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明清时期四川的商业与区域性市场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4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明清时期四川的商业与区域性市场,明代四川商业有所发展,外省商人常将四川的绸缎、布匹、药材运往东北,把阆中市的

  明代四川商业有所发展,外省商人常将四川的绸缎、布匹、药材运往东北,把阆中市的丝运往山西、江苏、福建,同时又将那里的货物运至四川交易。不少陕西商人到自流井落户,经营井盐。汉藏贸易则以雅安和打箭炉(今康定县)为中心,进行互市。清初四川生产凋敝,大规模商业活动很少。但到乾隆时,商家即能以奢侈相尚,贸易已十分活跃发达。其中食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买卖非常兴盛,而内地与边区的茶、丝等交易也十分繁忙。大、中、小城市与农村,在商品贸易上结成一个巨大的层次网络,相互依存,彼此衔接。仅彭县场镇数,康熙时仅1个,乾隆时就增至10个。大部分场镇立有市期,定期交易。这样,在四川这个大的区域性市场内,就形成了若干互相依存的中、小区域市场。

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宋元时期四川的商业
这个时期,四川农村场镇集市普遍兴起,成都府路的商品交换尤为发达。成都既是西南大都会,又是粮食、茶叶、纺织品、纸张、书籍的集散中心,并形成了按月令季节进行专门物资交易的市场,奇物异产,百货汇集,十分繁华。一大批新兴商业城市应运而生,如梓、遂、利、果、嘉、叙、泸、夔、渝、合州(后3州现属重庆)等城市,都成为经济中心。商业和交通的繁荣导致了货币革命,[北宋]四川交子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纸币取代了金属货币。交子铺收入客户现金时,发给交子作凭证;待用交子换现钱时,便收取3%的保管费。交子成为与铁钱具有同样职能的信用货币。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明清时期四川的哲学
明清时期四川涌现出不少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是明朝的杨慎和明末清初的唐甄。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授翰林院修撰,后谪戍云南永昌卫,死于戍所。杨慎著述宏富,传世的有150余种。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者,天地之极”,反对程朱空谈心性,认为客观事物无不相互联系,主张用发展演变眼光认识事物。唐甄(1630~1704年)字铸万,号圃亭,达州市人。29岁中举人,任过县官,后革职。晚年穷途潦倒,流寓江南。著《潜书》97篇。唐甄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强调事物变化是“精”、“气”变化所导致。其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激进色彩和人民性。他的著作尖锐地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罪恶,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明清时期四川的农业
都江堰工程在明代经过两次大修,眉州、新津、中江、彰明、峨眉等地,相继修复或建成一批水利工程,对发展农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明代四川都司及行都司大力推行屯田,1578年四川各卫所屯田共4.8万多亩。明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棉桑,万历年间四川的棉花种植达到29万多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7%。1578年,四川耕地面积达到13.4万多顷(100市亩为1顷)。明清之际的战乱以后,四川仅余耕地1万多顷。清王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多次蠲免四川应征钱粮。到雍正七年(1729年),仅什邡一县耕地便扩大到3,200多顷。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四川的城市与商业
汉代四川以成都为中心,城市网络继续扩大和发展。成都不但号为名城,为西南一大都会,而且与中原的洛阳、临淄、邯郸、宛齐名,并列为全国“五都”。公元初,成都人口仅次于京师长安,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汉代四川商业兴盛。成都的市场上,商品齐备,应有尽有,而“市廛列肆”,时人称之为“万商之渊”。汉代四川进一步开发利用了“滇缅道”(蜀身毒道),发展了中印国际贸易,成都也成为著名的国际都市。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明清时期四川的手工业
明初,四川盐井为元代的3倍,到景泰时,增至1380眼。嘉靖年间盐产量增至3,000多万斤。明代四川钢铁产量居全国第四,银产量居全国第三,成都琉璃厂窑所产瓷器亦颇有名气。清代四川产盐州县增至40个,盐井增至6116眼,雍正时年产盐9227万多斤,乾隆时增至1.6亿多斤。乾隆时,四川制茶业由最初的10.6万多引增至11.6万多引,产量高于明代3倍。明末创办的泸州老窖曲酒,乾隆时由1个窖扩大到4个窖,获得较大发展。其他如矿冶业、制瓷业、雕板印刷业等,均取得不少成就。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