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都阳节彝族传统节日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都阳节彝族传统节日,都阳节---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雷波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

都阳节---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雷波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的端午节相近。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天气异常炎热,彝家寨子里病疫。住在金沙江畔的汉族兄弟听说后,把端午节采回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到彝寨,熬水给他们洗澡,用雄黄酒给他们擦身,不几天他们的病全好了。彝族人十分感谢汉族兄弟,听说端午节采的草药能祛病防邪,便也过起了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他们把“端”念成了“都”,久而久之便叫做“都阳节”了。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是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羌年羌族传统节日
羌年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才可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大年)。节日这天,人们停止劳动,在家中团聚。各家用面粉做成的小鸡、小羊、小牛等祭品祭祀祖先和神灵。有的村寨还要杀羊敬神,把羊血撒到神树林中,羊肉平均分配给各家。然后,青年男子们载歌载舞到各家祝贺。人们畅饮咂酒,众人合唱喜庆歌,由老年人领唱,共跳锅庄舞和皮鼓舞,庆祝丰收。节日期间,还开展推杆等民族体育比赛活动。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阔拾节傈僳族传统节日
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族语音译,意为新年歌舞节、年节或春节。流行于德昌县等地。时间在农历腊月底正月初,节期10天左右。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准备好过年的柴禾和食物。腊月三十日下午,年轻人从外面扯回许多松毛,铺在堂屋里,以示消除疾病,吉祥如意。然后杀猪宰羊,祭祀神灵。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松毛上吃团圆饭。大年三十初一早上,各家准备好饭菜,放火枪、火炮,迎接去世的长辈回家过年。接着将饭菜敬给狗吃,传说大米是狗带来的,它功劳大。然后开始吃早饭,因是新年第一顿饭,所以必须吃过3碗才能泡汤。据说,第一碗泡了汤,当年会雨水多。吃过早饭。男人上山打猎,妇女在家缝衣,小孩到处玩耍。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互相祝福。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羊马节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相传,明朝时,官府在过大年时征兵到前线抗倭。出征的苗族子弟于次年四月二十六日全部安全归来。人们很高兴,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同时也应补过一次大年。因为带队的首领一个属羊一个属马,大家认为这两种属相吉利,便定名为羊马节,同时以羊和马作为节日祀物。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晒佛节藏族传统节日
晒佛节藏族传统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届时,各寺将珍藏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绣的佛像取出,展示于寺院附近的山坡上或高大的石壁上,让广大群众观瞻。僧人口诵佛经,信徒们顶礼膜拜。
· 巴蜀文化—节日习俗—上九节藏族传统节日
上九节---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宝兴县夹金山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哄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