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落下闳与太初历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0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落下闳与太初历,落下闳字长公,巴郡阆中市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参与司马迁主持的改历之事,为

  落下闳字长公,巴郡阆中市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参与司马迁主持的改历之事,为改历的骨干。落下闳在创制太初历上,运用实测数据进行数算,第一次测出135个月的日食周期,与现在测值非常接近;所确立的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沿用至今;所制造成功的我国古代第一台完备的天文仪器“浑仪”,可校正黄道度数,得出精密的天文数据,比欧州早1,000多年。




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落下闳
落下闳,生卒年不详。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伏羲与巴蜀
伏羲故里在巴。古楚西之国庸为大,庸之西接于巴,巴接于蜀,巴则为伏羲故里。《华阳国志》言:“阆中有渝水”。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在《古族甄微》中言:“渝水巴山悉在阆中,巴歌渝舞之所自出,此巴古国也。于后巴子或治江州(重庆),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或治阆中。……以阆中上流之渝,名江州之渝,亦也阆中之巴名江州之巴。”阆中曾为古代巴国中心。《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有巴国,太生咸乌,咸乌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吕氏春秋·立春纪》云:“其帝太”;高诱注“太,伏羲氏。”所以阆中巴人,为伏羲之后代。《补史记·三皇本纪》云:“太庖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羲;”《山海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而《补史记·三皇本纪》称,伏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古代龙、蛇不分,巴字象蛇,巴人以蛇为图腾,故巴人皆为龙族。《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俞水之地...
· 太初历
起源汉朝初年沿用秦朝的历法颛顼历,以农历的十月为一年之始,因历法与天象运行正朔失合,司马迁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元封七年)之前(或两年),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上书,“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武帝征求了御史大夫倪宽的意见之后,诏令司马迁等“议造汉历”。于是,一场专家和人民合作改革历法的行动开始展开。其中,邓平、落下闳所造的八十一分法,尤为精密。在司马迁的推荐下,汉武帝识金明裁,“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尤疏远者十七家”。并将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纪念《太初历》的创建。内容《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历法测算出一朔望月等于29又81分之43日,故又称为“81分律历”。《太初历》以冬至所在之月为11月,以正月为岁首,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并首次将24节气订入该历法,与春种、秋收、夏忙...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城市与商业
川西平原发达的经济,促进了蜀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商代的蜀都,面积达到2.6km2,人口约8万。蜀都以高墙围绕,城内的宗教圣区、宫殿区、生活区、作坊区,井然有序。成都也是商代发展起来的一座早期城市,拥有宫殿区、作坊区、生活区和礼仪中心。但成都在当时还只是受蜀王都制约的次级城市。春秋战国时代,成都的商业得到空前发展,形成若干市场,还出现了青羊肆等以类划分的市肆。开明王朝建都成都后,成都的商业更趋繁荣,人口达到20多万,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都市。商代的蜀都和春秋战国时代的成都,还发挥着国际贸易的功能。商代以海贝为媒介同南亚、东南亚进行贸易,西周以后则以黄金宝石和丝绸为对外贸易的大宗。这些使成都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川东巴国的城市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兼具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多种功能,其发展步伐比川西平原蜀国城市缓慢。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与楚、秦、滇的关系
巴、蜀两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巴地的稻作农业便是由蜀文化区传播而至的。两国之间在战国时代存在和战关系,文化上则交流密切,出现合流的趋势。巴与楚曾在春秋时代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扫荡江汉平原小国。春秋末同盟破裂,两国反目相攻,巴遂退入川东和重庆地区。但巴、楚王族之间的婚媾关系则一直存在。蜀与秦在春秋初叶即发生了商业关系。战国前期,两国为争夺汉中南郑,展开了长达65年的战争,以蜀固守南郑而告终。蜀与滇早在商代便发生了铜锡铅交易。西周时,蜀的势力范围伸入云南。春秋战国时,蜀文化对滇文化发生了较大影响,滇文化的青铜农具亦对蜀文化有所影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