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阿注婚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一种婚姻制度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8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阿注婚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一种婚姻制度,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一种婚姻制度。居住在盐源县左所、前所、右所、沿海、瓜别,

  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一种婚姻制度。居住在盐源县左所、前所、右所、沿海、瓜别,以及木里县的屋足、项脚、博凹、博科、列瓦等地的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纳日”,他称“幺些”、“摩梭”。部分地区,特别是泸沽湖畔的部分纳西族人还残存具有原始社会时期对偶婚特点的走婚形式,建立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彼此不称夫妻,而叫“阿注”,意为“朋友”。这种婚俗称为阿注婚姻。特点是: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又非同一母系血统的后代,双方愿意,男方即可请舅舅出面,带上礼物送到女方家中,就算明确了阿注关系。有“阿注”关系的男、女各居母家,男子只夜晚到女“阿注”家住宿,次日清晨则返回母家参加生产劳动,与母家成员一起生活。“阿注”配偶仅是婚姻生活的关系,没有组成单独的经济单位,因此关系很不稳定,结合很容易,离异也经常发生。男女建立“阿注”关系的时间,长的几年几二年,短的只有一两年,或者更短些,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青年时期大多结交短期阿注。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注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多数有长期的、固定的阿注,同时还结交临时阿注,也有少数人一生只有一个长期阿注的。阿注同居或异居所生的子女属女方,由女方负责教育,男方没有抚养的责任。建立阿注关系一般不受等级的限制,建立起来简便,解除也容易,只要一方不愿再保持关系,或女方闭门不纳,或男方不再登门,即可随时解除关系。与这种阿注婚姻相适应的是他们特有的母系家庭,家长多由年长或精明能干的妇女担任,是生产、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男子常作为女家长的助手,协助她处理各种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行了社会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制度,除以走访式为主的阿注婚外,出现阿注同居的形式,还有少数人举行结婚仪式,建立正式夫妻关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婚嫁习俗插香定婚
换庚以后便是插香定婚,男方要给女家送聘礼,也有在以后迎亲前夕送的。聘礼中物品宜取吉祥语,其数宜双忌单。女家则将一定的礼物回送。有的女家借聘礼之名向男家索取巨额钱财,建国后多变为要求男家置备生活用品。如80年代前要求“三响一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现在则是要求彩电、冰箱、组合音响和成套家具等。订婚时男方要置办酒席,邀请新朋好友和女方父母参加,表示双方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了。本世界二三十年代出现新式订婚,填写“订婚书”,男女各执一份,并交换信物。订婚以后,男方每逢年节都要给女方家送礼,尤其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及女方父母的生日。到了婚期,男方请算命先生选定吉日良辰,书写红纸“期单”、请媒人携礼品将期单送至女家,如果女方家没有意见,届里男方家便派人前往迎亲。民国以后,特别是在城市,从订婚到迎亲之礼渐渐趋于简单,自由恋爱一日比一日多。新中国成立后,这一过程更加简单,父母包办在城市基本...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剪衣离婚藏族婚姻习俗
藏族婚姻习俗。旧时流行于理县等地。夫妻要离婚,约定时间来到三叉路口,双方将身上的衣服结在一起,然后用剪刀一刀剪断,各自向不同方向走去。从此,便解除夫妻关系。该习俗现已不存。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单岁成婚彝族婚姻习俗
单岁成婚---彝族婚姻习俗。结婚的年月,应以女方年龄是单数为吉,如13岁、15岁、17岁等。结婚的月份也多选单月,以7月、9月、11月等为吉。该习俗现仍流行。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童养婚
童养婚即是男家抱养贫家之女或孤女,俗称“闲坐”,到适时年龄时与自家儿子结婚。被抱养之女称为“童养媳”,又称“小媳妇”,她年幼时即进男方家门,成为男方廉价劳动力。如遇到凶恶的婆婆,则更与丫环无异,倍受虐待凌辱。童养媳也要有媒人,要写“抱约”,到成年时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俗称“圆房”。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旧时婚俗指腹婚
旧时的四川,一些小孩还没有出世,便由双方父母指腹为婚,成年之后结为夫妻。俗称“指腹婚”。若同是男孩,则结拜为兄弟;若同是女孩,则结拜为姊妹。指腹婚在汉代便已经出现。《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为征讨贼寇而受伤,光武帝为感谢和表彰他,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我女嫁之。”上行下效,百官效仿。此俗流入民间,便相沿成习。六朝时,婚姻重门第,士族多指腹为婚。到了宋代,指腹为婚相当普遍,成为人们缔结婚姻的重要方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