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四川民俗:哭嫁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4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四川民俗:哭嫁,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哭嫁在川西叫“坐堂”。清代吉道人《味蔗轩随笔·坐堂词》云:“婚姻之礼,各省风俗不同。然酌礼准情,各省亦大同小异。凡男家娶妇先赋之诗,谓之‘催妆’;女家亲串颂女之词,谓之‘坐堂’。坐堂者,女当喜期将近之先数夕,其诸姑伯姊,置酒为女祖饯,各述吉详之词,以为颂美,女则申己之意以答。女左右更有少女,则随而娴习者也。其词要多鄙俚,然有音韵凄清,风格遒劲,如古歌古谣者。罗江明府蔡,微服巡查乡里,一日行至某处,值有女子归,诸娣姒咸以谀词颂女,女申意以答。忽风吹句入耳,词曰:‘凤凰落在桌子上,哪个女儿肯离娘’。一字一转,音韵凄其,谁谓天籁之鸣,不在愚夫愚妇耶!”云云。吉道人姓周名际唐,成都人。吉道人记得明明白白,可惜他只记了一句哭嫁词,难窥全豹。好在旧时坊间丛刻中有《训女哭嫁》一种,可见一般。这本小书的目录有《闺声哭》、《娘训女》、《嫂哭妹》、《哭爹妈》、哭哥嫂》、《花轿到屋哭》、《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拜香火哭》等等,编次有点凌乱,似乎随手所记,未经文人之手。遥想《诗》十五国风未删之时,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迎亲与哭嫁
迎亲日子定下来以后,男家杀猪宰羊,准备酒席,请好各类帮工。女方也准备酒席,筹办嫁妆。嫁妆多少,视女方家境而定,有箱、柜、桌等木器,还有被盖、蚊帐、衣服、瓷器等,富裕之家还用地产或房屋做嫁妆。女家对嫁妆十分重视,清末《内江县志》载:“嫁女妆奁,便不量家资,总以服饰华丽、笼箧多者为美,二十年来踵事赠华,日胜一日。”婚前一二十天,新娘便开始“哭嫁”,哭叙离别之情,边哭边唱。如果不哭,往往被人讥笑为一心想嫁人。哭嫁歌有一定的格式,民间文人将其整理为《哭嫁书》,新娘要事先学习一番。此处引录流行于资中地区的一首哭嫁歌:“哭声我爹,哭声我娘。谆谆来教诲,辛勤来抚养。望女攀高门,找个如意郎。命运前生定,岂能任勉强?……相处十八载,恩德永难忘。今朝出家去,心中实悲伤。女儿走别后,爹娘多保养。日后回娘家,再来看爹娘。”再如旧什邡一带的哭嫁歌是这样开头的:“春季开的芝麻花,叫声爹来问声妈,女儿明天要出嫁,不知嫁...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古蜀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结为夫妇,组成家庭,《易·家人》卦视这种夫妇之家为国之单位,“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花烛洞房”,里人素以“始礼合一姓之好”为“风化之基”,视为终生大事,把祝吉驱邪的美好愿望和信仰习俗的传统心理糅合在一起,演绎出五花八门的婚嫁程序,是人生四大礼仪中繁文缛节最多的一种仪式。(一)古婚礼拾遗《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婚嫁习俗彩礼
旧时婚嫁,男家要给女家聘金,俗称“彩礼”。彩礼数额不等,由两家商定,实际上是人与物质的交换,妇女变成了商品。有的男方也往往因此而,或者因交不起聘金而无法完婚。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婚嫁习俗换庚
《仪礼》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此六礼沿袭数千年,在富裕之家尤其盛行。四川民间婚嫁之礼多与六礼相同,只是由于家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称:“世家大族争尚大礼,新婿亲迎,舆马相从,鼓吹相接,穷极奢靡。又有中人之户,不量家资,盛增奁具,以相夸耀,因致贫乏者。”而贫穷之家,则大我因陋就简了。当男家看中女方后,就四处打听对方情况,请亲朋中与女方父母熟悉者前去说合。也有女家先提出的。而更多的是由他人提婚,双方父母或直系长辈看亲、密访。在此过程中,吹嘘作假、冒名顶替之事常有。如果双方有意,男方便请女家开“生辰八字”(民间俗称“八字帖”)。生辰八字,又称“年庚八字”,简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先用草纸写上八字交付男家,俗称“开草八字”,由算命先生合男女生辰八字,如果无“八败”(即克父、克母、克夫或克妻、克兄、克弟、克姐、克妹、克子女)之处,便将男女...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婚嫁习俗出妻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旧时妇女出嫁后,只有从一而终。旧时无离婚之说,但丈夫有权不要妻子,将其赶回娘家,即所谓的“休妻”。休妻有“七出之例”:不顺父母,无子,,垢,有恶疾,口多言,盗窃。妇女若犯有其中任何一条,丈夫就可以将其赶出家门。若女方家庭势力大,往往会引起纠纷。直到五四运动后,都有少数由妇方主动提出离婚的情况,后逐渐增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