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城的建成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1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城的建成,   开明王朝的地盘日益扩大,国势也渐渐强盛,对西北方的秦国构成严重威胁。秦国也

    开明王朝的地盘日益扩大,国势也渐渐强盛,对西北方的秦国构成 严重威胁。秦国也有人以蜀地为避难所。商鞅在秦实行变法成功,自己却被害死,他的老师尸佼怕受牵连,就逃到蜀地,在蜀著书立说。秦国 的执政者也看重蜀地,不仅是为了减少一方大患,而且可以利用蜀地的 财富增强自己的国力。于是有了伐蜀的军事行动。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伐蜀,把蜀纳入秦国的版图。开明王朝经过十二帝而亡,太子及后代退到西山,据 说太子死在白鹿山(今彭州市境)。更元十四年(前310,张若主蜀,按 照咸阳的建制兴建成都城,这是成都有城的开始。城周围12里,墙高7 丈。因成都土质疏松,所以在城北取土,取土的地方因而成池,后来称 为万岁池。唐朝曾用来灌溉周围的田亩,宋朝为达官贵人游宴的地方。今成都市北郊凤凰山东南的大片洼地当是它的遗址。当时筑城用土垒,不用砖砌,城屡筑屡坏。传说一次有只大龟从江来,屈曲而行,人们就循着龟行的痕迹垒土,终于把城筑成。所以成都又有“龟城"的名称。张若所建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城,西为少城,两部分相连,太城的西塘就是少城的东壁。太城和少城外廓的总长度为12里。根据近人考证,太城南垣约在今文庙后街,北垣约在今西玉龙街南,东垣约在盐市口一带。少城西南壁在今通惠门东下同仁路附近,北垣大致在今红光东路以南。

  成都县治所本来在赤里街,张若筑城后,迁到少城内,并广建官舍, 主收盐、铁税的盐官、铁官,管理市场收商业税的市官都在此有官署。蜀郡太守的官舍区则建在太城。

  张若还筑了郭和临工两座城。郫是杜宇故都,新筑城周围7里,高 6丈。临邛是当时有发展潜力的手工业区,经济地位可与成都相比。原有邛民,秦向此移民,特别是后来秦始皇从上郡大批移民到此,其他地区的人如赵人卓氏、山东人程氏到此后,发展冶铁业,到汉代都成为巨富。张若所筑临环城周围6里,高5丈,遗址在今邛崃市,可能稍偏西北。

  秦孝文王时(前250),李冰为蜀守,筑都安大堰(都江堰),兴修水利,疏浚江流,自今都江堰市南门分江沱水为检江,今名走马河。正流东南流经今都江堪市聚源、崇义等乡入今郫县界,再经郫县东南数里入成都界,过苏坡桥、草堂寺而南流,今天称南河。又从都江堪市崇义乡分检江水东流,今名柚子河。经彭州市竹瓦街、崇兴场,至太和场折而南流称府河,经两路口、洞子口至九里堤,南流经成都故城西,至通惠门附近,折而东流,至南河口与南河相汇。这就是二江中的郫江。对成都而言,郫江在内,故称为内江,检江在外,故称为外江。这和都江堪的内、外江不是一回事。李冰治水给成都地区带来灌溉和水路运输多种效益,使这一地区成为全蜀经济中心,繁华程度超过了关中地区而称为“天府之土”,直到今天还用“天府”指四川。

  秦经营蜀地,采取移民的办法,把怀有异心的人迁入蜀地,少的数 百户,多的近万家,大规模移民给地广人稀的蜀地带来经济、文化的繁 荣。据《文选·蜀都赋》李善注引刘渊林的说法:“是时蜀人始通中国, 言语颇与华同。"说明这时成都和蜀地已经是汉语的一个方言区,西汉扬雄编《方言》,“秦晋”、“陇冀”、“梁益”并称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白帝城的由来
位于重庆城东北446公里处奉节县城东长江岸边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喉,当三峡门户,为长江三峡的起点,号称"水陆津要,全蜀东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此,见今明良殿前白龙井时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公元25年自称白帝,在此筑城名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为关羽报仇进攻东吴,败退后在此病逝,临终前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照顾。现存的白帝城系明嘉靖年间(1558)改建的明良殿和武侯观星亭。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花会的来历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都西南角有个庙宇叫玄中观,唐僖宗入蜀,改为青羊宫,大兴土木,备极壮丽,成为巨大的道教宫观,为游人喜欢涉足的去处。五代至宋,青羊宫成了游览胜地,加之道教徒虚构老子至成都李氏投胎之说,又说二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青羊宫便于这天设斋醮,于是花市与庙会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说花会不提庙会了,青羊宫便成为花会的会址。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成都花会在每年花朝前后举行。所谓“花朝”就是百花生日,具体说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的二月,已是百花开放,姹紫嫣红。所以成都花市以二月十五日为正期。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成都人种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唐人肖遘写的《成都》诗中有“月晓已闻花市合”的句子,说明当时已兴起了花市。诗人杜甫的很多诗篇都提到成都人种花的盛况,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老成都的贡院街
成都贡院街,与原三桥北街、东御街、西御街形成一个十字口。它的南口与三桥北街衔接,北口距皇城门外的“为国求贡”的全石质牌坊只有40米左右,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系回族人民饮食铺子的集中地。因居住在旧皇城附近的群众习惯地将贡院街喊成“皇城坝”,它的正名反而被人们淡忘了。皇城坝附近有清真寺7座:贡院街中段有义学寺,西御街东口(原新华书店隔壁)有西寺,东御街有东寺,皇城坝东侧的东鹅市巷有十寺,它的西侧西鹅市巷有皇城寺,距皇城坝不远的东华门街有七寺,在西华门街(八寺巷)有八寺。因此,附近街道居住的回族人民比较集中,从而皇城坝日积月累地形成了回民饮食一条街。因回民禁食猪肉,所以在皇城坝没有一间非回族人经营的饮食馆子。贡院街是一条不长的街道,街面只八九米宽,从“为国求贡”牌坊算起,也不过200米左右。除去贡院街北口有一家约40米的住户外(无铺面),从“大茶铺”和对面的“忠安祥”客栈起至贡院街南口,也不...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老成都的电影院
20世纪40年代中期,我七八岁时跟随父亲进城看电影。我家住在外东水井街,电影院都在城里,看一次电影都要走不近的路程。40年代成都市的电影院,已经有如下几个:城寺街的新明电影院(今青年官电影院);春熙北段基督教青年会院内的大华电影院,解放后改名为新闻电影院,后迁对面原三益公剧院放映;总府街的智育电影院(今王府井商场);福广馆街的蜀一电影院(今第二百货商场地址);提督街的国民电影院(今解放军影剧院);盐市口的蓉光电影院(今酉南影都);西御街的中央电影院(今新声剧场)。看电影均验票人场,遇到叫座的影片,电影院把入场的铁栅栏门开得很小,上套铁链挤不开,仅能容两人通过。上一场与下一场之间间歇时间又短,进场观众争先恐后蜂拥而至,大人挤得脸红筋胀出一身汗不说,小孩挤得过铁栏小门吓得心怦怦跳个不停。有时一进场,里面一下又关了灯,影片已开始放映,陆续进场的观众一片此起彼伏“对号!对号!”,小孩紧牵大人之手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