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四川方言—四川官话四川话的内部差异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5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四川方言—四川官话四川话的内部差异,一、中国方言八大民系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为方言的不同,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

一、中国方言八大民系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为方言的不同,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在汉族方言中分为八大方言民系。计有北方话(官话)、吴话(江浙话)、湘语、赣语、闽北语、闽南语、广州语(粤语、白话)和客家话。

北方话方言即官话方言民系人口众多,从北方到西南的广大范围都有,为第一大汉语方言民系。按照北方官话方言系统,其中划有西南官话。其范围是指今天的四川话,还有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这广大地区的汉语方言,均属于官话方言的西南官话。四川话就是北方官话方言南官话区的四川官话了。

二、四川官话内部差异的成因

如前章所述,四川官话——四川话是清朝前期,以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北)为主的大批移民入川,以湖北话为基础,经过一个与原居民语言互相融合的过程而形成的,以成都话为标准。但又由于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历史状况等原因,形成了四川话内部的差异,即“县县有土音”的状况。

(1)地理条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村镇语言保持有“古风”。周边邻近外省,与外省语言互有影响。如川东接近湖北,语言受湖北的影响大,更像湖北话,成为川东话。

(2)历史状况。由于明代移民,特别是清前期移民来源的不同,虽然长期融合讲四川官话——四川话,但仍保留有原籍的某些语音和词汇,有的发音重浊。

(3)年龄差异。在四川话的汪洋大海中,由于年龄不同,也有差异,即被称之为新派、老派的差异。大体五、六十岁的与四十岁以下的人所说的四川话有差异,后者在一些语言和词汇上有变化。

三、四川话内部差异八县诸例

1.  温江话

清前期移民来自两湖、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以湖南落业者最多,所以形成了以湘语为基本口音并融汇其他语音的温江方言。发音重浊。如把“六”说成“落”,把“腊”说成“肋”,把“那不是”,说成“耳办”。赶场天卖腊肉,顾客问腊肉多少钱一斤?答:肋(腊)肉落(六)元落(六)爷(一)斤。温江仅距成都数十里,却与四川官话的标准话——成都话差异较大。

2.  开县话

由于地缘关系,开县的一部分方言,接近湖南、湖北方言,又由于清前期移民多来自湖广,在其聚居地长期保留有湖广方言(如正坝区廖、刘等姓氏,民国时期仍在家中沿用原籍方言)。大部分属于四川官话,与川东诸县的话相近。开县话显著的特点是没有鼻音n,混为舌边间l,因而把“牛”说成“刘”,把“飞”说成“灰”,把“风”说成“轰”等。此外把“书”读为“须”,把“猪”读成“zhū”。在语汇上有湖广原籍的遗留语汇,如称“姑姑”为“老子”,说“完了”为“完寡了”,说“伞”为“撑花(儿)”,为“什么”为“么子”等。

3.  开江话

开江话与重庆方言相近,均属四川官话的川东话。开江话与邻近的开县、万县、梁平话相仿,与邻近的达川、宣汉话有明显区别。开江话分布在县城、平坝和交通方便的地区。其语汇说“谢谢”为“劳慰你”,说“迅速”为“麻利”,说“露马脚”为“现篾篓篓”,说“白吃”为“吃福喜”,说“什么”为“么子”,说“为什么”为“那门的”,说“暴风”为“牯牛风”,说“月蚀”为“月亮落难”,说“霜冻”为“下黑凝”等。

4.  潼南话

潼南话发音重,上声调值,与阳平相混,声母l、n不分,除r外无卷舌音,如十、四不分,史、私不分,韵母无eng、ing,o与uo不分。

5.  彭山话

彭山以湖北、广东移民为多。经长期融合为四川官话。但其发音较重浊,有特别的语言。资、知、思、诗不分,蓝、南、狼不分,路、龙、农不分。真与蒸,深与生不易区别,把狐、户、乎、胡都读作“扶”等。

6.  荣为县话

其发音也较为重浊,有特别的语言。其“面”与“命”,“滩”与“汤”,“点”与“顶”不分。若到荣县进面馆吃面条,顾客要求汤宽一些,跑堂的就喊到:“两碗命(面),滩(汤)宽一顶(点)。”

7.  岳池话

与紧邻的广安、合川、武胜的南充和蓬安等县的方言大同小异。这种方言,是外省移民与本地居民长期共处,语言互相影响逐渐演变成的。

8.  平昌话

具有四川话的一般特点。但由于明清时期、两湖、江西、安徽移民入川定居,其保留有湖、鄂、粤等话的特点。如受两湖的影响“n、l”不分,因而把“拿”与“辣”,“南、难”与“兰、蓝”,“农”与“笼、隆”,“奴、努”与“炉、鲁”等均混读为一个声母,把“脑子”说成“老子”,把“男子”说成“蓝子”,“怒气”说成“露气”,“内人”说成“累人”,“屋内”说成“物类”,“能耐”说成“能来”等。少数广东移民聚居乡村,其后裔虽已说四川官话,但仍有原籍的遗音,舌面音与舌根音相混,把“刚才”读成“江才”,“房间”读成“房干”,把“结果”读成“切果”,把“叫化子”读作“告化子”,把“街道”读作“该道”,“杏子”读作“恨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四川方言—四川话的特点
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
·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简介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
·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简介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
·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
· 四川话考究―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