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陋俗望门婚与过门守节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陋俗望门婚与过门守节, 如果订婚后至完婚前,男子死去,有的女子也就不再嫁人,俗称“望门婚”,亦称“
如果订婚后至完婚前,男子死去,有的女子也就不再嫁人,俗称“望门婚”,亦称“望门寡”。在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束缚下,有些姑娘定了亲后男方不幸死去,女方为了保持贞节,奉行旧礼教的规矩,过门守节,了此终生,俗称“守灵牌”。此俗极不人道,民国时已少见,新中国成立后基本绝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守节与改嫁
旧时,丈夫去世之后,妇女要守节。寡妇改嫁(四川俗称“出姓”)倍受阻挠,并且为人所耻笑,夫家宗族和娘家都认为改嫁对他们很不光彩,社会上闲言碎语也特别多。俗话说:“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四川民谚说:“二婚嫂走了田埂,青草都长不起来。”所以,大多数妇女只能“从一而终”。贫困人家,丈夫死了,寡妇生活无着,只得改嫁。改嫁要写契约(四川俗称“写婚书”),写契约的地点通常选在荒凉之处,连使用的笔也要顺势扔掉,看都不能看,认为是不祥之物。有社会地位的人是决不为人“写婚书”的。寡妇改嫁没有陪嫁,夜晚在野地里坐上小轿(2人抬)到男家,俗话说:“过婚嫂,连夜讨,没有轿子马也好。”还说:“后婚嫂,后婚嫂,连夜说起连夜讨。”出门这天,不能请客,不能设酒宴,不能敲锣打鼓,更不能扯旗放鞭炮。改嫁前,寡妇还要祭奠亡夫,子尽夫妻恩情,到另一地或后夫家洗澡更衣之后,才能拜堂。如果是“填房”,还要到后夫的前妻灵前叩拜。...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提亲与恋爱
旧时四川汉族实行包办、买卖为主的封建婚姻,男女青年婚姻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所以有句民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至于男女双方是否情愿,是无关紧要的。操办者关心的是门当户对,这就如俗话所说:“板板门对板板门,笆笆门对笆笆门。”包办婚姻给无数青年带来巨大的痛苦,婚前男女互不相识,既无感情,又非自愿,制造出许多家庭悲剧。郭沫若曾戏称包办婚姻犹如四川民谚所说:“隔着口袋买猫儿,交订要白的,拿回家者知是黑的。”巴金也在他的名著《家》中,以成都为背景,形象地描述了封建家庭婚姻给青年人造成的创伤。一些青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不得不远走他乡。五四运动后,一些城市逐渐有了恋爱婚姻,但广大农村仍牢固保持旧俗。直到50年代后,男女婚姻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迎亲与哭嫁
迎亲日子定下来以后,男家杀猪宰羊,准备酒席,请好各类帮工。女方也准备酒席,筹办嫁妆。嫁妆多少,视女方家境而定,有箱、柜、桌等木器,还有被盖、蚊帐、衣服、瓷器等,富裕之家还用地产或房屋做嫁妆。女家对嫁妆十分重视,清末《内江县志》载:“嫁女妆奁,便不量家资,总以服饰华丽、笼箧多者为美,二十年来踵事赠华,日胜一日。”婚前一二十天,新娘便开始“哭嫁”,哭叙离别之情,边哭边唱。如果不哭,往往被人讥笑为一心想嫁人。哭嫁歌有一定的格式,民间文人将其整理为《哭嫁书》,新娘要事先学习一番。此处引录流行于资中地区的一首哭嫁歌:“哭声我爹,哭声我娘。谆谆来教诲,辛勤来抚养。望女攀高门,找个如意郎。命运前生定,岂能任勉强?……相处十八载,恩德永难忘。今朝出家去,心中实悲伤。女儿走别后,爹娘多保养。日后回娘家,再来看爹娘。”再如旧什邡一带的哭嫁歌是这样开头的:“春季开的芝麻花,叫声爹来问声妈,女儿明天要出嫁,不知嫁...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童养婚
童养婚即是男家抱养贫家之女或孤女,俗称“闲坐”,到适时年龄时与自家儿子结婚。被抱养之女称为“童养媳”,又称“小媳妇”,她年幼时即进男方家门,成为男方廉价劳动力。如遇到凶恶的婆婆,则更与丫环无异,倍受虐待凌辱。童养媳也要有媒人,要写“抱约”,到成年时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俗称“圆房”。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指腹婚
旧时的四川,一些小孩还没有出世,便由双方父母指腹为婚,成年之后结为夫妻。俗称“指腹婚”。若同是男孩,则结拜为兄弟;若同是女孩,则结拜为姊妹。指腹婚在汉代便已经出现。《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为征讨贼寇而受伤,光武帝为感谢和表彰他,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我女嫁之。”上行下效,百官效仿。此俗流入民间,便相沿成习。六朝时,婚姻重门第,士族多指腹为婚。到了宋代,指腹为婚相当普遍,成为人们缔结婚姻的重要方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