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稗官逸闻—白帝城的由来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白帝城的由来,位于重庆城东北446公里处奉节县城东长江岸边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
位于重庆城东北446公里处奉节县城东长江岸边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喉,当三峡门户,为长江三峡的起点,号称"水陆津要,全蜀东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此,见今明良殿前白龙井时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公元25年自称白帝,在此筑城名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为关羽报仇进攻东吴,败退后在此病逝,临终前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照顾。现存的白帝城系明嘉靖年间(1558)改建的明良殿和武侯观星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安岳石刻与玄应的由来
四川安岳(又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建治,州、县同治一城)地处川中盆地,境内石刻造像10万余尊曾由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因此安岳石刻闻名遐迩,举世瞩目,备受人们的关注。据《安岳县志》清道光版本“金石铭”记载,安岳的石刻起于“南北朝,梁武帝(肖衍)普通二年(521),肖纶曾在普慈招隐寺书写刹下铭石刻”。石刻造像则始于隋代文帝(杨坚)开皇年间(581—600)。到了盛唐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不仅艺术上,而且在数量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众多的石刻造像遍及县境各地。如大云山千佛寨、云居山南崖、卧佛院、茗山寺、玄妙观……等处,都可以看到庄重、朴实的唐代石刻造像。到了两宋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数量上虽稍次于唐代,但从艺术角度上讲,它突破了佛教规仪,把端庄严肃变化为飘逸秀丽,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诸如云居山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石羊镇华严洞造像、以及毗...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花会的来历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都西南角有个庙宇叫玄中观,唐僖宗入蜀,改为青羊宫,大兴土木,备极壮丽,成为巨大的道教宫观,为游人喜欢涉足的去处。五代至宋,青羊宫成了游览胜地,加之道教徒虚构老子至成都李氏投胎之说,又说二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青羊宫便于这天设斋醮,于是花市与庙会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说花会不提庙会了,青羊宫便成为花会的会址。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成都花会在每年花朝前后举行。所谓“花朝”就是百花生日,具体说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的二月,已是百花开放,姹紫嫣红。所以成都花市以二月十五日为正期。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成都人种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唐人肖遘写的《成都》诗中有“月晓已闻花市合”的句子,说明当时已兴起了花市。诗人杜甫的很多诗篇都提到成都人种花的盛况,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城的建成
开明王朝的地盘日益扩大,国势也渐渐强盛,对西北方的秦国构成严重威胁。秦国也有人以蜀地为避难所。商鞅在秦实行变法成功,自己却被害死,他的老师尸佼怕受牵连,就逃到蜀地,在蜀著书立说。秦国的执政者也看重蜀地,不仅是为了减少一方大患,而且可以利用蜀地的财富增强自己的国力。于是有了伐蜀的军事行动。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伐蜀,把蜀纳入秦国的版图。开明王朝经过十二帝而亡,太子及后代退到西山,据说太子死在白鹿山(今彭州市境)。更元十四年(前310,张若主蜀,按照咸阳的建制兴建成都城,这是成都有城的开始。城周围12里,墙高7丈。因成都土质疏松,所以在城北取土,取土的地方因而成池,后来称为万岁池。唐朝曾用来灌溉周围的田亩,宋朝为达官贵人游宴的地方。今成都市北郊凤凰山东南的大片洼地当是它的遗址。当时筑城用土垒,不用砖砌,城屡筑屡坏。传说一次有只大龟从江来,屈曲而行,人们就循着龟行...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老成都的贡院街
成都贡院街,与原三桥北街、东御街、西御街形成一个十字口。它的南口与三桥北街衔接,北口距皇城门外的“为国求贡”的全石质牌坊只有40米左右,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系回族人民饮食铺子的集中地。因居住在旧皇城附近的群众习惯地将贡院街喊成“皇城坝”,它的正名反而被人们淡忘了。皇城坝附近有清真寺7座:贡院街中段有义学寺,西御街东口(原新华书店隔壁)有西寺,东御街有东寺,皇城坝东侧的东鹅市巷有十寺,它的西侧西鹅市巷有皇城寺,距皇城坝不远的东华门街有七寺,在西华门街(八寺巷)有八寺。因此,附近街道居住的回族人民比较集中,从而皇城坝日积月累地形成了回民饮食一条街。因回民禁食猪肉,所以在皇城坝没有一间非回族人经营的饮食馆子。贡院街是一条不长的街道,街面只八九米宽,从“为国求贡”牌坊算起,也不过200米左右。除去贡院街北口有一家约40米的住户外(无铺面),从“大茶铺”和对面的“忠安祥”客栈起至贡院街南口,也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