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9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上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上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它就是著称于史的万里桥。

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歌咏过著名的万里桥。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也有:“万里桥边女校书”之句……张籍。吕大防等人的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桥畔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

这座桥西侧,早在二十年代沿锦江岸,便建起了一幢江南水谢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它当然微不足道。但在五十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因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乃是当年蓉城宴集闻名之地。

抗战期间的1938年,张恨水时编南京《新民报》副刊,于南沦陷之前,经武汉赴渝后来游成都。当时成都新闻界二十余人,特假座枕江楼宴请张恨水。宴前《成都快报》记者李敦厚研展纸请张留墨,张略事思索,对景感怀,立即执笔濡墨,干雪白宣纸条幅上写成七言绝句:

  江流呜咽水迢迢,惆怅栏前万里桥。
  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白门潮。

周佛海未当大汉奸之前,于1938年10月22日由武汉飞成都,次日便在枕江楼吃过醉虾,并在其日记中记叙了这件事张群在成都时,一天偶然兴起,要吃枕江楼的醉虾,他属管机要的魏达俊,还临时邀郭有守、官大中作陪。

1942年岁暮,孙止疆邀留寓成都之学者诗人沈、庞帚、萧中仑、高石斋、刘君惠、萧印堂等宴于枕江楼。时前线连烽火,后方生民流离,成渝等地,时遭敌机空袭,杯酒之间,自感时伤怀。沈(时任金陵大学教授)首先成《高阳台》一阈流离之拗。庞石帚、萧中仑、高石斋、刘君惠等均有和词,消胸块垒。此次宴集,朱寄尧、王淡芳于《四川近百年诗话》中详有述。

万里桥原系卜同石拱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水泥路面平桥。今日成都市大力综合整治府南河,改建后之万里桥,当会增色添彩,溢彩流芳。而枕江楼因沿锦江岸边紧傍万里桥头,扩建万里桥,它自然也会告别昨天,让道于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它就有个非同小可的名称:“万里桥”。《名胜志》载:“蜀使费棉使吴,诸葛亮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歌咏过它。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张籍诗:“锦江近西烟水防诗:“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拿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澈骨清。”这些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这座桥西侧,在20年代沿锦江岸,建起一幢江南水榭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当然渺乎其小焉。但,它在50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遂成了当年蓉城燕集有名之地。抗战期间的1938...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与廊桥
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撰写的爱情小说《麦迪逊郡的桥》,畅销全球,创下奇迹。中译本为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柔情的书名----《廊桥遗梦》,颇为传神,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据说,现在在美国到麦迪逊郡去寻找书中依托的那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廊桥因此大出风头。那么,廊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中国作家白桦刚从麦迪逊郡那座廊桥寻梦归来,撰文介绍说用那座廊桥其实是一座极普通的公路桥,桥上的建筑,像一间长长的车厢,古色古香,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传统建筑。这座桥引起白桦的联想,他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桥。也叫风雨桥、歇脚桥……”白桦以作家的锐敏眼光,看出美国的廊桥就是中国西南随处可见的有顶桥----风雨桥和歇脚桥,并断言“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就在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十分难得的。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最古老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四川,就在成都...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老桥记趣
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民初成都城内外有名可考的桥有一百九十二座。大大小小,平桥拱桥、铁、石、竹、木,应有尽有。我默了一下,有幸得很,这些桥中绝大多数都有我的脚板印----换言之,它们都增长过我的见识阅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石拱桥。横跨河面宛如长虹卧波,蚊龙吸水,古意盎然,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大型石拱桥以九眼桥最为壮观,四门大桥也气度不凡,青羊宫一带那组带“仙”字的----望仙、迎仙、会仙、送仙等桥,也古色古香。此外,从西到东穿城而过的金河面上,还有一系列小巧玲拢的石拱桥,如卧龙桥、余庆桥、向阳桥等等,它们好像穿在金河这条“玉带”上的一串佩环,构成了一条别有情趣的风景线。这里旧时可通木船,河水还养活过十数家染房,留下来一条因之而命名的街道。据说当年这一线还很有点水乡绍兴的韵味呢!石拱桥是风景写生的“最佳模特儿”。用不着太多的技巧,只须画上一条弧线,一排桥洞,引出两道河岸,点上些草树,...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半边桥老街的市井生活
半边桥街是成都人熟悉的街道,但老半边桥街的风貌,想必知者不多。“老成都”姚锡伦自小在该街居住,那些发生在老街上的故事,他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半边桥横跨金河,始建于清代,小而简陋,原本极其平常。清末桥被少城水栅隔成两半,桥西在少城(今人民公园);桥东在大城,遂称半边桥。半边桥街也因之得名。据《龙门阵》上记载的竹枝词歌之:“半是少城半大城,铁栅跨河满汉分。流向三桥输炭米,蜿蜒直到水东门”。我曾在半边桥街度过我的童年时光,虽然老街今已不存,但发生在老街上的故事,我至今犹记。明星白杨来此购鞋以桥为界,桥北谓之半边桥北街,桥南自然便是半边桥南街了。街两侧大都是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铺面房,这便是我童年及青少年时期乐以忘忧的热土。作家李致曾在其文章中描述:“当时成都的街道,多数商店都卖一种商品。例如,福兴街主要卖帽子,半边桥街则多是卖鞋的。”的确如此,当时的半边桥街稳坐成都皮鞋业的“龙头”位置,街上云集着...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古代成都的四大名楼
成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名城,历史上城市繁华、城垣雄重,楼宇壮丽、江山锦绣。而成都的古楼宇台榭中最有名的有四大名楼:张仪楼、散花楼、得贤楼、西楼。张仪楼始建于战国晚期秦灭蜀后,一直延用至唐代晚期。相传为秦国丞相张仪筑成都城时首先修建用以定筑城南北方位的定位标志建筑,城修好后成为成都城西门城楼。因楼高百尺,又称百尺楼。该楼重檐飞字,巍峨壮丽,登楼之上可极目八方,西瞻蜿蜒岷山,观大江(岷江)之水千里奔腾归来脚下,南府二江迥涛东渐双流入,北眺远岫林端绝域春色,东临少城街巷纷错百族肆居。由于该楼选址得当,尽管楼西、南临郫江,但迄至唐代千余年间历年泛滥的郫江水亦未曾危及至该楼,故在唐代以前张仪楼一直为成都人夸耀的著名古迹。杜甫《石犀行》诗中就有,“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同时,该楼也是历代达官士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散花楼建于隋朝初年,为成都城东门城楼,位于老成都老东门处,相传该楼为天女散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