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将军职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4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将军职, 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秩万石,魏国为第一品。《晋书·职官志》“大将军,古

  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秩万石,魏国为第一品。《晋书·职官志》“大将军,古官也。汉武帝置,冠以大司马名,为崇重之职。及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魏国以夏侯惇、曹仁、曹真、曹爽、司马师、司马昭为之,蜀国蒋琬、费祎、姜维为之,吴国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綝为之。

  大司马:金印紫绶,位同三公,秩万石,魏国为第一品。魏国以曹休为之,蜀国以蒋琬为之。

骠骑将军:金印紫绶,位次大将军,秩万石,魏国以骠骑将军开府持节都督者为第一品,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第二品。

  车骑将军:金印紫绶,位次大将军、骠骑将军,秩万石。魏国以车骑将军开府持节都督者为第一品,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第二品。

  卫将军:金印紫绶,位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秩万石。魏国以卫将军开府持节都督者为第一品,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第二品。

  诸大将军: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三国均置。金印紫绶,位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秩万石。魏国以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四安、四平加大将军,开府持节都督者为第一品,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第二品。

  前左右后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九卿,秩中二千石。魏国为第三品,位在诸大将军、四征镇安平将军之下。蜀国在诸大将军之下,在四征镇安平将军之上,并得加大将军。

  诸开府将军: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从事中郎二人,秩比千石;主簿、门下督各一人;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兵制
公元一九二年,士夫官僚集团成员曹操带兵青州黄巾军,收得降兵三十余万,他从中挑选精锐,扩充自己的队伍,组成新军“青州兵”。一九六年,曹操借口洛阳残破,把汉献帝接到由他控制的许县,暂定许为汉都。同年,鉴于长期兵荒马乱,人民流亡,土地荒芜,各地粮食和兵源都发生危机,曹操又在许下募民屯田,以后更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这样,曹操在军事上有了精锐强盛的部队,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经济上也有了雄厚的基础,再加上他能够笼络豪强大族和士夫官僚,善于招贤用将,终于统一了北方。这时能够在军事上和他进行较量的,只有刘备和孙权两股割据势力。二零八年,曹操用汉献帝的名义任命自己为相国,以后又封为魏公,进爵魏王,国家大权一手独揽,使东汉帝国名存实亡。公元二二零年,曹操病故,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次年,刘备在成都称汉皇帝;又过...
·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军制
魏(220~265)、蜀(221~263)、吴(229~280)三国的军事制度。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过程现的武装割据势力,经过混战兼并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三国又不断为而争战。频繁的战争,促进三国军事制度在两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各国因创建过程和地理差异,又有不同特点。军事领导体制三国形成时期,起兵将军或王,都打着汉王朝旗号,亲自领兵,以其幕府为军事指挥机构。曹丕称帝后,魏军权集中于皇帝,置尚书、中书二省长官为军政辅佐。尚书省之下设五兵尚书曹,为处理日常军事要务的专门机构,并分置中兵、外兵、都兵、别兵和骑兵五曹郎,分理不同军队事务。凡有征伐,皇帝临时命宗室重臣为大将军或都督中外诸军事,总理参战诸军。后置而不废,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末期,魏国军权旁落司马氏,司马昭相府实为最高军事机构。蜀国建立后,刘备废大司马,亲掌军权,并统兵征战,以诸葛亮任丞相的丞相府为统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关。刘禅当...
·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简史
在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上存在三种力量,外戚、宦官、士人。他们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存在着互相利用、斗争等种种关系。在皇权强大的时期,皇帝可以控制他们,使之为政权很好的服务。但是遇到皇帝幼小,无法有效控制局面,他们在政权中所起的腐蚀作用就会直接导致政治腐败甚至灭亡。1、外戚:东汉皇帝立皇后讲究门当户对,多以功臣或大臣的女儿为之。由于东汉政权本来就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他们在朝中往往拥有极大的势力,家族中的子弟宾客、亲戚故旧多在中央以及地方郡县中做官吏,对皇权的威胁很大。汉光武帝时期,这一点表现得不明显,而继位的汉明帝、汉章帝也能够很好的控制局势。汉明帝讲究以法治国,以严厉的法制控制豪强地主不得胡作非为。妹妹馆陶公主曾经求明帝任自己的外甥为郎,明帝不答应,而赐钱千万。对大臣们说“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受其殃,是以难之。”汉明帝时期,是东汉吏治最好、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汉章帝继位...
·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风尚
三国时代,风尚与后世不同,有不可思议者,以纳妾为例,曹操一纳张济新寡,二纳何进子妇,三纳秦宜禄妻,还为儿子曹丕娶了袁熙的老婆,即甄后。刘备还曾纳刘帽之妻吴氏,孙权纳陆尚之妻徐氏。孙浩杀死张美人,又抢张美人的姐姐,前仆后继。新张美人死,孙浩为治丧半年,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要立新皇帝,他才从坟墓中钻出来,真是无情人偏做有情种,想美人想得死去活来。曹操自己纳张济之妻,又为儿子纳张济侄子张乡的女儿为妾,这不是乱伦吗?孙权有二女,大女叫大虎,小女叫小虎,大虎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周循早死,孙权又把大虎转嫁给全琮。小虎先嫁朱据,朱据被"赐死",孙权又把小虎转嫁给刘纂。大虎后来还与侄辈孙浩私通。有些是风尚如此,姑且不论是好风尚、坏风尚,有些则不是,什么是人伦纲常、礼义廉耻,什么节妇烈女,全都毫无顾忌。真是世风日下!
· 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三国文化遗物
1、长沙走马楼简牍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发现大量吴简。仅一种长50厘米左右的大木简,完好或基本完好的就有2000枚以上;已经清理出来的木牍和签牌约数十块,竹简约数万片,这批简牍至少有150万字左右的内容,大大地超过了《三国志》的总字数,这批简牍主要是经济类文书,因此为研究孙权时代吴国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批简牍对于研究写孙吴时期的长沙地区历史地理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简牍本身为研究吴国简册制度提供了全新材料。2、铜镜三国曹魏铜镜多沿汉制,流行柿蒂莲弧镜和简化的规矩镜。日本本州岛不发现了曹魏制造的三角缘神兽镜达200件以上。这些铜镜是由曹魏手工方式徐州等地民间工匠制作的,有的是专为出口而生产的。如铜镜铭文有:“镜陈氏作…君宜高官到海东,保子宜孙”,“吾作明竟(镜)真大好,浮由(游)天下口四海,用青铜,到海东。”孙吴的铜镜铸造中心在绍兴,当时出现很多镜匠师,如郑、卜、鲍、陈、朱、徐、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