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四川的书院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四川的书院, 学童读完私塾以后,经过一定的考试,有能力、有条件继续求学的便可以进入书院了
学童读完私塾以后,经过一定的考试,有能力、有条件继续求学的便可以进入书院了。
书院由山长主持,下设正副斋长各一人,不担负教学任务,专管杂务。书院的经费,不由地方政府负担(成都的“尊经书院”属于特例),主要依靠自身的不动产和一些社会捐赠。这些款项中有一个专门的 机构负责管理,其主持人往往是当地的头面人物。有时,寺庙的捐赠是书院收的重要来源。如,金堂梵音寺古庙建于明末清初,有庙产150余亩。清末,金堂士民集资办学,庙内僧众捐赠庙产100余亩,仅留24亩作为每年寺庙的香火费用及僧人生活费。
书院定时考试,每月至少三次,多则五六次。考试分官课与私课两种,由地方款项开支奖金的为官课,由书院本身开支资金的为私课。考卷分一、二、三等,按等授奖。这种奖金称为“膏火”,有些寒士凭膏火就可以维持生活。
旧时,四川的书院是比较普遍的,如射洪县就有三个比较著名的书院:金华书院在城区,广寒书院在太和镇,东山书院在洋溪镇。金华书院的历史最为悠久,创建于元代至正九年,后遭毁坏,清乾隆十九年重建,里面供奉陈子昂(唐代大诗人,射洪人)等先贤神位,经费充足,藏书丰富。广寒书院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十三年改建,规模颇大,制度完备。民国以后,改为县立中学。东山书院建于清同治八年,民国以后改为第三高小,继改为初中。除上述三个书院外,民国初年,太和镇平安寨登云寺后面还建了一所新书院,作为研究国学之处。
随着社会的变革,四川的书院后来陆续演化为现代的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旧时四川的书院
学童读完私塾以后,经过一定的考试,有能力、有条件继续求学的便可以进入书院了。书院由山长主持,下设正副斋长各一人,不担负教学任务,专管杂务。书院的经费,不由地方政府负担(成都的“尊经书院”属于特例),主要依靠自身的不动产和一些社会捐赠。这些款项中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其主持人往往是当地的头面人物。有时,寺庙的捐赠是书院收的重要来源。如,金堂梵音寺古庙建于明末清初,有庙产150余亩。清末,金堂士民集资办学,庙内僧众捐赠庙产100余亩,仅留24亩作为每年寺庙的香火费用及僧人生活费。书院定时考试,每月至少三次,多则五六次。考试分官课与私课两种,由地方款项开支奖金的为官课,由书院本身开支资金的为私课。考卷分一、二、三等,按等授奖。这种奖金称为“膏火”,有些寒士凭膏火就可以维持生活。旧时,四川的书院是比较普遍的,如射洪县就有三个比较著名的书院:金华书院在城区,广寒书院在太和镇,东山书院在洋溪镇。金...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四川私塾
小儿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发蒙”(接受教育)了。在有些地方,发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家长往往要在小儿满了4周岁,又过了4个月零4天,就要送其去读书了。据说,到了4年4月4日去发蒙,儿童就会更聪明,也更会读书。当然,这个日期也要事先取得塾师的同意。旧时四川私塾又称“私馆”,其类型有“散馆”、“专馆”,此外还有“义塾”。由私塾教师在自己家里开的馆叫散馆,这就是一般的私塾。散馆通常一年一度,每年正月十五以后,垫师便张贴大红告示,称自己将在何月何日开馆,有儿童的父兄接着就纷纷来接洽,面议“修金”,说明分节(端午节、中秋节、年底)致送。散馆里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红纸楷书,两旁还写有“三千徒众子,七十二贤人”或“颜曾思孟,周程朱张”等字幅。到了上学日期,家长必须自备香蜡和“礼封”用红纸包封小钱几文不等,名曰“贽敬”,这是送给老师的见面礼。家长带领入学儿童焚香,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礼,再...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习俗做寿
人过40之后,就要在生日(旧称“母难之期”)接受后辈、亲友的祝贺,并酬谢客人,俗称“做寿”、“做生酒”。旧时对做寿颇为重视,在满整十岁那年的做寿尤其隆重。随着年岁的增加(特别是60岁以后),客人越来越多,排场也越来越大。做寿是一件十分重要而慎重的事,按照旧俗,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可以有做寿资格的。在四川南部,第一次做寿是由太母娘操办的,俗称“开寿”。大体情况是这样的:女婿婚后第一次过生日时,岳父岳母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祝贺。所带礼品一般有鱼(象征年年有余)、米酒(象征粮食充足)、面条(象征长命百岁)、衣服(象征女儿有依靠)、桂圆及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桔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女婿则打酒割肉以款待岳父母。“开寿”并不算正式的做寿,因为它不设寿堂,没有叩拜之礼,客人也只有岳父岳母。正式的时候,有的事先要发请帖,内写“为贱辰菲酌候光”或“为母难之期,教治菲的候光”等字样。如果不愿客人多来,还可事...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习俗偷寿碗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时,其儿孙后代一定要准备许多碗,俗称“寿碗”。参加祝寿的人们要偷碗而归,俗称“偷寿碗”,据说如此便能和这位老人一样健康长寿,有吃有穿。客人偷走的碗越多越吉利,主人家也就越高兴。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广元旧时婚嫁习俗
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的广元市,是一块古老的土地,百姓勤劳,民风淳朴。旧时民间婚嫁礼仪谨遵"六礼"古制,其主要程序如下:★纳采(即送礼求婚)男女两家,在议婚前相互了解,确认对方家庭清白,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门当户对时,由男家备酒、肉、面,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方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诺议婚,双方就可以进一步接触了。★问名(即询问女方姓名和出生日期)通过"纳采"女方允诺议婚后,男方家主动将写有男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庚书》,请媒人送往女家,并询问女子姓名和出生日期。双方庚书互换后,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八字"是否相合,合则开亲,不合则作罢。★纳吉(即送礼订婚)。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备礼请媒人持《聘书》登门求婚。女方若接聘书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婚。当回复《允书》,以为凭证。★应征(即送聘礼正式订婚)男家收到女家允书后,择吉日携礼物由媒人陪同男家父子到女家拜认亲家正式订婚。女方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