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文学三大家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文学三大家,西汉文学,以王、扬、枚、马为四大家,其中的王、扬、马都是蜀中人士。王褒字子渊
西汉文学,以王、扬、枚、马为四大家,其中的王、扬、马都是蜀中人士。王褒字子渊,以其《圣主得贤颂》闻名于世。此篇文辞华丽,构思细密,略近骈体,对后世骈文的兴起有所影响。其《洞箫赋》、《甘泉宫颂》、《九怀》、《僮约》,均是当时的名篇。扬雄字子云,少年时仿《离骚》之体写作,颇有成就。40岁到京师长安,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长扬赋》等,名传一时。司马相如字长卿,善武艺,好文学,尤擅大赋,是汉代赋家的代表。所作《子虚赋》、《上林赋》,极尽铺张之能事,文辞极为瑰丽。其散文《喻巴蜀檄》、《难巴蜀父老》,亦为名篇佳作,载于史册,流传于世。
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四川的农业
汉代四川的稻作农业十分发达,水稻亩产达到780~1160斤,成都平原已是全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地区,粮食生产相当发达。成都平原边缘地区以种植芋类为主。川东地区虽种植各种杂粮,重庆附近却产上等稻米,以这种米粉做成的化妆品极富盛名,是王朝贡品之一。汉代四川的林业、牧业和渔业也得到了大幅度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如柑桔、茶叶、荔枝、桑、麻等,均普遍种植,尤以茶叶名闻海内,是中国茶文化的最早起源地。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四川的手工业
汉王朝在四川设有3处工官,并在成都设车官和锦官,管理四川的手工业。除名扬海内外的蜀锦外,蜀布的名声也盛极一时。蜀布又称为“黄润细布”,一匹蜀布价值数金,是布中极品。汉代四川的金银加工艺术非常发达,产品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乐浪(今朝鲜境)等地,蜚声海外。汉代四川的漆器制造业以成都为中心,产品多销于湖北、湖南,也远销朝鲜,以其质地优良、制作精美而名传于世。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汉代四川的城市与商业
汉代四川以成都为中心,城市网络继续扩大和发展。成都不但号为名城,为西南一大都会,而且与中原的洛阳、临淄、邯郸、宛齐名,并列为全国“五都”。公元初,成都人口仅次于京师长安,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汉代四川商业兴盛。成都的市场上,商品齐备,应有尽有,而“市廛列肆”,时人称之为“万商之渊”。汉代四川进一步开发利用了“滇缅道”(蜀身毒道),发展了中印国际贸易,成都也成为著名的国际都市。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兴起
巴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巴人与周人同为姬姓,上古时活动居息在汉水上游一带。殷商时期,巴人曾与殷王朝发生激烈战争,后被殷王武丁制服,成为殷商西部的边畿国家。殷代末年,巴人军队随同周武王伐纣,英勇善战,还在阵上前歌后舞,致使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对于覆灭殷王朝起了重要作用。西周初年,巴由周王室册封为诸侯,镇抚南国,成为周王朝在汉水上游的一个大国。春秋时代,巴国企图越汉水而东,与楚国发生激烈争夺,终为楚国所败,于春秋末叶辗转南下,进入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重建巴子国。蜀国君主据传是帝颛顼的后代支庶。古蜀族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即是蚕丛氏、柏濩和鱼凫氏。蚕丛氏鱼凫氏来源于夏商之际的岷江上游,其文化与黄帝、颛顼有关。柏濩氏大约是四川盆地的土著民族。这三支古族,在夏商之际由于部落征服战争而达到融合,鱼凫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此即古蜀王国。古蜀王...
·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宋元时期的四川文学
宋代四川文学也很繁荣。诗人苏舜卿和唐宋八大家的三苏父子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苏舜卿是北宋爱国诗人,其诗作志在杀敌报国,具有笔触雄健、感情奔放的艺术特色。三苏父子是宋代诗文新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散文引起宋代文风根本性的变化。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诸方面,独树一帜,为一代大师。他的词作,题材广泛。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最负盛名,至今传诵。更多历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今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