川东话。开江话与邻近的开县、万县、梁平话相仿,与邻近的达川、宣汉话有明显区别。开江话分布在县城、平坝和交通方便的地区。其语汇说“谢谢”为“劳慰你”,说“迅速”为“麻利”,说“露马脚”为“现篾篓篓”,说“白吃”为“吃福喜”,说“什么”为“么子”,说“为什么”为“那门的”,说“暴风”为“牯牛风”,说“月蚀”为“月亮落难”,说“霜冻”为“下黑凝”等。
4. 潼南话
潼南话发音重,上声调值,与阳平相混,声母l、n不分,除r外无卷舌音,如十、四不分,史、私不分,韵母无eng、ing,o与uo不分。
5. 彭山话
彭山以湖北、广东移民为多。经长期融合为四川官话。但其发音较重浊,有特别的语言。资、知、思、诗不分,蓝、南、狼不分,路、龙、农不分。真与蒸,深与生不易区别,把狐、户、乎、胡都读作“扶”等。
6. 荣为县话
其发音也较为重浊,有特别的语言。其“面”与“命”,“滩”与“汤”,“点”与“顶”不分。若到荣县进面馆吃面条,顾客要求汤宽一些,跑堂的就喊到:“两碗命(面),滩(汤)宽一顶(点)。”
7. 岳池话
与紧邻的广安、合川、武胜的南充和蓬安等县的方言大同小异。这种方言,是外省移民与本地居民长期共处,语言互相影响逐渐演变成的。
8. 平昌话
具有四川话的一般特点。但由于明清时期、两湖、江西、安徽移民入川定居,其保留有湖、鄂、粤等话的特点。如受两湖的影响“n、l”不分,因而把“拿”与“辣”,“南、难”与“兰、蓝”,“农”与“笼、隆”,“奴、努”与“炉、鲁”等均混读为一个声母,把“脑子”说成“老子”,把“男子”说成“蓝子”,“怒气”说成“露气”,“内人”说成“累人”,“屋内”说成“物类”,“能耐”说成“能来”等。少数广东移民聚居乡村,其后裔虽已说四川官话,但仍有原籍的遗音,舌面音与舌根音相混,把“刚才”读成“江才”,“房间”读成“房干”,把“结果”读成“切果”,把“叫化子”读作“告化子”,把“街道”读作“该道”,“杏子”读作“恨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