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拜师与收徒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3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拜师与收徒,   旧时,四川贫困人生活艰难,要拜师学一门手艺是不容易的。那时候,师傅一般很少

    旧时,四川贫困人生活艰难,要拜师学一门手艺是不容易的。那时候,师傅一般很少传艺收徒,因为收了一个徒弟,就等于关了半边门。为了要拜师,先要找一个引荐人,向师傅介绍情况,并送上礼物,以博得师傅欢心。如果师傅有收徒之心了,拜师者便要向师傅呈报出生年月日,师傅请算命先生推算,如果与师傅命上相克,仍不收为徒弟;如果不相克,则选个好日子,拜师为徒。
拜师收徒要写下契约。下面引录旧时四川阉猪匠收徒契约的通行文本格式:

立拜师文约人某某某,经某某某引荐,介绍给师傅某某某名下为徒,学阉手艺。
从拜师之日起,学徒定要尊师好学,听从师教,严守师规。师傅承担部分吃食,衣
着全部自理。如染小病,由师傅支付现银医治,如染重病,则一切自理,生死听天
由命。行艺收入,全归师傅。行艺之余,在师傅家劳作。若违悖管教,任凭师傅处
置。若中途拐带钱物逃匿,概由引荐人赔偿。学成期满,帮师一年,以报师傅教诲
之劳。恐口无凭,特立拜师文约为据。
拜师学艺人  某某某  (划押或盖指印)
引荐人      某某某
家长        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在学徒期间,徒弟在师傅家吃住,每月交一定的粮食和油盐。徒弟白天劳作学艺,晚上要为师傅家烧火煮饭,操持家务,负重如牛。四川民谚说:“亲生父母在一边,教养父母(师傅)大如天。”师傅的威严,简直胜过亲生父母。如果稍有怠慢,师傅不顺心,徒弟就要受到打骂。学徒最怕师傅有异心,不传授精湛手艺。学徒学不到精湛手艺,今后不能开业,就更加痛苦了。因此,徒弟在师傅面前总是百依百顺的。
    好不容易熬到出师之日,还要举行隆重的谢师仪式。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徒弟办酒席谢师,有些待业还要敬奉“谢师钱”。徒弟敬拜祖师爷,然后敬拜师傅。饭后徒弟回家,师傅短送一程。送得越远,表示师徒之间情意越深厚,并预兆徒弟的手艺行得远,遍及四面八方。
    比较起来,旧时唱戏艺人拜师最为讲究。凡是出名的角色都是有师傅的,无师就不能出台。有人自幼从师,叫做跟师,一切吃、穿、住都由师傅承担,三年出师后,帮师(演出所得全归师傅)一年或二年,经过师傅允许才算满师。离开了原来的师傅而另从师于他人者,叫做参师,参师的习惯是在满师之前的报酬由师徒平分,学徒的生活由个人自理。总而言之,在戏人里不允许出现“自学成才”者,没有    师承是不许售技的。学戏拜师也需要中间人介绍,还要考试,先考耳风,看领音如何等等。
在学徒者当中,不乏年幼者。旧时成都市民称之为“徒弟娃”,俗称“兔儿灯”。旧时成都东大街、春熙路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这些店铺的家里都招有徒弟,年纪小者竟有十岁刚刚出头的。这些小学徒在拜师的那一天,要在介绍人或家长的带领下,提着缠着红纸条的“刀关肉”和点心来到师傅家,在香烛缭绕的堂屋里向师傅、师娘行叩拜礼,师傅宣布三年学徒期间的规矩,说几句勉励的话。
“兔儿灯”的劳苦状况,随师傅家的经济环境、家庭人口、生活习性而定。一般说来,收一个徒弟等于养一个家奴。“兔儿灯”黎明即起,生火烧水,打扫卫生。待师傅一家吃过早饭后,“兔儿灯”就要打水、劈柴、买菜等等,还要包洗师傅一家人的衣服。遇到师娘出去打麻将,带娃娃的事情也落到了“兔儿灯”的身上。
    待徒弟的生涯持续两年以后,生意业务知识才能沾上一点边儿。随着新“兔儿灯”的到来,先来者升格为师兄,方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三年满师出徒后,“兔儿灯”们各奔东西,今后如何就全靠各人的本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学徒与帮工
旧时年轻人从商或学手艺,必须从学徒做起。当学徒一般在腊月议定。于次年正月上旬请“从师酒”(或称“拜师酒”、“投师酒”);举行磕头拜师的仪式,并写下投师状:“遭风失水,生病死亡,各按天命;逃亡走失,归学徒家中寻找”。从师后,即有如师傅的子女,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或早出晚归,或长年在师傅家服杂役兼学手艺。学徒期内,不给工钱,仅供吃住,三年始准出师。出师时,还须请“谢师酒”。学徒出师仍可靠师做活,领取工钱,也可另立门户开业、收徒,扩大业务。逢大型活计,人手不够,师徒和师兄弟间多有“师徒结班”的习俗,由一人牵头邀请同门前来协作完成工程,利益大家均分。师傅授艺一般要保留一手绝活,年壮时以防徒弟抢师傅的饭碗,年老时始“传子不传女”,无子则收女婿为徒或择一中意的后生作“关门弟子”,留下真传而光大本行业。共和国成立后,磕头与留一手之俗已经破除,投师酒、三年从师及师徒、师兄弟相互协助等习俗仍较流行。学...
·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生育礼仪报喜
婴儿出生之后,女婿要赶紧带上染成红色的鸡蛋到娘家报喜。喜蛋是单数表示生男,是双数则表示生女。有一些地方则是提鸡报喜,生男孩提公鸡,生女孩提母鸡,一看便知。娘家在接到喜蛋或鸡后,随即把早已准备好的小儿衣裤、鞋帽以及红糖、鸡蛋、糯米等送去。
·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甘孜洞柯节
时间:藏历3月15日、7月1日—2日内容:念经做法15天,跳神演藏戏、灌顶派别:萨迦派
·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生育礼仪开荤
婴儿长到一定的时候,要举行开荤仪式。时间有的在100天,有的在5个月,也有在半岁或7个月的。届时,主人家办好酒席,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筷子蘸点酒和菜,抹到小儿嘴唇上,边抹边说一些吉利话,如“吃点酒,天长地久;吃点油,穿缎穿绸;吃点肉,多福多寿;吃点饭,家财万贯”等等。说完,还要给小儿赏钱以示祝贺。此后,小孩就可以吃饭吃肉了。开荤之时,邻里亲朋会送来许多礼物,其中百家衣最受欢迎。百家衣是一种为婴儿祈寿的服饰,是用从各家各户计来的碎布作成的。“百家”是形容敛布的人家越多越好,最好是一百家,但也不是非一百家不可。人们认为,婴儿穿了这种碎布(“百碎”寓意为“百岁”)作成的衣服,能够免除灾难,长命百岁。
· 巴蜀文化—民风民俗—甘孜跳神节
格鲁派:藏历12月26日—29日葛举派:藏历12月29日,念经、跳神、驱鬼抛食宁玛派:藏历11月22日—29日,从事法事和跳神苯波教:藏历年初、年末各一期,跳神、祭祀活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